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都是被外族捉住的,而且都是被外族皇帝逼著投降,為什麼文天祥誓死不降忽必烈,最後被忽必烈給殺了,而洪承疇卻投降了皇太極,幫助皇太極打天下。這說明文天祥比洪承疇有骨氣嗎?洪承疇是個為榮華富貴的漢奸嗎?
8
回覆列表
  • 1 # 剋勀

    天地有正氣,孔曰成仁孟曰取義!自古人生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寧死不屈,氣節不能丟!

    洪承疇剿過李自成,本身是大明王朝總督,跟後金也交過手,判斷出誰最有新興潛力的王朝。

  • 2 # qx006

    文天祥認為自己是南朝丞相,食南朝俸祿,所以必須盡忠南朝,所謂“一臣不侍二主”。而洪承疇認為當時中國的局勢,明朝滅亡只是時間問題,起義軍難成大器,將來能夠問鼎天下、一統中華的只有清朝,所以他投奔了清朝~

  • 3 # 錢多多讀文史

    當然是因為價值觀不同。

    一個“識時務”(洪),一個“死亦為鬼雄”(文)。

    故一個苟且存,一個耀千古。

  • 4 # 蕭湘居士__

    文天祥是標準的一位中國民族英雄,比岳飛還要丹心照汗青。

    洪承疇是叛國投敵國賊,比秦檜還奸壞得多。他早把他老祖宗的骨氣忘得一乾二淨了。

  • 5 # 琴劍書香

    唉。這個問題太大,討論起來容易起爭執。即有民族,國家大義。又有家庭,感情,人性的牽絆。終是名節傲骨流芳百世,還是救濟天下蒼生,一統華夏但又承受千古罵名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的格局不同,經歷不同,價值觀不同,選擇也就不同。沒有必要一定要說誰對誰錯。歷史的洪流面前個人就是塵埃,他做什麼都是順應趨勢和阻礙趨勢罷了。順應則加快程序,阻礙只是減緩程序。對社會進步和發展是不啟絕對作用的。文天祥,洪承疇在厲害也不能使宋朝和明朝延續千年,阻礙民族融合,現代文明代替封建王朝。既然這樣大家就拋開民族大義,國家完整,社會進步這些道德高度只談當時的情況,設身處地的講個人選擇吧。洪承疇全家被崇禎處死了,在大明是千古罪人,人人得而誅之。他想臥薪嚐膽忍辱負重也是無家可歸呀。可以說崇禎親手把洪承疇推給了滿清。試想你父母被地方官殺害,妻子被大戶人家霸佔,家產被地主搶奪。落魄如喪家之犬。這時外族入侵你會拿起武器保護官員,地主嗎?他的選擇無可厚非。只是令人唏噓。再說文天祥他身為大宋宰相,深受國恩,為萬眾楷模,被俘英勇就義,是英雄行為。他受中華文化影響寧死不屈,流芳百世。他的選擇受萬眾愛戴。

  • 6 # 戎馬丹心

    時窮節乃現!文天祥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還在盡力保家衛國!反抗侵略!兵敗被抓,最後不願投降而死!敵人也敬佩!自身也萬古流芳!成為仁人志士的楷模,激勵人民反抗外敵!而洪承疇!不聽屬下正確建議!導致後路被斷!兵敗被抓!經不住美色誘惑!投降外敵!為剿滅南明出謀劃策!殺害不少抗清志士!連他弟媽都不願意相認更何況他人?有些無恥之徒說什麼識時務看清判斷形式,那汪精衛是不是也看清了形式?識了實務?下次強大外敵打過來直接識時務投降?這些人居心叵測,多半是滿遺餘孽小號!外敵來了他們又可以成立滿洲國了

  • 7 # 第一歷史視角

    古代忠烈之士,都熱愛自個的國家!歷史上的每個國家,也正是有了這些忠烈之士,當國家被外族入侵時,國家才不至於被敵寇滅亡!

    這些忠烈之士,都以精忠報國為己志,他們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就像文天祥詩裡寫的那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洪承疇,一個史書留名,供後人敬頌,一個遺臭萬年,被後人謾罵,讓子孫萬代都抬不起頭來!

    回想抗戰時,有多少個“洪承疇”似的人,為了苟活於世,喪失了民族氣節,他們向日寇低下了自個的頭顱,屈膝躬身取媚他們的日本主子,他們以所謂的“識實務”、“曲線救國”等謬論,當了漢奸、偽軍,進攻自個的國家,殘害奴役自個的同胞手足,致使我們大半個中國,被日寇的鐵蹄踐踏……

    而我們華夏民族正是有了許多像文天祥這種寧死不屈、不甘被奴役的仁人志士,愛國將領,英勇獻身、前赴後繼的同鬼子、漢奸們血戰到底,才不至於中華被日本滅亡!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 8 # 萬馬奔騰勢

    文天祥,洪承疇,一個是南宋滅國之前的右丞相,一個是明朝亡國之前的薊遼總督,都是漢族人建立的王朝最後亡國時刻前的重臣,面對的情形、遭遇都差不多,但是兩人的表現和最終的結局以及留下來的影響卻是天壤之別了。兩人都是兵敗被俘,文天祥兩次被俘,自殺未遂,後被押至大都。因為他的人格魅力就連忽必烈都親自出來勸降,許諾高官厚祿,甚至丞相這樣的高位,文天祥不為所動,英勇就義,期間寫下了不少傳頌千古,感人至深的詩詞作品,《正氣歌》《過零丁洋》相信世人皆知。而洪承疇被俘後卻毫無氣節,貪生怕死,投降了清朝,繼續在清朝身居要職,為異族對漢族人的統制獻言獻策,甚至親自帶兵鎮壓明朝殘餘武裝力量的抵抗,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招降有能力的明朝將領,為清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還得到了‘文襄’的諡號。透過對比,兩個人的人品,道德情操,做人底線,政治立場一目瞭然了,華人的傳統文化的價值觀不就是,忠貞不屈,為國捐軀,捨生取義,以死報國嗎?一個文天祥就代表了華人的本性,他就是我們這個民族的脊樑,就連敵人都會敬仰佩服。可悲的是洪承疇死後連他投降後的祖國的後世之君乾隆皇帝都看不起他,把他欽點進入《明史、貳臣傳》這足以說明,人類對於高貴和卑劣的評價是一致的,對善惡的喜好是相同的,成敗得失你或許沒有辦法左右,但是大義面前你該怎麼去做你可以選擇,選擇活著沒有人說你什麼,但是選擇不要臉那就對不起了,你只能被人永遠唾棄了!

  • 9 # 跑遠的鄉村

    在中華民族危急存亡之秋,起來拯救的愛國志士,會永久地受到華人民的崇敬和懷念。而那些出賣民族利益的,會永遠受到人們的唾棄!這是中華民族的普世價值觀,這也是中華民族能夠綿延不絕的重要原因。 文天祥本來是宋朝的狀元,是一個文弱書生。在元軍進攻宋朝時他組織國家力量抵抗元軍,後來他又組織義軍抵抗元軍,不幸被元軍俘虜。元酋久聞文天祥的大名,對他十分敬仰,希望他投降。但是,文天祥不為所動,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疾風識勁草,板蕩見忠臣。他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來激勵自己。元酋見他不為所動,更加敬慕他,給他好吃好喝。但文天祥就是視死如歸,最終在北京被囚禁四年之後,文天祥就義。他完成了從一個大臣到烈士的轉變。成為被中華民族永遠記住的愛國志士之一。 洪承疇是明朝崇禎王朝的肱骨大臣, 曾經掛兵部尚書擔任過薊遼總督。 崇禎13年洪承疇率領八個總兵,13萬大軍馳援東北被後金包圍的錦州城。 結果在松山,杏山一帶和後金軍隊打了一仗,失敗被俘。從此東北基本上落入敵手。洪承疇起先視死如歸,以文天祥自我比喻。但受不住後金美色的軟化,最終投降的敵人。反過來他從明朝大臣變成了勾引清軍入關的急先鋒和帶路黨,不遺餘力地對江南地區軍民進行大屠殺。他為滿清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乾隆帝為了維護封建道德在修定的明史中把他列入貳臣傳。這對洪承疇真是個巨大的諷刺啊,這也充分說明: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的人,在敵人那個方面也是被看不起的!

  • 10 # 愛喝普洱的高瑞呈

    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分開來看。

    文天祥被俘以後忽必烈親自勸降並許以中書宰相之職。文天祥大義凜然,寧死不屈。這無疑是中華民族公認的愛國英雄,同時也青史留名受萬人敬仰。

    洪承疇被俘以後投降清朝,這樣的行徑自然被扣上漢奸,賣國賊的帽子。但是不得不提一句洪承疇宣導儒家學術,曾針對順治皇帝迎達賴喇嘛提出意見,為滿漢的合流打下基礎。洪承疇也建議清廷採納許多明朝的典章制度,獻計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納,加以推行,完善清王朝的國家機器。為了鞏固清朝的統治,承疇建議滿洲統治集團也須“習漢文,曉漢語”,瞭解漢人禮俗,淡化滿漢之間的差異。這些做法也使得滿族加快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步伐。

    記得以前有一個玩笑,說世界上不可征服的兩個民族。一是俄羅斯民族,寒冷的天氣就是他們的保護神。二是中華民族,你征服我,我就讓你變成我。從這點來看,我覺得文天祥和洪承疇都是有功於中華民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咖啡製作方式有多少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