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毫米
-
2 # samallston
政府沒有產業化和市場化路線圖,可大的資本和辦學機構有沒有推進產業化和市場化的路線圖,看看現在輿論和政策,誰知道怎麼幹是好學校?怎麼幹是好老師?那些空話怎麼操作?最後沒有量化標準,公立學校及老師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看到對私立學校和辦學機構的約束了嗎?再加工資改革,縣管校聘,公立學校的老師五年工資不如機構的一年,大家在公辦學校幹不就圖有保證嗎?保證沒了,私立不就盛行了嗎?還有兩點,私立校現在站不腳的原因不就是教學成績,所以聰明的俞總只辦機構,作業又不留了,學生不就更得報班了嗎?現在輿論說小孩作業多,你學校不給小孩留作業家長幹嗎?不說學校不負責任嗎?留少了家長幹嗎?就留這點作業,老師判起來可省勁?輿論在綁架著社會,發展對私立和機構越來越無利嗎?精英內外合作很好。
-
3 # 使用者54823331314
人家國外是有錢人上私立學校,沒錢人上公立學校。咱們是正好相反,有錢人上公立,窮人勒緊褲腰帶上私立,扯卵蛋!
-
4 # 雪山雄鷹
高價收費的私立學校會進一步分化社會,會將低收入群體小孩帶入深淵萬疾不復,呼籲整頓或取消私立學校,私立醫院!
-
5 # 釋迦續照
私立學校就是私有化教育,是市場化教育,是教育商業化。把教育作為商品,把義務教育的挑子推向百姓。有什麼理由否認?
-
6 # 1號老爺子
社會性質的演變必先從教育開始,因為教育是培養人的地方。受教育者就是今後的掌權人,權力的人變了,一切都變了。
-
7 # 閒散戶
各地的民營學校炒作已基本成功了:即他們的質量高。什麼騙人的鬼話,他們用榨油和絞肉的辦學加重學生的負擔,中學生本身就苦,民營學校更離奇。他們的教學相對其它學校毫無特殊之處,如果有特殊之處就是這種摧殘學生的野蠻教學法。炒作成功了,野蠻教學了,為什麼,一個字,錢,還冠冕堂皇,質量高。中國教育已到了這種形左實右的地步。
-
8 # 躬耕心田34
教育私有化的提法是不合適的。從有學校產生,教育就是國民共享的財富,國家需要人才,人民需要知識,這就需要教育。教育產業化、市場化的提法也是不合適的。教育是國家、社會、民眾的共同需求,所以教育是為公的,或叫″立教為公`比較合適。教育以學校為基礎、為體現,而課堂教育才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學校教育只是教育的基礎,而教育的範疇是廣泛的,比如家庭、社會、學校這三者是最直接的。還有如文學藝術、音樂、影視、科技、農業、工業、軍事等等,這些也可歸於社會教育,也可獨立,還有有形的和無形的教育等等。所以教育是最大化的社會文化科學,是以道德為基礎的。那麼,什麼叫教育?教育就是開啟人的心智、激發人的潛能、喚醒人的靈魂、提升人的人格質量的手段或方式方法。產業化、市場化本身就是私有化的基礎,既然不可私有化,何來產業化和市場化?當然,私人辦學是允許的,但這不是教育私有化。它的出現和存在只是對教育的補充,但它一旦脫離了″立教為公"的遵旨,便很難立足了。
-
9 # 使用者6438768144532
全世界排名前十的大學?
清一色私有民營!如哈佛,劍橋,普林斯頓,麻省理工?
沒有一分錢政府撥款,這些大學的財政支出?全靠學生的學費和歷屆校友的無償捐贈!
樓主的教育私有化是個偽命題?
正確的提法?
高等散育,全部私有化!民營化!
-
10 # 桃柏666
要嚴格控制私立辦學,大力發展公辦院挍。我們培養接班人不能只求文化素養,要從培養新時代接班人的政治高度和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角度培養人才。
回覆列表
教育私有化是不可能的,題主應該是想說教育產業化或市場化。
私有化,是指將原屬國有的資產出售給自然人。當年國企改制主要採取這種方式。
上世紀,曾有學者提出教育市場化的構想,但遭到廣泛批評,高層最終否決了相關提案。目前中國沒有教育市場化的路線圖。
教育和醫療,關乎國計民生,都需要投入巨大資源,才能給民眾基本的保障。改開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雖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教育投入要達到世界平均水平(GDP的4%)並不容易。特別是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如果能甩下教育這個沉重的包袱,輕裝上陣,國家的發展應該可以提速。
事實上醫療已經市場化了,但看病難的問題沒解決,看病貴卻愈演愈烈。國家不得不每年安排鉅額(數千億)資金為民眾提供基本醫療保障,但資金的使用效率並不高。
如果教育也實行產業化,則醫改的亂象很可能也在此領域重演,民眾的獲得感將進一步下挫,不利於社會的安定團結與和諧發展。
有鑑於此,2007年9月1日開始實施的《民辦教育促進法》中,再次強調了民辦教育學校的公益屬性,規定不得設立實施義務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非營利性民辦學校的辦學者不得取得辦學收益,學校的辦學結餘全部用於辦學。
但最近幾年大家明顯感受到,義務教育學段的民辦學校越來越多,收費也很高。甚至在一些經濟欠發達的縣城,也有年學費上萬元的民辦初中和小學,而且辦學水平並不高。雖然這些民辦學校設立之初,基建和硬體投入較大,但按這樣的收費標準,收回成本是很快的。
為什麼這些高收費學校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呢?有三個原因:
一是適齡兒童少年波峰期到來,全國範圍內普遍教育資源不足,縣城公辦學校無法容納來自城郊及鄉鎮進城的非片區生源,只能由民辦學校承接。
二是地方正府支援,給地給政策。因為民辦學校既能消解城鎮化衍生出來的民生問題,又能減輕財政壓力(如果新建一所公辦學校,軟硬體投入不是個小數)。
三是鑽了政策空子。《民辦教育促進法》規定實施義務教育的民辦學校不得取得辦學收益,這條規定其實形同虛設,民辦學校合法轉移收益是件很容易辦到的事。
最後說教育公平。
我所理解的公平,是機會的公平,而不是結果的公平。如果追求結果的公平,那不叫公平,叫平均。事實證明,所有的平均主義實驗都失敗了。這個不舉例,大家都知道。
公辦教育承擔託底服務,民辦教育提供層次豐富的更多選擇——這是我對中國未來教育發展路徑的個人判斷。
希望大家交流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