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語連篇

    這道題有有個問答要點,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上輔導班無用,尋找根源。

    說實話,這些孩子問題,都是家長人為帶出來的。主要根源是家長太功利化了。

    今年暑假,有個媽媽來找我,說孩子上課逃課,學習不專心,做題馬虎。孩子問題能不能幫幫忙?

    我們工作室要求見到孩子再說方法,不見孩子,從不亂開藥方。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每個孩子,在同一類問題下,表現出來的問題和解決方案也是不一樣的。因材施教是有成本的。我們想用一個問題解決所有孩子們的問題是不對的。

    見面後馬現,孩子靈氣十足,天真無邪,活潑可愛,講話帥真。孩子說,我就是在學校聽課聽煩了,想出來透透氣,不是想逃課,是不想聽老師囉嗦。那一課的內容,我早都會了。還有,那個老師講什麼我早就知道了,我媽給我報的有輔導班,老師提前講過了,舊知識聽著沒意思,課堂上老師又是個嘮叨的主,座著沒勁,我出來遛達一下,誰知道正趕上一個班上室外課,我心說,閒著也是閒著,蹭課去吧,跟其他班上參觀課去了。回來老師不願意了,說我逃課,他怎麼不說自己講的沒意思呢?

    就這麼個事,學校肯定不鼓勵學生自由選課了,課堂管理不好管,把家長折騰幾次,孩子做了檢討,事剛過了,媽媽也帶孩子見了我,說好的,這個暑假給孩子安排一個好習慣養成訓練。第二週,該孩子來工作室學習了,孩子的媽媽說,不好意思方方老師,我把孩子弄安陽老家上預科班了,我怕孩子開學學習跟不上,別人都去上班了,我也給她報了個班,二十多天回來再找您,孩子到是想上您的課,她不想上預科,說過了再上課就不想聽了,我也很糾結,那人家孩子都去學,我家孩子不去上,肯定會跟不上,我們也不差這個錢,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不是?孩子不願去,是我把它騙去的。去了他就想跑回來,他要跑回來就告訴她,課不學完不許見方方老師。真的謝謝您方方老師。孩子可喜歡您的課了,拿您做交易,孩子才答應的。

    我當時真的是欲哭無淚,沒有辦法,孩子是人家的。孩子厭學的事還是要繼續上演,一句不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害了多少家庭,多少孩子從此沒有了快樂童年。

    講了這麼多,有點囉嗦。不知道家長們讀明白了沒有。孩子們厭學,家長們的功利心,焦慮心,功不可沒。學校的課程安排,老師水平也有一部分責任,但是根在我們現有的學習模式和教育環境。不能因材施教的教育,不遵守教育規律的教育,一定會產生厭學的孩子。

    感謝信任,一起成長。

  • 2 # 教育採擷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行舉止要能給孩子起到示範作用,以身作則,凡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要做到。要求孩子讀書,家長也要陪孩子一起讀;要求孩子早睡早起,家長也能早睡早起。

    2、恩威並濟,剛柔互補。不要一味地溺愛,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要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不打折扣、不弄虛作假,家長嚴格要求。在生活上,給以關心,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3、多和孩子交流,發現存在的問題。我家孩子上小學期間,對學習一開始完全不入門,作為教師的我,心裡非常著急。正好當時市教育局教科所剛開始提倡寫教育日記,我就積極報名參加,每天把孩子每天的表現記錄下來,並讀給他聽,有時還讓孩子互動,也把孩子的心裡話寫下來。這個方法很有效,半年之後,就會發現孩子的積極性提高了,主動學習、主動閱讀,學習也比以前上心多了。

    成功的教育是虎父無犬子,失敗的教育是母強子弱。聰明的家長應重視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的培養。

  • 3 # 笨笨潮爺1

    關於孩子的學習成績下降,不肯學習,作業馬虎,做作業磨蹭之類的,大多數都在學校老師上找原因。潮爺則認為,孩子的學習態度,有無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根本原因所在。

    孩子的學習習慣,與父母與家庭有很大的關係。孩子的有些壞習慣,是慢慢形成的,不是一天養成的。比如按時完成作業,不拖拉。從小,一開始就給孩子定個規矩。家長自己不能首先破壞這個規矩。

    說下我看到的事,一次去鄉下吃喜酒,很多家長也會帶孩子一起參加。你從旁觀察,就會看到幾個孩子的差距所在了。因為吃酒還早,時間寬裕得很。你很有可能會看到有幾個孩子在做作業。觀察一下。

    我看到有的孩子,找個角落做作業,很是認真,一筆一劃,一絲不苟。隨便大人在那大聲說笑,聊天,或打牌,這兒環境很噪雜。然而孩子絲毫不受影響,最好不要這時去問他什麼,即使問了他也只是敷衍。這不能怪他,你讓他分心了。

    有的孩子雖然也在做作業,但時不時與小夥伴聊天,嘴裡還不時塞著什麼,做作業飛快。可想而知,作業的質量及寫字如何。很快,作業做完,塞進書包,將書包塞給父母,然後象出籠的小烏一樣飛走了。

    說完上面兩個例子,我都不用多解釋了。這兩個孩子做作業的表現,直接反映這兩個孩子的學習習慣,也可以大致判斷這兩個孩子的學習成績。後來,我問了一下兩個孩子的家長,情況正如我預料。

    學習態度是否端正,有無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決定孩子學習成績好壞的主要因素。這一點,老師會有深刻體會。:”有的學生就是好教,教起來非常輕鬆”。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家長!真的,得從小培養。這個不是在學校,不是在老師。老師不過是在鞏固,在糾正。否則,壞習慣一旦形成,老師也真的很難扭轉,很難糾正。

  • 4 # 江蘇考英語

    孩子厭學,補課沒用。根源在哪裡?

    我們上學時,初中是允許復讀的,我上初一時,我們班就有一個復讀生,剛開始他看的都是第一名,我們都很羨慕他,可隨著考試次數的增多,他的名詞越來越靠後。由大家仰慕的優秀者降到學渣,心情可想而知,所以他初二就退學了。

    我先說的是,你說補課沒有用,那到底孩子補得是什麼?如果補課的內容是超前的,那就是不合理的。就像我初中同學,開學後,孩子由於在假期學習過,剛開始孩子是能聽懂的。孩子即使在課堂開小差,也能聽懂,考試也會不錯。可是越往後學習就會越吃力,因為沒有補習過!但孩子已經課堂,形成了不用認真聽就能懂的習慣。沒法改了。之後的成績就可想而知。學習習慣和成績也會越來越差,討厭學習也能看出原因了。

    如果是成績不好,應該是一對一的補課。老師發現他的問題,就能及時糾正和輔導。很具有針對性。可是補習的內容是什麼呢?是複習舊的的內容,和糾正孩子的學習習慣(孩子越小越好糾正)。

    同時要注意,糾正好學生的學習習慣後,就慎重選擇要不要再補習了,因為到了初中後學生學的內容會加深,加大,科目會增多,時間會變長。孩子還有時間補習嗎?應該把眼光放長遠些。補課改變習慣後,就要慎重選擇補課事宜了。

    真是要選擇補課,就不跟風,不強迫,最好做好孩子思想工作。

  • 5 # 超級學習觀
    孩子不愛學習,沒有求知慾,是價值觀不對,根源在父母身上

    我們都說孩子是父母的投影,在孩子身上保留了太多父母身上的習性和特徵。

    作為一名從事智力開發的專業老師,我見過很多家長提出類似的問題,我也上門拜訪過很多家長。我發現了一條普遍的規律,家長愛讀書,愛學習的家庭孩子大多數愛學習,主動學習,而且學習成績都很好。

    不愛學習,調皮搗蛋的孩子的家庭,各有各的問題。其中的共性就是,這類孩子的父母都不愛讀書,忽視自我學習成長。有的家長是嚴格打罵孩子,有的是放任孩子,有的是賄賂孩子······這些無形之中告訴孩子,讀書是件恐怖、痛苦的事情,必須威逼利誘,孩子自然沒有了學習的動力。

    所以說想要改變孩子不愛學習,上輔導班、請老師來解決的都是現象問題,問題的根源還在於家庭環境,父母對待學習的態度。父母的以身作則,比任何輔導班都管用。

    身教重於言教,父母的以身作則,比千百句話管用

    身教重於言教,這句話我們都知道,但是卻很少人想明白為什麼。

    從華人的思維潛意識裡面,我們判斷一個人,往往不是透過他說什麼,而是看他做什麼,做成功過什麼。一個很簡單例子,馬雲的演講再吹牛也有人聽,但是你的演講再對,也沒有人聽。

    這條價值標準影響了各個行業,各個層面。孩子不聽你的話,實質原因是,你的話沒有說服力,自己都不信,憑什麼讓孩子聽呢?

    你常對孩子說:“你要好好學習,長大考上清華北大,這樣就能找到好工作,一輩子不愁了。”這句話,仔細推敲,你自己恐怕都不太相信。

    好好學習,也大機率考不上清華;北大畢業,也一定找到好工作;有個好工作,一輩子發愁地方也很多。太多的漏洞,孩子可能暫時反駁不了,但是他們也會看,你每天下班在刷電視劇、看手機,從來不讀書,孩子自然不信你的話。

    求知慾望+學習技巧+學習內容才能培養學霸孩子

    前一段被清華的顏寧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新聞刷屏了,她的好朋友一土教育的創始人李一諾在談到學霸之路的時候,提出了三個主要的指標,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學習慾望,第二是學習技巧,第三是學習內容。

    沒有學習慾望,學習技巧再好,學習內容再多,都無法早就這個人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人才。而學習技巧,決定了你學習效率,學霸的學習效率一般都比較高。最後才是學習內容,這點任何孩子都不缺乏。

  • 6 # 小島語文

    開學後,常有家長和我反應,怎麼孩子一點激情都沒有呢?開學第一課回來問他老師講了什麼說不知道。孩子是不是厭學了?家長能夠關心孩子其實挺重要的,區分是否厭學,只要看孩子情緒的維持期。1-3天比較低落的孩子,可能就是還沒有適應開學的節奏。超過一週以上,家長老師要引起注意了,那可能就是厭學了。

    厭學的原因有很多種,我們作為家長和老師一定要幫助孩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打罵孩子不好好學習,剛開學就沒有好狀態。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厭學,就是學校不好,老師不好,其實孩子厭學絕大部分都是因為家庭教育,家長最喜歡說一些打擊孩子自尊心和學習動力的話。

    1、 別人家的孩子常掛在嘴邊

    開學前的囑託,家長往往會進行對比。和鄰居的孩子,和同班同學,家長常掛在嘴邊的就是:那個誰,寒假作業早就寫完了!那個誰,開學就被分到重點班!那個誰,每天都自己學習,你再看看你!不讓我省心。

    父母看不到孩子的優點,孩子得不到尊重和認可。時間一長,產生厭學情緒就很正常了。因為不管孩子如何努力,總是達不到別人家的孩子的標準。孩子的挫敗感也會非常強烈,喪失了進步的動力和決心。家長應該多一些耐心,看到孩子的進步,哪怕是一點點進步,也要給孩子莫大的鼓勵,培養建立孩子健全的人格和自信。

    2、 你不學習你能幹什麼

    家長常給孩子灌輸學習是萬能的,是唯一的出路。這樣的家長通常對孩子要求比較嚴格,孩子的性格也會是小心翼翼的。家長容易給孩子包攬一切,甚至給孩子安排好人生的道路,如果不按照家長的安排,孩子就不能成才。所以,家長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不好好學習你能幹什麼?似乎除了學習,孩子不能做其他的事。

    孩子除了學習,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可以做的事有很多呢,家長應該多關係孩子的娛樂,尊重孩子的選擇,除了課本,讓孩子體驗大自然、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也很重要。父母可以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除了學習還能做很多有意義的事,這樣才不會產生厭學情緒。

    3、 皮癢了吧?找打了吧?

    經常對孩子暴力相向,除了武力還有精神壓迫,孩子也是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父母常把懲罰掛在嘴邊,不好好學習就打,不寫作業就罵,孩子得不到應有的關愛和陪伴,又找不到正常的溝通方式和渠道,產生逆反心理,甚至向家長學習,也用暴力解決問題。

    對於有學習問題的孩子,我們老師的建議就是搞清楚問題的形成原因,對症下藥。而打孩子則是最愚蠢的解決辦法,有的家長喜歡冷暴力,對孩子從不鼓勵,只有否定。不管孩子怎麼努力,就是不說一句鼓勵的話,這也很容易導致厭學情緒。

  • 7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其實孩子已經“厭學”了,後面的所謂“做題磨蹭馬虎”、“光上輔導班無用”就已經是順理成章的表現了,縱然是不厭學的學生事實在“做題”以及“補課”上都未必能做的好,不是嗎?

    所以最後說的“找到孩子不願學習的根源了嗎?”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因為只有找到厭學根源所在,才能夠去談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否則任何的要求對孩子來說都是很難去完成不是嗎?

    說道這裡我就有點高不清楚題主的這個問題想說什麼了……

    我想題主的意思是不是想說:

    如何給孩子不想學習或者學習中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磨蹭、粗心等),家長只是想透過報班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是不行的,還應該去找到導致孩子厭學的原因,從根源上去解決問題才行。

    如果是這樣,那麼我認為題主說的是對的!

    事實就是如此,其實也不光是在學習上,在任何事情上不都是這樣嗎?

    當我們無論是在生活中、學習中、工作中又或者是玩耍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想要解決問題,我們肯定都是得去解決“根源問題”,否則我們只能“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是不嗎?

    但是,恕我直言,我認為多數家長根本找不到孩子厭學的根源!

    說句可能會讓很多家長都失望的話:大都數的父母其實一點都不瞭解自己的孩子的。

    更多的父母其實很多時候對孩子的要求,只不過是來自於“都是為了你好”的這個想法,而所有的具體要求很多時候都是父母們憑藉自己的經驗和道聽途書做出的,其實極少會做到從自己孩子角度出發去分析和思考問題。

    我講一個我幾乎每個學期都會遇到的問題:

    對於這種事情我從來都不會拒絕的,而且也確實是竭盡所能的去幫他們分析。

    然後我就發現了一個幾乎是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單說在學習上,幾乎所有的家長對自己孩子的認識都是非常淺薄的。

    他們並不能夠準確的說出自己孩子的特長和不足,也不能夠準確地找到孩子解決的辦法,很多時候完全就是憑自己的主觀臆斷——例如他們會把孩子的學習成績跟“玩手機”、“看課外書”、“興趣班”等等強行建立起聯絡。而不去分析一下孩子是否存在方式方法以及父母關注點以及指導上存在哪些的不足。

    其實給我的感覺就是:這完全就是在給自己找藉口,僅僅是把問題歸結於“他人”之上而已。

    提高孩子成績需要從“認識”孩子入手

    孩子的問題形成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任何問題的形成都是有一定條件的存在才會導致出現這樣的問題。

    我們分析孩子或者說重新認識孩子的最主要問題其實就是要找出導致孩子現在暴露出來的一些問題的根源所在,把哪些“條件”解決掉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而這個過程中最難的其實就是“自責”!

    即父母進行自我反思:

    1、我們過去哪些方式給孩子做了錯誤的導向指引;

    2、我們過去忽略了孩子哪方面的能力提升;

    3、我們過去在哪些環節中做的不夠好或者沒做;

    4、我們在孩子的學習上是一個發號施令的命令者還是一個陪伴孩子共同成長的參與者、

    ……

    所謂“無風不起浪”,孩子的很多問題其實都是離不開我們做父母的一些不太合理的錯誤導向所致的,因此,如果我們不能夠解決我們自身的問題,而只是單純的去要求孩子們去解決自身的問題,雖然不是不可以,但是對孩子來說難度還是非常的大的。

    所以,想要解決孩子們的問題,那麼就一定要重新認識自己的孩子才行:

    1、你知道孩子的有點事是什麼嗎?

    2、這些優點是怎麼來的?

    3、你知道孩子的不足之處是因為什麼導致的嗎?

    4、你知道自己孩子在他的朋友們的眼裡是怎樣的一個人嗎?

    5、你知道自己的孩子在老師的眼裡是怎樣的一個人嗎?

    6、你知道自己孩子的興趣愛好是什麼嗎?知道為什麼會有這些興趣愛好嗎?

    7、你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學習上用了幾分力嗎?

    8、你知道自己孩子的學習方法是什麼樣的嗎?

    9、你知道自己孩子對於“學習”這件事情的認識是怎樣的嗎?知道他們的未來目標是什麼嗎?

    ……

    多跟孩子聊聊,而不是總是擔心孩子“浪費時間”動不動就要求孩子“趕緊去學習”,多聊聊,我們才能夠知道孩子們想什麼、做什麼以及如何規劃的。

    在很多時候,其實家長和孩子是不在一個頻道上的交流,這就很難達到共鳴的效果——孩子小的時候會因為畏懼父母而選擇順從,但是等孩子越來越大之後孩子就會認為這是父母不理解、不瞭解自己,進而慢慢的他們就會習慣於去否定父母們說的話——即便父母們說的是對的,他們也更願意相信“這是他們不瞭解我才這麼說的”,即使可以的排斥也是另外的一種自我安慰和逃避。

    所以,多花點時間陪陪孩子,觀察一下孩子,例如:

    我們可以透過陪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觀察到孩子聽課質量、寫作業的習慣、時間管理能力、各科學習效果以及孩子對科目的喜歡程度(一般喜歡的科目作業他會第一個做)……

    我們可以透過陪孩子玩觀察到孩子對什麼東西更感興趣、孩子的思考問題方式、解決問題能力、應變能力等等。

    我們可以透過普通的交流觀察到孩子對於一些事情的態度、評價以及思考習慣,可以看到他們對“善惡”、“美醜”等等的分辨、控制能力等等。

    ……

    所有的這一切都跟孩子的“年齡”沒有必然的關係,只有我們去跟孩子保持足夠的接觸才能夠發現事情本來的樣子以及原因。

    這個時候我們才能夠更好地找到問題所在。

    例如我遇到的其中一個家庭:

    父母工作確實很忙,但是非常關注孩子的學習,所以他們會把他們不在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給孩子佈置很多的作業來“充實”這段時間,而等他們回家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檢查作業,對了會認為這是應該的,而錯了那麼就是孩子沒好好學……

    所以你想,孩子在家等父母回家時候的心態會是怎樣的?他是盼著父母早點回來呢,還是盼著父母晚點回來呢?

    所以我給他們夫妻的建議就是,回家之後先不要跟孩子談學習的事兒,先聊別的,甚至先玩會也是可以的,等吃完飯之後,進入“學習階段”的時候再來搞學習的問題。

    我們要讓孩子把“學習”變成一種“習慣”,而不是當成一個“任務”;

    我們要讓孩子把“學習”當成是親子互動的一個“專案”,而不是一種純粹的“檢查”。

    關於輔導班的問題

    輔導班不是解決孩子學習問題的萬能利器,這點我想很多人都會有這個認識的,它能夠解決一些非常具體的問題,例如知識點掌握不好、例如課內吃不飽、例如有競賽目標等等,但是對於一些影響孩子學習的而且還很重要的其他問題輔導班就力所不逮了——例如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法、聽課習慣、學習目標……

    所以輔導班只是一個工具而已。

    甚至於我們可以理解為它不過就是“一本教輔書”而已。

    它的價值是有的,但是能否發揮出它的最大價值還是屈居於用的人是怎麼用的。

    我這裡只說我家孩子的例子吧:

    我家孩子的輔導班報的不算很多,但是比起一般孩子而言也不算少,但是我可以保證的是任何一個班都不是我自作主張給孩子報的,我會推薦給孩子一些課程,告訴他我推薦的理由(都是針對學習本身的),是否需要或者他是否有別的想法我們都是可以交流的,而最終要不要學這都是他自己拿主意的,而所有需要“續報”的輔導班,是否續報也完全由孩子自己決定。

    所以,我們以及孩子很清楚我們上的每一個輔導班的目的是什麼,我們想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我們是在利用輔導班來幫助我們,所以這樣的輔導班學下來的效率是非常高的。

    因此,一味地認為輔導班是好或者是壞都是不合理的,只有那些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否則可以說對自己而言,都是不好的。

    最後,還是想再次提醒一下諸位家長:孩子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出現一些問題是很正常的,一帆風順反而會讓人覺得發慌,出現問題不要緊張,找對問題的根源才是關鍵,而這個過程中,我們儘量放棄自己的“驕傲”,不要總是隻從孩子身上找問題……

  • 8 # 林說教育

    我認為:在有些孩子看來,學習是枯燥無趣的,不僅天天要上課寫作業,還會因為寫作業或考試成績的問題整天被父母嘮叨甚至責罵,難得的休息時間也被擠掉,被父母強制去上輔導班。孩子在學習上找不到一點樂趣或成就感,有的甚至感覺就是為了父母在學習,不是為了自己。當孩子以這種心態來面對學習的時候,怎麼可能會喜歡學習呢?

    孩子不愛學習的根源是:孩子沒有內在的學習動力。

    要讓孩子找到學習的內在動力,讓他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在學習中有成就感,這樣才能讓孩子發自內心的想學習。那麼 ,如何才能幫助孩子找到學習的內在動力呢?我覺得以從以下幾方面嘗試:

    1、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傎要合理。

    父母對於子女都是希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績優異,當孩子的成績達不到自己的期望時,有的父母會對自己的孩子批評指責,父母把自己的焦慮都轉移到孩子的身上,變成了孩子的壓力,也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

    2、不要跟“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

    每個班上總有那麼幾個學霸,總讓家長們掛在嘴邊的“別人家的孩子”,每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或題目不會做時,有些父母就常常會跟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連這麼簡單的也不會做。你看你們班某某某,作業都不用父母操心,考試還總是考那麼好......”長期處於這種被否定批評下的孩子,會對自己失去了信心,覺得自己真的比別人笨,慢慢地就產生了自卑心理,覺得自己這麼笨,怎麼學也比不上“別人家的孩子”,孩子就會對學習產生厭倦的情緒,這就變成了一個惡性迴圈。

    3、多給予孩子鼓勵與支援。

    多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給孩子正面的鼓勵與肯定。當孩子今天寫作業比昨天進步一些,當孩子上次考了80分,這次85分,不要吝惜你的鼓勵,要肯定孩子的進步,哪怕只是一點點,慢慢地,當孩子在學習上得到父母的正面反饋越來越多的時候,自己對於學習也會慢慢地不會那麼牴觸,反而會因為父母的讚揚而慢慢有了動力與自信。還記得那個考了7分,爸爸買一車煙花慶祝的事嗎?那個考7分的男孩在爸爸寬容的父愛與激勵下,變得懂事,認真學習,在過後的考試中有了大大的進步,考了57分。這就是爸爸的愛與鼓勵所給予孩子的,最大的動力與信心。

    4、要培養孩子的自信與成就感。

    父母不要只盯著孩子的學習,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當孩子幫忙做家務時,當孩子籃球打得好時,當孩子學會游泳時,要多讚賞孩子,會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與成就感。而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父母不要把自己的焦慮傳給孩子,恨不得孩子馬上取得好成績。父母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給孩子做練習時,也可以慢慢地由易到難,要有一個過程,讓孩子能感覺到自己的進步,才會對自己的學習慢慢地有信心。

    5、營造學習的氛圍。

    要讓孩子愛上學習,就要給他創造一個適合學習的家庭氛圍。如果孩子在寫作業,讀書時,父母在一旁玩手機、打遊戲,這兩樣對於孩子的吸引力是巨大的,那麼孩子怎麼可能靜得下心來認真學習呢?因此,當孩子在學習時,做為父母,也應該放下手機看看書,給孩子做榜樣。6、是否需要上輔導班,要與孩子做好溝通。

    針對孩子的學習情況,如果孩子偏科嚴重,家長又輔導不了,那麼可以跟孩子商量一下,上輔導班的意義。只有孩子自己想去上,去學,這樣去上輔導班才有用。如果孩子只是因為家長強制才去的輔導班,孩子上課不認真聽,感覺不是為自己學,而是為了父母的要求才去的,那麼這樣上再多的輔導班對於孩子的學習一點用處都沒有。

    當孩子厭學,不愛學習時,父母要多找找原因,不要只是一味的指責與批評,做好孩子的堅強後盾,多給予孩子正面的鼓勵與支援,幫助孩子激發學習的內在動力,才能促進孩子更好地學習。

  • 9 # 五戒1977

    凡事要透過表象看本質。

    在孩子厭學、做題磨蹭馬虎這些問題上,都只是表現,而不是根源。

    所以,個人感覺應該做以下事情:

    一是與孩子做一次甚至幾次深入的交流和溝通。當然,如果您覺得您不是很合適,可以找一個孩子比較信任的人進行交流。甚至可以求助心理諮詢師。

    這個過程一定要是相互尊重的,平等的,放鬆的,而不能是高高在上的,頤指氣使的。一定不能帶著情緒交流。

    二是多注意觀察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日常行為。

    看看孩子在學習方面有沒有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方法不正確、做作業的習慣等情況,包括課堂紀律執行情況,也就說先看孩子是否因為方法不正確,導致學習吃力,然後感覺有壓力,進而厭學。

    再看看孩子與老師,與同學,包括其他夥伴之間關係是否相處的融洽,有沒有矛盾,有沒有小夥伴或者別人帶壞的情況等等,這裡主要是看孩子是否有其他干擾因素。

    同時,家長也要看在家裡是否存在影響孩子學習的情況,是否自己沒有盡到責任和義務,給孩子起到了不好的帶頭作用,或者給了孩子太大的壓力。

    總的來說,家長要多看看自身是否存在問題,然後再找孩子的問題,而不是簡單的歸結為孩子厭學,多報補習班,因為這樣是治標不治本,刻舟求劍,緣木求魚的。

  • 10 # 英萃思聽

    孩子喜歡學習,所以做題才磨蹭馬虎,因為它是被迫的。上輔導班當然也是沒有用的,因為他沒有學習的心思。

    那麼孩子到底為什麼不願意學習呢?我這裡只能給你幾個可能性原因,具體是因為什麼不愛學習,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01孩子沒有學習的動力和勁頭

    這個應該是大多數孩子不願意學習的主要原因了,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1.孩子並不清楚學習是為了做什麼,學習沒有目標。

    在孩子眼裡,學習是一場沒有目的的旅行。

    “我考那麼好又有什麼用?我每天學學學有什麼意思呢?”

    在我小的時候,就曾經考慮過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我學習的唯一意義就是,考試成績好了,家長會獎勵我一些小東西。考試成績不好了,就會受到批評。

    但是,一旦孩子不再在乎這些小東西和家長的批評的時候,那孩子的學習情況就危險了。所以,雖然孩子可能年齡不大,還是要儘早幫助孩子找到夢想,告訴孩子,考上了大學,夢想實現的可能性才比較大。

    其實,也就是說,要讓孩子有一個長遠的目標,有了目標,他才有潛在的動力。

    2.對於孩子來說,學習太過枯燥,任務太過繁重。

    當然了,絕大部分孩子都會這樣認為,學習的確在大部分情況下是枯燥的,任務的確很繁重,但要如何讓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堅持學習,甚至愛上學習呢?

    第一,要鼓勵孩子深入學習中去,深入的學習才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第二,陪伴式學習,讓自己成為孩子的榜樣。用實際行動告訴自己,就算學習很累,很痛苦,只要有毅力,一樣能堅持下去。

    第三,善於幫助孩子確立學習中的小目標,透過對小目標的挑戰成功,來激發孩子的好勝心和自信心,他將學習當成一種挑戰,讓他挑戰自我中獲得樂趣。

    3.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太過嚴格,給孩子的壓力過大。

    適當地給孩子施加壓力,其實並不是一件壞事,但是我們也要明白過猶不及的道理。我認為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最應當充當的角色是引導者和保護者,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一時衝動或私心,或者是望子成龍的情緒,給孩子太大壓力,從而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02孩子為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厭學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這些學習習慣包括:學習時間分配,學習任務分配,學習和玩耍的平衡等等。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學習成績好的孩子其實在學習上,花費的時間也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多。而他們面對繁雜大量的作業,也很少有焦躁上火的情況。

    他們總能按部就班地解決面對的學習問題,對於這種孩子,我們習慣性把他們稱作聰明的孩子。那其實我們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這些孩子在智商上,還真不會比其他孩子聰明多少,甚至很多頭腦聰明的孩子,反而成績很差。那麼這種孩子,到底在哪種方面取勝了呢?那就是學習習慣。

    成績好的孩子一般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說:

    1.他們在寫作業上不會有嚴重的拖延症,當天的作業當天解決。

    2.他們會先把作業寫完再去玩兒。

    3.他們在課前會預習,課堂上會認真聽課,課下會認真複習。

    4.他們都有自己的學習上的夥伴和競爭對手,學習起來也是互相追趕,互不相讓。

    5.他們非常寶貝自己的學習資料和試卷,因為他們知道這些東西是他們下次超過夥伴的制勝法寶。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想強調,要想讓厭學的孩子好好學習,孩子和家長都要共同努力。

    家長在生活中不要盲目過多地批評孩子,要尊重孩子,鼓勵孩子,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好勝心和好強心以及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堅持學習的毅力。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學習習慣的培養。

    我的文章裡也有一些關於培養學習習慣的方法,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遊記續集險渡通天河內容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