回覆列表
  • 1 # 書童諾雅

    從一個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就能體現出來,內外兼修、才德兼備,不僅在於外表,更重要的是內在。氣質的形成與學習、工作、生活環境有關。

  • 2 # 文刀砍樵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雖然,對一個人的文化、氣質、修養、品味的感受,並不能簡單地等同劃一,但基本上感受的渠道不外乎兩個,即言談和舉止。

    一、言談或者叫談吐 鳳鳴鏘鏘,燕叫啾啾,一個人開腔吐調就讓人感受到不同的氣韻流動,其文化、氣質、修養、品味都會在這氣韻流動形成的‘氣場"中表露出來,所謂‘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因此,一個人的談吐的修煉是第一位的,大到走出國門宣示國格,代表國民形象,小到交友相親贏取芳心,創造幸福機會,都離不開言談交流所表現出來的文化、氣質、修養和品味。

    二、舉止或者行為 舉手投足,盡顯風範,一個人的一舉一動,都反映出內心的活動,內心的活動是在其文化、氣質、修養、品味綜合作用形成的內在意識(小宇宙)中進行的,儒雅風趣公認為國際外交典範的周總理,舉手投足盡顯中華文明的魅力而為全世界稱道,而紅樓夢中跌足長號"紅刀子進,白刀子出‘的焦大就成了大觀園的笑柄,因此,聽其言,觀其行,一個人的舉止是其文化、氣質、修養、品味的最真實的表現,更值得終生修煉不輟。

    三、言談舉止體現一個人內在的文化丶氣質丶修養丶品味,那麼是不是可以說“一個人的氣質是自身擁有的呢?“,顯然,這也是不恰當的,應該說,一個人的綜合氣質是其內在的氣質丶文化丶修養和品味的外化體現,有其自身擁有的一部分,也有其外在環境附麗的一部分,這涉及到很專業的美學理論,此處限於篇幅不便展開,所謂“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 3 # 影動九州

    孟子說,一個大丈夫要“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要了解一個人,從這三方面就能來看得出來。

    自己貧窮不會違法亂紀,自己富貴不會蔑視他人,無論別人富貴輕賤都會平等待人。

  • 4 # 狼煙一九三一

    你從哪裡感覺一個人的文化,氣質,修養和品味呢?氣質是一個人擁有的嗎?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

    所謂文化,先有文即讀書,知識的積累,後有化,把文和知識吃透化為自已的見識。

    氣質是一個人的價值觀,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歷史觀,是非觀決定了一個人的氣質。

    修養是對道德的認知,透過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用行動展示對道德認知的程度。

    品味是對以上三項的一種自我品評,自覺不自覺表現在外在的行為。

    這四項可以從個人的淡吐,為人,處事,行為,行動展現出來。

    第二個問題。氣質不是個人擁有的,可以劃分二種,一種是正氣,一種是邪氣。這兩種氣質有其共性,所謂正氣,文天祥在其《正氣歌》中有很明確的回答:“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孟子曰:“我善養浩然正氣。”有這種氣質的人,非一時一日能養成,而是從小進行的愛家愛人愛國教育所至。所謂正是路路通,五路相通,無處不達。即天地人和萬物,而卻邪惡。用古人說:浩然正氣是,上忠於國,中孝父母,下顧子女,以愛心待人,是為仁。以守節來約已,是為義。以理數處理事物,是為禮。以變通之法解決困難,是為智。以誠信來取得信譽,是為信。七氣歸一,是為正氣!氣是虛,是理論言語。質是實,是行動,行為!二者合一是為氣質。

    邪氣則與此相反。

    故內心善,則行為善。內心惡,則行為惡。

    善則難行,惡則易為。

  • 5 # 浮石散人

    一個人的文化、修養、氣質和品味,從平時的談吐,行為舉止的點點滴滴中就能感受得到。

    比如一個人出口成章,引經據典,我們就知道此人知書達理,是個文化人。而若開口俚俗,滿嘴髒話,我們就知道此人肚中無墨水,沒有什麼文化。修養主要指有無謙讓、忍耐之舉。有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處處懂得禮貌謙讓,從不為一點蠅頭小利而斤斤計較。當遇到不講理的時候,懂得退讓忍耐。而有的人則不然,老虎屁股摸不得,一觸就暴,拳腳相向,以至為一點小事釀成大禍。氣質是一個人給人的整體印象:有的人高貴不媚俗,即便是處於落魄境地,也不會低聲下氣。而有的人則行為委瑣,奴顏卑膝,沒有原則,即便處於高位,也為人所不齒。品味,則是對一個人的總體感受。一個有文化、有修養、有氣質的人,自然品味就高。人心向善,多數人都願意與這樣的人交往。

    這是在平時。而到了緊要關頭,或在利益美色誘惑之下,或當生命懸於一線之時,更能看出一個人的氣質和修為。那些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人自然是人們心目中的頂天立地的好漢和英雄。

    一個人的氣質哪裡來?以筆者研習《易經》二十餘年體會,我以為首先在於先天所具有。易經命理學告訴我們,人格是由天性決定的。一個人的出生年月日時四柱八字已經決定了他(她)的本性。"人之初,性本善",其實是誤導。應當是人之初,善惡分。然後才是性格決定命運,也決定了一個人氣質。是謂"三歲看到老","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如此說來,是否不需要後天實踐了呢?非也。恰恰說明後天實踐的重要性。一個人只有"知天命",才能自覺地去加強後天的學習和修身養性。先天性格完美的,更容易接受教育,更可能達致成功,更應該為社會多作貢獻。而先天性格有瑕疵的,更要透過學習,修身養性,認識自己的弱點,抑制性格中的缺陷。

    當然,性格的缺陷要完全消除也難,只能是適當控制自己,改變自己外在的形象和氣質,多行善事,驅險避惡,爭取人生好的結果。

  • 6 # 稷桑望野

    每個人生活在他自己特定的社會角色分工的環境裡,身心浸漬在其間的終日勞作中,時間便會根據時日的長短,要麼泯眾,要麼出眾地賦予其一種或濃或淡的影射附身的氣質,它是散發在身上無形無影,但可以讓人領略感受得到的一種個人特色的意蘊。

    比如,歷史上孟子的"我養我浩然之氣;

    "宋朝名家蘇軾描寫的"腹有詩書氣自華。";

    就象我們生活中,某位長期從事教育育人勞動的工作者,既便他穿著農人耕田時的普通衣服站在從事荷鋤行業的人群裡,你也會眼前一亮地將他辨認出來!

    管窺蠡測之見,還請補充指正。

  • 7 # 貽生

    從每個人的語言中,行動上,做派上,辦事上,眼神上,肢體動作上,都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文化素養,個人休養及氣質所在,如有慧眼,當你接觸一個陌生人時,三秒到十秒中就會看穿對方的心理,他是一種什麼樣的品質的人。

  • 8 # 天外來客222790859

    謝邀。隨著人們生活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人們特別注重穿衣打扮談吐的形象美了,所以大多情況下,在不知根知底情況下很難區分人們的文化,氣質,修養,和品味了,一個看上去清秀文氣的佳人,不開口則已,一開口可能形象盡毀,一個看上去不咋滴的人可能是得道高人,所以粗淺的區分法已不太適用,只有對一個人深入的行為和心理瞭解才可以已決高下,判斷明瞭。但是,長期修道之人確有別凡人,還是有內在外在氣場反映的,他們一般鶴髮童顏,仙風道骨,還是相對比較好區分的。就氣質來說一方面有遺傳的因素,一方面有後天的因素,就拿周潤發來說形象氣質俱佳他一般是天生的叫天生麗姿,你能說他的文化素養和個人修養和形象氣質成絕配嗎?所以人不可貌相,就像前不久的沈巍一樣,如果不是好事者逗他說話和宣揚恐怕他還是那個沒人願意多看一眼的流浪漢,就是此理。

  • 9 # 春華745944080186

    文化、氣質、修養,這三個句字、可不是與生具來的,文化是經過十年寒窗才有所成就,並不是生下來就具有的,而氣質是從有了文化才具備的,修養是從知識中得到了營養、德才兼備、才稱得上是一個有修養的人。

    一個人的氣質說白了、就是一種胸懷,沒有胸懷、志向不明,氣質就顯露不出來,有一種持殊的文化氣息,當然也包括修養與文化。

    氣質有一種特別穩定的個性特點,活潑、直爽、沉靜、浮躁。是高階神經活動在人的行動上的表現。氣質有著一種談吐不凡的雅緻。

  • 10 # 空靈3402

    氣質是人硬性的品牌,和人的經歷,書香,善良,磨劯,閱歷,學識……內外兼修,方能久蚌成珠。男女的氣質也各有千秋!

    女性的氣質較這些有多了些淡雅,淡的是態度,雅的是品味,是對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氣質與美麗無關。漂亮的女人讓人眼前一亮,氣質的女人則會讓人回味無窮。舉手投足之間,彰顯出來優雅與韻致,散發陣陣迷人的魅力,溫柔善良卻不懦弱,賢惠端莊卻不矯飾,恬靜淡然,卻不屈從,這種氣度與清香揮之不去。

    氣質的女人是一杯茶,讓人回味無窮。是一本書,叫人百讀不厭。是一首詩,讓人心曠神怡。更是一道風景,讓人感恩相逢的美好!

    氣質的女人。是讓自己呈現出來的是清晨Sunny般的笑容,端莊的氣度,深厚的內涵,怡人的氣質。

    男人的氣質,就由成熟睿智的男人們自己來說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這一生到底是要追求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