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最近有點嗆

    二戰時,德日雙方作為同盟相互之間肯定會相互幫襯,雖然離得很遠,表面上很生疏,其實私底下也是交流互動,暗搓搓的進行了不少交易。

    一戰結束後,德國作為戰敗國受到極其苛刻的制裁,加之1929年的全球大蕭條嚴重地打擊了德國的經濟,工業生產下降了40%多,失業人數超過六百萬,經濟危機激化了社會階級矛盾,納粹黨趁機上臺,進行對外擴張。1939年9月1日,德國倚仗著強大的陸軍閃電襲擊波蘭,隨後英法對其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40年9月27日,德意志第三帝國、意呆利王國和大日本帝國在柏林簽署《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1942年三國達成分割世界的協議並在經濟、技術、情報上進行合作。德國和義大利一個打歐洲一個打非洲(義大利打非洲都費勁),兩國履行協議互有幫助,但是對於路途遙遠的日本卻很難提供實質性的幫助。

    特別是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挑起蘇德戰爭,以閃電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襲擊,切斷了和日本在陸地上的唯一聯絡。儘管隨後積極開通空中航線,但因為補給跟不上、運送效率低還要提防同盟國的防空炮火和飛機攔截,不得不棄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戰火蔓延全球,同盟國對軸心國進行海上封鎖,至此海陸空都截斷了雙方的聯絡,德日之間不得不使用隱蔽性更強的潛艇。

    其實德日雙方雖為盟友卻各自心懷鬼胎,德國的目標是拿下歐洲,而日本的目標是亞太,兩國戰略有衝突。在佔領東北後,日本本土出現內鬥,主張北上發展陸軍與德國夾擊蘇聯的“皇道派”被打敗,後來以東條英機為首主張南下發展海軍的“統制派”勝出,原本實力就不弱的日本海軍得到大力發展,成為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編隊的海上軍事力量。還組建了潛艇部隊其中就有大型運輸潛艇,二戰時期全球超過3000噸位的潛艇共56艘,光日本就就佔 52艘,後期更有3艘5000噸的巨無霸,因此運輸任務自然的落到了日本身上。

    德國把日本所需的各種先進技術及新式武器、圖紙、工業成品透過大型運輸潛艇輸送到日本,希望透過加強日本的軍事力量在亞洲戰場和太平洋戰場牽制同盟國來緩解自己在歐洲的壓力,而日本提供橡膠等熱帶作物製品、稀有金屬、工礦產品等物資到德國。運輸潛艇從日本吳港海軍基地出發,途徑新加坡,穿過印度洋,因為蘇伊士運河被英國控制著,只能轉向馬達加斯繞遠路到達好望角直奔西歐德國佔領的地方。

    日本潛艇透過雙線輸送運送了不少德國的好東西,比如:恩尼格碼密碼機、HE-162A噴氣式戰機和ME-262噴氣式戰機的圖紙、地面防空雷達圖紙、阿古斯脈衝噴氣發動機技術資料、V1導彈的資料等等,還有各種海軍工程專家、艦載炮技術專家、軍械戰艦、戰鬥機專家等技術人才。不過運送任務一共執行了九次(18次往返),只有三艘日本潛艇成功到達德國,一艘德國潛艇和一艘義大利潛艇到達日本,伊8號(3538噸)是唯一一艘安全往返歐洲回到日本本土的潛艇。所以真正到達日本本土的技術有限,大部分沉在了海底,否則兩國強強聯合,戰局如何發展還真不好說?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碼字也不容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天向上有黃聖依的是哪一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