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世界警察”趁機把水攪渾

    越南戰爭原先是越南人民抗擊法國侵略、實現國家統一的普通的民族解放戰爭,與美國八竿子也打不著。但鐵的事實告訴我們,永遠不要低估美國為維護與擴大霸權地位、干涉他國內政、遏制共產主義所付出的“努力”。

    1954年日內瓦會議後,隨著法國軍隊的撤出,美國逐漸取代法國,從向南越提供經濟、軍事援助到扶植吳庭豔政府,讓越南從內部分裂,直至1961年最終派出自己的軍事人員進入南越,從而使越南戰爭成為繼北韓戰爭之後美國直接介入時間最長、損失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場戰爭。為此,美國前後共投入250多萬部隊,使用了除核武器以外所有的先進武器,耗資1732億美元,死傷更是不計其數。

    越陷越深——想要脫身已非易事

    肯尼迪政府與約翰遜政府接二連三的誤判使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淖無法自拔。

    肯尼迪使美國政府對越南政策越來越軍事化,這一時期美國越南政策最基本的考慮是抵制中國在越南的影響。

    鑑於國內反戰情緒的高漲以及越戰對美國的現實損耗,約翰遜上臺前曾承諾美國將單方面停止對北越的部分轟炸。但當他實際掌權後,不願承認美國會敗在被他稱為“螞蟻之國”的越南手裡,同時也不願調整對中蘇的政策,並且嚴防華人和蘇聯人“利用美國憂傷的時機”奪取越南,害怕承擔“丟失越南”、輸掉戰爭的罪名,導致美國在越戰的無底洞中越陷越深,使越南戰爭成為“約翰遜的戰爭”。

    (約翰遜總統像)

    “體面地”結束越戰

    美國決策者們之所以堅持不懈地在越南這樣一個小國投入如此大的精力,甚至孤注一擲,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證明美國在世界上無可撼動的強大地位。特別是在美軍大規模介入、越戰成為世界關注的一大熱點之後。維持力量的絕對權威成為越戰遲遲難以結束的重要因素。

    越戰的爛攤子就這樣丟給了尼克松政府。尼克松雖然早就看出越戰是“卡住國家喉嚨的一塊骨頭”,不但耗盡國內資源,還導致國家分裂、妨礙國內政策的推行,但他也不願做一個“輸掉戰爭”的總統,為了使美國“體面地”撤出越南,他推出了強化南越軍隊以便美國脫身的越南戰爭“越南化”政策。但很快這一陰謀被北越人民軍及人民解放陣線粉碎,軍事上打不贏人家,只好盼著透過談判等外交手腕解決問題了。

    當時尼克松關於南越撤軍政策的首席顧問和最後的首席談判代表基辛格審時度勢,提出幾點方針,作為指導美國從越南撤軍的前提條件。

    首先,他認為越戰是打不贏的,也就是說美國已經輸掉這場戰爭了,但美國無論如何不能遞交投降書,一定要透過與越方談判停火,實現“體面和平”,這樣才能在世介面前保全面子,遏制共產主義的擴張;其次,要保住南越阮文紹政權,美國不能丟掉“朋友”不管;在美國撤軍的同時,要求北越也撤退派到南越的軍隊,並且美國的撤退是逐步、分批的,國防部為此提出五套撤軍方案並排出了時間表;最後,美國承諾支援越南包括北越今後的經濟建設。

    談判時北越政府看出尼克松政府假打真撤的實質,他們有把握一旦美軍撤出南方,阮文紹傀儡政權一年多就會垮臺。

    1973年1月27日,美國與越南在巴黎正式簽訂結束越戰恢復和平的《巴黎協定》,基辛格和越方談判代表黎德壽還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黎德壽與基辛格)

    戰爭不過是政治的延續——戰爭的勝果成為政治家們談判桌上博弈的籌碼,無辜的民眾以血肉相搏,但他們的慘況卻不能使冷血的政治家們動半點惻隱之心。戰爭期間,北越人民軍和南越民族解放陣線陣亡約110萬人,傷約60萬人,33萬人失蹤;美軍陣亡5.8萬人,傷約30.4萬人,2000多人失蹤;戰爭直接造成500餘萬越南平民死亡,20餘萬人殘疾。不知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在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們看來是否也無關緊要呢?

    (越戰中被炮火傷及逃命的平民)

    參考文獻:

    呂桂霞:《美國捲入越戰的原因分析》,《學海》,2004年第5期。

    孫挺近:《說周邊歷史話疆域變遷》,中國友誼出版社,2016年。

  • 2 # 鐵嶺鋒

    輸錢的賭徒想撈本,越撈越深,只有國內的反戰運動給了政府的下臺階,尼克松就坡下驢,1975年美軍不體面的撤出了越南戰場。

    意識形態對抗製造的戰爭,本意輕鬆拿下這個剛獲得民族獨立的小國,吳庭豔走卒不走,被約翰遜策動政變殺了換個走卒,美軍就直接赤膊上陣對參戰,要在南面封鎖新生大國,但沒想到賭注越下越大,賭局卻越陷越深,輸光了納稅人的銀子無法對納稅人交代,只能瘦驢拉硬屎乾耗13年。

    1955年10月,華盛頓為首的西方陣營,為了從南面封鎖新生大國及社會主義發展,扶植武裝南越吳庭豔勢力,對在這裡剛剛趕走了高盧雞的,越共領導的,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陣線發動殘酷圍剿,北越軍隊進入南方恢復民族解放陣線實力,經過五年多作戰,南越偽政權無能岌岌可危,在這種情況下,約翰遜揚言“南越形勢有可能完全掌握在胡志明手上,(這種情況)令人極不滿意,必須有所改觀”這就直接說明了美國介入越戰的目標——

    把南越乃至整個中南半島,變成華盛頓封鎖/扼殺新生社會主義陣營的橋頭堡。1962年2月8日美軍在西貢建立了戰區級作戰司令部,標誌著美軍正式投入越戰,並且規模越來越大,高峰時期的1967年前後54萬部隊,包括了所有王牌師悉數進入戰場,西貢偽軍的編制也擴大到100萬。

    然而英勇善戰的越共南方部隊、游擊隊,在7億人民堅強後盾、960萬平方公里後方的全力支援下,在高山密林中對美/偽軍遍地展開了奇襲戰、伏擊戰、反掃蕩、圍點打援、據點剝皮攻堅、冷炮急襲戰,八路軍、解放軍、志願軍的各種戰術都用在了美軍頭上,美軍的巡邏隊增加到連級建制經常被消滅,加強到營級建制也經常被打得傷亡慘重,不得不呼叫空中支援,派大批直升機、戰術運輸機撤走殘餘官兵,1965年4月3日4日兩天,僅清化省戰場的反掃蕩就擊落美軍戰機47架!

    1969年5月31號,越戰美軍司令部宣佈,美軍參戰以來已經有3.5萬人斃命,5400多架飛機被擊落,美軍孤注一擲的豪賭,即使用【B52】在南越廣泛播撒“橙劑”給當地人民製造了大量災難,試圖摧毀越南的密林草叢,也始終無濟於事,龐大的戰爭資源投入,已經深陷在越戰這個泥潭中。

    尼克松剛剛上任4個月,平均每月就有1千多美軍戰死,巨大的戰爭消耗迫使尼克松萌生撤軍的想法,但他還希望有什麼奇蹟出現,還想再賭一場爭取個體面的撤軍結果,主張“邊戰、邊談、邊化(拉攏越軍)邊撤”,最終導致到1975年美軍又被大批殲滅,卻沒有資料報出,現在普遍採用的美軍死亡3.5萬,30多萬人負傷的數字,實際上是1969年越戰美軍司令部發布的,最後瞞天過海偷偷摸摸灰溜溜的撤軍,好像也不那麼體面。

    爭霸世界的夢想,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對抗,導致了美國越戰夢魘的發生,1995年,時任美國防長的邁克納馬拉終於承認:“我們並不擁有天賦的權力,來用我們的理想或者選擇去塑造其他國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的許多地方,我們仍然在重複著類似的錯誤”。但好像這位戰爭防長用血與淚總結的慘痛教訓,並未被後輩吸取,早就扔到九霄雲外去了。

  • 3 # 冷月鉤沉

    美國打越南戰爭,是為了扼制中國。

    上個世紀60年代,是美蘇爭霸最為關鍵的時刻,美國在全球部署或者扶植傀儡,來牽制蘇聯。

    當然,越南的南北之爭,也是受到了美蘇兩國各自的支援。

    美國在北韓戰爭失利後,沒有完成對中國的戰略圍堵,心有不甘的美國想到了中南半島。

    其中,越南成為美國撬動整個東南亞的棋子。

    美國先後在越南投入了數十萬兵力,上萬億美元,不是為了爭地盤,而是在意識形態上佔上風。

    相比蘇聯視領土為生命的愛好,美國的手段更高明一些。

    他們想透過南越將北越,中國和蘇聯堵在內陸上,再次完成所謂的島鏈戰略。

    可惜的是,美國沒有想到北越的戰鬥意志這麼強,到頭來美國啥都沒有撈到。

    尼克松上臺後,看到了新的希望。

    他想透過中蘇決裂,來分化社會主義陣營。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是尼克松處理美,蘇,中,越關係的重要手段。

    所以,美國最終撤出了越南。

    南越很快統一了北越,衝出了中南半島。

    這在戰略上還是實現了圍堵中國的目的,因為越南想做世界老三。

    做世界老三就繞不開中國,在蘇聯的支援下,越南和中國交惡,並爆發了局部戰爭。

    這場戰爭是美國希望看到的,美國不想在中國南部再出現一個親中的紅色政權。

    事實上,美國從來沒有放棄越南這個國家的滲透。

    用武力征服越南是下策,而不用一兵一卒就能達到目的,才是美國最想要的結果。

    所以,美國最後才撤出了越南。

    —End—

  • 4 # 茜茜的分享

    美國一開始並沒有覺得越南戰爭會如此難打,如果一開始就知道的話,就不會開戰了。越南畢竟是小國,美國開始也沒有太把越南當回事,1961年美國就派了幾百名特種部隊,後來發現不妙,繼續增派部隊。到1962年又繼續增兵,這個時候到達了1萬多人。1964年美軍達到2萬人。美國軍艦在北部灣遭襲,美國開始擴大戰爭,美國增兵到10萬人。到1967年,美軍已達40萬。但是依然沒有進展。最後美國在越戰中一共打了12年,想打又打不下,想走又不甘心。最後時間越拖越久。實際上約戰不僅僅是美國和越南雙方,還有蘇聯,中國。三方在越南角力。蘇聯向胡志明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和後勤保障。而且美國擔心越過北緯17度線會導致中國出兵,所以一直未敢動用空中優勢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襲擊,而是採取逐步升級的軍事戰略,導致戰爭打了十幾年。1973年初,美軍灰溜溜的逃離越南,越南戰爭才宣告結束。

  • 5 # 朱坤明

    吃到嘴裡的骨頭吐出來最難了,我覺得這是當時美華人的心情,打又打不過,越南有兩個大國的支援,糧食和裝備源源不斷,所以越南不會被美國徹底征服。但是美國總統又不甘心,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最後灰溜溜地逃跑了,太丟人了。美國因為二戰的原因,自己坐收漁翁之利,德國日本和對手打得兩敗俱傷,它才出手撿了一個便宜,本土沒有受到戰爭的波及,所以它的經濟增長速度最快。蘇聯和美國為了爭奪全球霸權在歐洲和亞洲積極的排兵佈陣,佔領地盤。美國原本以為拿下小小的越南不成問題,結果失敗了,主要是美國不吸取教訓,在我們國家的周邊採取軍事行動,我們當然不會坐視不理,唇亡齒寒。所以事情的進展就是歷史課本里學到的那樣,美國被擊敗,投入了幾十萬軍隊,大量士兵傷亡的代價,換來了可恥的結局。後來蘇聯也是在阿富汗採取軍事行動,美國有樣學樣,積極地給阿富汗提供軍事援助,特別是反坦克導彈,反直升機的肩扛式導彈,好像是毒刺。所以,美國和蘇聯在打仗的時候,要選擇好自己的目標,和大國打陸戰,它們一定是手下敗將。美國也開始了高技術戰爭的序幕,技術優勢代替了士兵的衝鋒陷陣。當年美國不從越南撤兵,就是因為到手的肥肉再失去,非常的可惜,和蘇聯爭奪全球霸權,世界各地保持軍事存在,建立軍事基地是它的目的,控制海峽通道,在對手的周邊部署力量。

  • 6 # 我整幾句

    越南原屬法國殖民地。二戰後,越南人民透過武裝鬥爭,趕走了法國殖民者;在1954年,在日內瓦,由中、蘇、美、法等多個國家參加的國際會議上,決定暫時以北緯17度線為界,劃分南、北越南。北方是胡志明領導下的“越南民主共和國”,南方是所謂“越南共和國”,俗稱“南越”,由美國扶持的吳庭豔任“總統”。

    由於吳氏家族的腐敗,不得人心,美國又策動政變,推翻了吳庭豔;之後,上任的“總統”,很快又被推翻;先後發生了多次政變,幾乎是家常便飯,可以想象當時南越的狀況。當時正處在美、蘇冷戰時期,資本主義陣營與社會主義陣營鬥爭激烈,在東南亞很多國家,都出現了游擊隊;美國把南越視為“反共橋頭堡”,非常擔心,如果南越政權倒臺,會引起連鎖反應;於是極為扶持南越政權,從政治、經濟、軍事上給以大量支援。然而南越偽政權貪汙腐敗,不得人心,國內反抗力量不斷壯大,南越傀儡政府搖搖欲墜;美國則不斷加大扶持力度,逐步捲入越南戰爭,規模不斷擴大,戰爭不斷升級。

    美國的戰術叫做“南打北炸”;越南南方的地形複雜,多是叢林和水網;美國憑藉其現代化的武器,尤其是武裝直升機等先進武器,與南方游擊隊展開激戰;對北方的目標,尤其是後勤補給,則實施猛烈轟炸;在整個越戰期間,美軍投下的炸彈,超過了二戰的總和。美國還糾集了一些同夥,如南韓等參戰。

    一場力量懸殊的戰爭,出現讓美國意外的結果,一個小小的越南,竟然是“打不垮,炸不爛”。在越南軍民的背後,有一些友好國家的支援,尤其是中國,中國對越南人民給予巨大的無私援助。越南軍民如此頑強地抵抗美國侵略者,使美國不得不繼續投入更大的力量,於是戰鬥更加激烈,越南南方成了美軍“直升機墳場”,美軍傷亡人數不斷上升。美軍不明白,擁有如此巨大優勢的美國,為何無法戰勝小小的越南?

  • 7 # 高紅權先生

    越南戰爭從1964年10月正式爆發,打到1968年的時候,美國就無心戀戰了。因為雖然在戰場上,美軍贏得了每一次戰役的勝利,但是國內的反戰運動風起雲湧,美國政府實在是頂不住了。因此,1968年,約翰遜總統宣佈美國將會逐步撤出越南,不再參與這場戰爭。1968年5月,美國與北越方面開始在法國巴黎進行和談。

    和談進行的非常不順利。北越方面最主要的要求就是要美國立即從越南撤軍。

    美國則深知,沒有美軍的支援,南越以及寮國和高棉的政權都會很快垮臺。所以,美國方面在談判中主要是堅持立即停火。

    雙方的觀點南轅北轍,這是談判遲遲不能取得進展的根本原因。

    談不攏的情況下,只好是繼續開打。尼克松上臺後,繼續對北越狂轟濫炸,同時,美國還把戰爭擴大到了高棉。北越方面則派出大批軍隊滲透到南越,不斷地向著美軍和南越軍隊進攻。

    到了1972年,美國的反戰運動聲浪更高,尼克松也面臨著如何贏得大選的巨大壓力,同時,他也出於同中國改善關係的想法,不得不在巴黎談判上面做出了重大讓步,也就是同意美軍撤出印度支那。

    此後,越南戰爭就轉入了平靜階段。雙方開始在談判桌敲定細節問題。最後,在1973年的1月,美國和北越終於達成了協定:協定規定美國從印度支那撤軍,南越北越以北緯17°線分界,南越將透過民主選舉確定新的政府等等。

    協議簽訂後,美國很快就撤軍了。越南戰場暫時平靜了一段時間。但是到了1974年,北越藉口南越違反協議,重新發動了對南越的進攻。經過了一年多的激戰,最終於1975年4月攻克西貢,統一了越南南北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讀書需要天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