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足球與功夫
-
2 # 懸壺濟世何剛大夫
這非常好回答:因為經絡裡面是充滿經氣的,是真氣的一部分,是放著乳黃色光芒的,進入高階氣功的所有人都能看到的;而血管、神經、淋巴的充氣較少,亮度較低,所有看的不是很清楚。能看經絡的功夫就叫「天目功」,是氣功在松果體、天目穴的修煉、應用。
-
3 # 戲論
中醫祖師知道,血管,神經,淋巴這些可見的系統只是表象,無法根本解決人生病的問題。而人體能量平衡才是健康的根本,這裡最關鍵的點就是現代科學解釋不了的"氣"!
一直有人說中醫是偽科學,其實被誤解的原因有兩個,因為現在已經很少有人真正繼承到中醫的精髓,另外,中醫真的要用的好用得明白,還需要有所謂的特異功能,也就是需要一定的氣功修持。否則你連氣都感受不到談何治病?這點看看史書記載就知道幾大祖師都是有異於常人之處。只有真正瞭解了氣才能談得上懂中醫,現在的中醫基本都是靠醫書記載,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就是這樣也治癒了很多疾病,傳承五千年的文化,不是隨便能質疑的!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也許科學發展到極致,才發現老祖宗們早就等我們幾千年了,就像現在很熱的量子學,佛陀在2000多年就告訴我們了,只是很多人沒有好好去了解,人云亦云,道聽途說,多可悲…人類在追求科技進步的同時也在退步,因為科技帶來的是外力,而人類自身的精神內在,卻沒有任何加強,反而退化墮落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自身強才是真強!
-
4 # 羊羊羊8883685
著名醫書《黃帝內經》開始正式記載人體解剖。“解剖”"兩字最先在《靈摳·經水篇》中出現,“若夫八尺之土,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 視之。其髒之堅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脈之長短,血之清濁,氣之多少……皆有大數。”二千多年前的中國醫人,開創瞭解剖屍體的先例。《內經》中的《腸胃 篇》、《經筋篇》、《骨度篇》、《脈度篇》等,都是記述解剖學的專章。其中對人體骨胳、部位、臟腑、血管等,均有長度、重量、體積、容量的詳細記載。書中 一些解剖學的名稱,主要臟腑的命名,到現代還在運用。
宋祟寧中(公元1102-1106年),解剖學家楊介根據泗州處死的犯人屍體解剖材料,並繪成《存真圖》。此圖對人體胸、腹、脘內臟的前面與背面,右側 胸、腹腔及其主要血管關係,橫膈膜及在其上穿過的血管,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統,都有較《歐希範五臟圖》更為詳細和正確的內容。它為解剖學提供了更為科學 的材料。可惜此圖也亡佚了。然而它對後代醫學家的影響很大,明代針灸學家高武的《針灸聚英》,以及楊繼洲寫的《針灸大成》裡都引用了《存真圖》的內容。元 代學者孫煥在1273年重刊的《玄門脈內照圖》一書中, 也儲存了不少《存真圖》中的珍貴資料。
清代的《醫林改錯》中共有25幅圖譜。王清任把古人畫錯的和他自己改正的,作了對照。他糾正了古人認為肝有7葉,肺下有24行氣孔和氣管直入心臟的錯誤說法。他 發現了氣管有2個分支和小支氣管, 同時他還發現了許多過去醫書上從來沒有提到過的重要器官,如腹主動脈(王稱其為衛總管或氣管)、上腔靜脈(榮管即血管)、頸總動脈(左右氣管)、腎動脈、 腸動脈、幽門括約肌(遮食)、總膽管(津管);胰臟、十二指腸的入口(津門)等。此外,他還發現了視神經,並指出視神經與腦的關係,從而敘述了對腦功能的 看法。在懷胎、天花方面他都有精闢獨到的認識。 王清任在觀察內臟的過程中發現屍體內瘀血頗多,由此他聯想到治療換血的重要性。他結合臨床經驗,自創新方31個,化裁古人婦產科方劑2個。這些方劑大部分 現在還在運用,對於治療冠心病,中風後遺症,均有相當的療效,是祖國醫學偉大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值得進一步研究總結和提高。當然,由於歷史條件的限 制,《醫林改錯》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錯誤。這些都無損於王清任他那敢於創新和大膽實踐的精神。
回覆列表
中醫治本,那麼一定會找影響疾病的決定性因素,也就是經絡,血管,神經,淋巴確實有,但這些個體是無法直接影響到生理變化的,人體不單是一個生理機器,有精氣神,喜怒憂思悲恐驚的能力,經絡氣血,當然血肉骨筋,這些是有,但是中醫不會細研究,因為不是因,只是結果,改變這些看的到的東西,不能治癒疾病,所以醫書上不會寫。
希望更多的人能熱愛中醫,本人自己學醫,親身實踐,遵循古人的智慧,可以有神奇的治病效果,但必須是按照中醫思維,而不是現在的西方思維,也就是看的見的就存在,看不見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