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造 景:透過人工手段,利用環境條件和構成園林的各種要素造作所需要的景觀。
概述
“景”即境域的風光,也稱風景。是由物質的形象、體量、姿態、聲音、光線、色彩以至香味等組成的。景是園林的主體,欣賞的物件。自然造化的天然景(野景)是沒有經過人力加工的。大地上的江河、湖沼、海洋、瀑布林泉、高山懸崖、洞壑深淵、古木奇樹、斜陽殘月、花鳥蟲魚、霧雪霜露等,都是天然景,園林造景時要充分加以利用。
造景方法
中國自南北朝以來,發展了自然山水園。園林造景,常以模山範水為基礎,“得景隨形”,“借景有因”,“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造景方法主要有:1,挖湖堆山,塑造地形,佈置江河湖沼,闢徑築路,造山水景;2,構築樓、臺、亭、閣、堂、館、軒、榭、廊、橋、舫、照壁、牆垣、梯級、磴道、景門等建築設施,造建築景;3,用石塊砌疊假山、奇峰、洞壑、危崖,造假山景;4,佈置山谷、溪澗、亂石、湍流,造溪澗景;5,堆砌巨石斷崖,引水傾瀉而下,造瀑布景;6,按地形設淺水小池,築石山噴泉,放養觀賞魚類,栽植荷蓮、蘆荻、花草,造水石景;7,用不同的組合方式,佈置群落以體現林際線和季相變化或突出孤立樹的姿態,或者修剪樹木,使之具有各種形態,造花木景。7,在園林中佈置各種雕塑或與地形水域結合,或單獨豎立,成為構圖中心,以雕塑為主體,造塑景。
借 景
有意識地把園外的景物“借”到園內視景範圍中來。借景是中國園林藝術的傳統手法。一座園林的面積和空間是有限的,為了擴大景物的深度和廣度,豐富遊賞的內容,除了運用多樣統一、迂迴曲折等造園手法外,造園者還常常運用借景的手法,收無限於有限之中。
古代的實踐和理論
中國古代早就運用借景的手法。唐代所建的滕王閣,借贛江之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岳陽樓近借洞庭湖水,遠借君山,構成氣象萬千的山水畫面。杭州西湖,在“明湖一碧,青山四圍,六橋鎖煙水”的較大境域中,“西湖十景”互借,各個“景”又自成一體,形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借景”作為一種理論概念提出來,則始見於明末著名造園家計成所著《園冶》一書。計成在“興造論”裡提出了“園林巧於因借,精在體宜”;“泉流石注,互相藉資”;“俗則屏之,嘉則收之”;“借者園雖別內外,得景則無拘遠近”等基本原則。
借景種類
借景可分為:1,近借。在園中欣賞園外近處的景物。2,遠借。在不封閉的園林中看遠處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園林,在水邊眺望開闊的水面和遠處的島嶼。3,鄰借。在園中欣賞相鄰園林的景物。4,互借。兩座園林或兩個景點之間彼此藉資對方的景物。5,仰借。在園中仰視園外的峰巒、峭壁或鄰寺的高塔。6,俯借。在園中的高視點,俯瞰園外的景物。7,應時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節或一天中某一時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觀、氣象景觀、植物季相變化景觀和即時的動態景觀。
借景方法
大體有三種:1,開闢賞景透視線,對於賞景的障礙物進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擋視線的樹木枝葉等。在園中建軒、榭、亭、臺,作為視景點,仰視或平視景物,納煙水之悠悠,收雲山之聳翠,看梵宇之凌空,賞平林之漠漠。2,提升視景點的高度,使視景線突破園林的界限,取俯視或平視遠景的效果。在園中堆山,築臺,建造樓、閣、亭等,讓遊者放眼遠望,以窮千里目。3,借虛景,如朱熹的“半畝方塘”,圓明園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雲影”;上海豫園中的花牆下的月洞,透露了隔院的水榭。
借景內容
有以下幾類:1,借山、水、動物、植物、建築等景物。如遠岫屏列、平湖翻銀、水村山郭、晴嵐塔影、飛閣流丹、樓出霄漢、堞雉斜飛、長橋臥波、田疇縱橫、竹樹參差、雞犬桑麻、雁陣鷺行、丹楓如醉、繁花爛漫、綠草如茵。2,借人為景物。如尋芳水濱、踏青原上、吟詩松蔭、彈琴竹裡、遠浦歸帆、漁舟唱晚、古寺鐘聲、梵音誦唱、酒旗高飄、社日簫鼓。3,借天文氣象景物。如日出、日落、朝暉、晚霞、圓月、彎月、藍天、星斗、雲霧、彩虹、雨景、雪景、春風、朝露等。此外還可以透過聲音來充實借景內容,如鳥唱蟬鳴、雞啼犬吠、松海濤聲、殘荷夜雨。
園林造景手法
中國造園藝術的特點之一,是園林創意與工程技藝的融合,以及造景技藝的豐富多彩。歸納起來包括主景和次(配)景、抑景與揚景、夾景與框景、前景與背景、俯景與抑景、實景與虛景、近景與借景、季相造景等。
1.主景與配景(次景)造園必須有主景區與次要景區。堆山有主、次、賓、配,園林建築要主次分明,植物培植也要主體樹種與次要樹種搭配,處理好主次關係就起到了提綱?領的作用。突出主景的方法有:主景升高或降低,主景體量加大或增多,視線交點、動勢集中、軸線對應、色彩突出、點據重心等。
配景對主景起陪襯作用,不能喧賓奪主,是園林中主景的延伸和補充。
2. 抑景與揚景傳統造園歷來就有欲揚先抑的做法。在人口區段設障景、對景和隔景,引導遊人透過封閉、半封閉、開敞相同、明暗交替的空間轉折,再透過透景引導,終於豁然開朗,到達開闊園林空間,如蘇州留園。也可利用建築、地形、植物、假山臺地在入口處設隔景小空間,經過婉轉通道中逐漸放開,到達開闊空間,如北京頤和園入口區。
3. 實景與虛景園林或建築景觀往往透過空間圍和狀況、視面虛實程度形成人們觀賞視覺清晰與模糊,並透過虛實對比、虛實交替、虛實過渡創造豐富的視覺感受。
例如:無門窗的建築和圍牆為實,門窗較多或開敞的亭廊為虛;植物群落密集為實,疏林草地為虛;山崖為實。流水為虛;噴泉中水柱為實,噴霧為虛;園中山巒為實,林木為虛;青天觀景為實,煙霧中觀景為虛,即朦朧美、煙景美,所以虛實乃相對而言。如北京北海有“煙雲盡志”景點,承德避暑山莊有“煙雨樓”,都設在水霧煙雲之中,是朦朧美的創造。
4.夾景與框景在人的觀景視線前,設障礙左右夾為夾景,四方圍景為框景。常利用山石狹谷、林木樹幹、門窗洞口等限定視景點和賞景範圍,從而達到深遠層次的美感,也是大環境中摘取區域性景點加以觀賞的手法。
5. 前景與背景任何園林空間都是由多種景觀要素組成的,為了突出表現某一景物,常把主景適當集中,並在其背後或周圍利用建築牆面、山石、林叢或草地、水面、天空等作為背景,用色彩、體量、質地、虛實等因素襯托主景,突出景觀效果。在流動的連續空間中表現不同的主景,配以不同的背景,則可以產生明確的景觀轉換效果。如白色雕塑易用深綠色林木背景,水面、草地襯景;而古銅色雕塑則採用天空與白色建築牆面作為背景;一片春梅或碧桃用松柏林或竹林作背景;一片紅葉林用灰色近山和藍紫色遠山作背景,都是利用背景突出表現前景的手法。在實踐中,前景也可能是不同距離多層次的,但都不能喧賓奪主,這些處於次要地位的前景常稱為添景。
6. 俯景與抑景風景園林利用改變地形建築高低的方法,改變遊人視點的位置,必然出現各種抑視或俯視視覺效果。如創造狹谷迫使遊人抑視山崖而得到高聳感,創造制高點給人的俯視機會產生凌空感,從而達到小中見大和大中見小的視覺效果。
7.內景與借景一組園林空間或園林建築以內觀為主的稱內景,作為外部觀賞為主的為外景。如亭橋跨水,即是遊人駐足休息處,又為外部觀賞點,起到內外景觀的雙重作用。
園林具有一定的範圍,造景必有一定限度。造園家充分意識到景觀之不足,於是創造條件,有意識地把遊人的目光引向外界去獵取景觀資訊,借外景豐富賞景內容。如北京頤和園,西借玉泉山,山光塔影盡收眼底;無錫寄暢園遠借龍光塔,塔身倒影收入園地。故借景法則可取得事半功倍的園林景觀效果。
8. 季相造景利用四季變化創造四時景觀,在風景園林被廣泛應用。例如用花表現季相變化的有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樹有春柳、夏槐、秋楓、冬柏,山石有春用石筍、夏用湖石、秋用黃石、冬用宣石(英石)。如揚州個園的四季假山,西湖造景春有柳浪聞鶯、夏有麴院風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端橋殘雪。南京四季交遊,春遊梅花山、夏遊清涼山、秋遊棲霞山、冬遊覆舟山。用大環境造景名有杏花、消夏彎、紅葉、松柏坡等。
其餘造景手法還有朦朧煙景、分景、隔景、引景和導景等。
園林造 景:透過人工手段,利用環境條件和構成園林的各種要素造作所需要的景觀。
概述
“景”即境域的風光,也稱風景。是由物質的形象、體量、姿態、聲音、光線、色彩以至香味等組成的。景是園林的主體,欣賞的物件。自然造化的天然景(野景)是沒有經過人力加工的。大地上的江河、湖沼、海洋、瀑布林泉、高山懸崖、洞壑深淵、古木奇樹、斜陽殘月、花鳥蟲魚、霧雪霜露等,都是天然景,園林造景時要充分加以利用。
造景方法
中國自南北朝以來,發展了自然山水園。園林造景,常以模山範水為基礎,“得景隨形”,“借景有因”,“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雖由人作,宛自天開”。造景方法主要有:1,挖湖堆山,塑造地形,佈置江河湖沼,闢徑築路,造山水景;2,構築樓、臺、亭、閣、堂、館、軒、榭、廊、橋、舫、照壁、牆垣、梯級、磴道、景門等建築設施,造建築景;3,用石塊砌疊假山、奇峰、洞壑、危崖,造假山景;4,佈置山谷、溪澗、亂石、湍流,造溪澗景;5,堆砌巨石斷崖,引水傾瀉而下,造瀑布景;6,按地形設淺水小池,築石山噴泉,放養觀賞魚類,栽植荷蓮、蘆荻、花草,造水石景;7,用不同的組合方式,佈置群落以體現林際線和季相變化或突出孤立樹的姿態,或者修剪樹木,使之具有各種形態,造花木景。7,在園林中佈置各種雕塑或與地形水域結合,或單獨豎立,成為構圖中心,以雕塑為主體,造塑景。
借 景
有意識地把園外的景物“借”到園內視景範圍中來。借景是中國園林藝術的傳統手法。一座園林的面積和空間是有限的,為了擴大景物的深度和廣度,豐富遊賞的內容,除了運用多樣統一、迂迴曲折等造園手法外,造園者還常常運用借景的手法,收無限於有限之中。
古代的實踐和理論
中國古代早就運用借景的手法。唐代所建的滕王閣,借贛江之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岳陽樓近借洞庭湖水,遠借君山,構成氣象萬千的山水畫面。杭州西湖,在“明湖一碧,青山四圍,六橋鎖煙水”的較大境域中,“西湖十景”互借,各個“景”又自成一體,形成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借景”作為一種理論概念提出來,則始見於明末著名造園家計成所著《園冶》一書。計成在“興造論”裡提出了“園林巧於因借,精在體宜”;“泉流石注,互相藉資”;“俗則屏之,嘉則收之”;“借者園雖別內外,得景則無拘遠近”等基本原則。
借景種類
借景可分為:1,近借。在園中欣賞園外近處的景物。2,遠借。在不封閉的園林中看遠處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園林,在水邊眺望開闊的水面和遠處的島嶼。3,鄰借。在園中欣賞相鄰園林的景物。4,互借。兩座園林或兩個景點之間彼此藉資對方的景物。5,仰借。在園中仰視園外的峰巒、峭壁或鄰寺的高塔。6,俯借。在園中的高視點,俯瞰園外的景物。7,應時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節或一天中某一時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觀、氣象景觀、植物季相變化景觀和即時的動態景觀。
借景方法
大體有三種:1,開闢賞景透視線,對於賞景的障礙物進行整理或去除,譬如修剪掉遮擋視線的樹木枝葉等。在園中建軒、榭、亭、臺,作為視景點,仰視或平視景物,納煙水之悠悠,收雲山之聳翠,看梵宇之凌空,賞平林之漠漠。2,提升視景點的高度,使視景線突破園林的界限,取俯視或平視遠景的效果。在園中堆山,築臺,建造樓、閣、亭等,讓遊者放眼遠望,以窮千里目。3,借虛景,如朱熹的“半畝方塘”,圓明園四十景中的“上下天光”,都俯借了“天光雲影”;上海豫園中的花牆下的月洞,透露了隔院的水榭。
借景內容
有以下幾類:1,借山、水、動物、植物、建築等景物。如遠岫屏列、平湖翻銀、水村山郭、晴嵐塔影、飛閣流丹、樓出霄漢、堞雉斜飛、長橋臥波、田疇縱橫、竹樹參差、雞犬桑麻、雁陣鷺行、丹楓如醉、繁花爛漫、綠草如茵。2,借人為景物。如尋芳水濱、踏青原上、吟詩松蔭、彈琴竹裡、遠浦歸帆、漁舟唱晚、古寺鐘聲、梵音誦唱、酒旗高飄、社日簫鼓。3,借天文氣象景物。如日出、日落、朝暉、晚霞、圓月、彎月、藍天、星斗、雲霧、彩虹、雨景、雪景、春風、朝露等。此外還可以透過聲音來充實借景內容,如鳥唱蟬鳴、雞啼犬吠、松海濤聲、殘荷夜雨。
園林造景手法
中國造園藝術的特點之一,是園林創意與工程技藝的融合,以及造景技藝的豐富多彩。歸納起來包括主景和次(配)景、抑景與揚景、夾景與框景、前景與背景、俯景與抑景、實景與虛景、近景與借景、季相造景等。
1.主景與配景(次景)造園必須有主景區與次要景區。堆山有主、次、賓、配,園林建築要主次分明,植物培植也要主體樹種與次要樹種搭配,處理好主次關係就起到了提綱?領的作用。突出主景的方法有:主景升高或降低,主景體量加大或增多,視線交點、動勢集中、軸線對應、色彩突出、點據重心等。
配景對主景起陪襯作用,不能喧賓奪主,是園林中主景的延伸和補充。
2. 抑景與揚景傳統造園歷來就有欲揚先抑的做法。在人口區段設障景、對景和隔景,引導遊人透過封閉、半封閉、開敞相同、明暗交替的空間轉折,再透過透景引導,終於豁然開朗,到達開闊園林空間,如蘇州留園。也可利用建築、地形、植物、假山臺地在入口處設隔景小空間,經過婉轉通道中逐漸放開,到達開闊空間,如北京頤和園入口區。
3. 實景與虛景園林或建築景觀往往透過空間圍和狀況、視面虛實程度形成人們觀賞視覺清晰與模糊,並透過虛實對比、虛實交替、虛實過渡創造豐富的視覺感受。
例如:無門窗的建築和圍牆為實,門窗較多或開敞的亭廊為虛;植物群落密集為實,疏林草地為虛;山崖為實。流水為虛;噴泉中水柱為實,噴霧為虛;園中山巒為實,林木為虛;青天觀景為實,煙霧中觀景為虛,即朦朧美、煙景美,所以虛實乃相對而言。如北京北海有“煙雲盡志”景點,承德避暑山莊有“煙雨樓”,都設在水霧煙雲之中,是朦朧美的創造。
4.夾景與框景在人的觀景視線前,設障礙左右夾為夾景,四方圍景為框景。常利用山石狹谷、林木樹幹、門窗洞口等限定視景點和賞景範圍,從而達到深遠層次的美感,也是大環境中摘取區域性景點加以觀賞的手法。
5. 前景與背景任何園林空間都是由多種景觀要素組成的,為了突出表現某一景物,常把主景適當集中,並在其背後或周圍利用建築牆面、山石、林叢或草地、水面、天空等作為背景,用色彩、體量、質地、虛實等因素襯托主景,突出景觀效果。在流動的連續空間中表現不同的主景,配以不同的背景,則可以產生明確的景觀轉換效果。如白色雕塑易用深綠色林木背景,水面、草地襯景;而古銅色雕塑則採用天空與白色建築牆面作為背景;一片春梅或碧桃用松柏林或竹林作背景;一片紅葉林用灰色近山和藍紫色遠山作背景,都是利用背景突出表現前景的手法。在實踐中,前景也可能是不同距離多層次的,但都不能喧賓奪主,這些處於次要地位的前景常稱為添景。
6. 俯景與抑景風景園林利用改變地形建築高低的方法,改變遊人視點的位置,必然出現各種抑視或俯視視覺效果。如創造狹谷迫使遊人抑視山崖而得到高聳感,創造制高點給人的俯視機會產生凌空感,從而達到小中見大和大中見小的視覺效果。
7.內景與借景一組園林空間或園林建築以內觀為主的稱內景,作為外部觀賞為主的為外景。如亭橋跨水,即是遊人駐足休息處,又為外部觀賞點,起到內外景觀的雙重作用。
園林具有一定的範圍,造景必有一定限度。造園家充分意識到景觀之不足,於是創造條件,有意識地把遊人的目光引向外界去獵取景觀資訊,借外景豐富賞景內容。如北京頤和園,西借玉泉山,山光塔影盡收眼底;無錫寄暢園遠借龍光塔,塔身倒影收入園地。故借景法則可取得事半功倍的園林景觀效果。
8. 季相造景利用四季變化創造四時景觀,在風景園林被廣泛應用。例如用花表現季相變化的有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樹有春柳、夏槐、秋楓、冬柏,山石有春用石筍、夏用湖石、秋用黃石、冬用宣石(英石)。如揚州個園的四季假山,西湖造景春有柳浪聞鶯、夏有麴院風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端橋殘雪。南京四季交遊,春遊梅花山、夏遊清涼山、秋遊棲霞山、冬遊覆舟山。用大環境造景名有杏花、消夏彎、紅葉、松柏坡等。
其餘造景手法還有朦朧煙景、分景、隔景、引景和導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