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套路深,想要找童真?
看小孩子主演的電影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主演是小孩的高分熱門電影很多,但未必都是喜劇。
有像《伴我同行》、《怦然心動》、《兩小無猜》、《小情人》這樣幾乎完全以兒童做主角的;
也有像《天堂電影院》、《完美的世界》、《菊次郎的夏》、《海蒂和爺爺》、《中央車站》、《刺蝟的優雅》這樣老少配的;
有像《城南舊事》、《美麗人生》、《小鞋子》這樣笑中帶淚的;
也有像《笑林小子·烏龍院》、《小鬼當家》這樣完全就是嬉笑惡搞的;
有像《音樂之聲》這樣的歌舞片;也有像《千與千尋》這樣的動畫片;
當然,還有《第六感》、《孤兒怨》、《小丑回魂》這樣的懸疑片、驚悚片、恐怖片。
以下推薦幾部值得一看的小孩子主演的電影。
熱門冷門都有,排名不分先後。
1、《伴我同行》
“我再也沒有交過像我12歲那時候的朋友了。”
電影根據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說《四季》中的《屍體》改編,講述了四個問題少年成長的故事。電影中的他們為了出名,沿著鐵軌開始了一段尋找屍體的冒險之旅。在旅程中,我們漸漸認識了他們,感動於他們的軟弱和堅強。而電影中的他們,回到小鎮後發現——“雖然只離開兩天,但小鎮的樣子看起來有些不同,它變小了。”
他們長大了。
Ps:和這部電影一樣,羅伯·萊納的另一部《怦然心動》/2010,既是經典,也是熱門。不多說。
2、《狗臉的歲月》
“在歲月的長河中舔舐悲傷,慢慢成長。”
12歲的英格瑪是個搗蛋鬼,因為常常會打擾到病重的單親媽媽,他被寄養在舅舅家裡。在那裡,他嬉笑打鬧,度過了一個美妙的夏天。只是有時,他會收起鬼臉,把自己關在小屋裡,想象星空,思考死亡,想念自己的婆婆和母親。
影片最動人的地方在於它的舉重若輕,成長、死亡、孤獨這些沉重的話題,在我們觀察英格瑪童年生活的時候顯得晶瑩剔透。英格瑪無疑是個熊孩子,但當他扮起鬼臉,朝著你狗叫的時候,會融化你的心。
3、《寶葫蘆的秘密》
“我們祖輩、父輩兩代人的集體回憶。”
“王葆,你變壞了。”王葆得到了一隻寶葫蘆,卻也為此惹上了一堆麻煩。十七年(1949-1966)時期少有的完全以兒童視角講故事的電影。電影中小朋友們的演出在今天看依舊精彩。這個片子逗樂了兩代人。現在,我們得到更多的是對那個年代的記憶和想象。
Ps:原來在三毛出現之前,還有一個王葆。後來不知道為什麼沒有這麼純粹的兒童片了。《多此一女》太悲情,《霹靂貝貝》、《瘋狂的兔子》奇異得有點過。
4、《狐狸與我》
“每天坐得離你近一點。”
這部電影幾乎沒有劇情,也不去塑造什麼角色,它講的一個小女孩慢慢接近一隻狐狸的故事。故事的靈感來自於《小王子》。小女孩後來取得了狐狸的信任,和它一起在美麗而危險的森林裡冒險。但最終,她與它分別了,因為愛它並不意味著要去佔有它。在現實世界裡,野生動物在森林裡才有它們最美的形態。
Ps:看的另外一部法國喜劇《清水灣的孩子》,也是在自然中體現溫情。這兩部電影裡的風光都很好。
後面推薦的幾部風格就有點變了,至少不那麼溫馨治癒了......
5、《我出生了,但...》
“成長是一件殘酷的事情。”
一個小職員帶著全家搬到了郊區,在那裡初來乍到的兄弟倆被其他小孩欺負的淚水漣漣。大郎、次郎氣不過,他們為此逃學,並以暴制暴,成了新的孩子王。然而他們偶然看見平時威嚴的父親為了取悅上司(同時也是同伴的父親),點頭哈腰扮演小丑。他們氣憤了,也鬱悶了。最終他們與父親達成了和解,也過早了認清了成人社會的權力規則......
小津導演早期的幾部默片都很有情趣,這部電影在表現童真時更不例外,但故事的轉折讓這部喜劇成為一則“拼爹"的成人寓言。
Ps:木下惠介1954年拍攝的反戰電影《二十四隻眼睛》的前半段,也是非常好看的兒童喜劇。
6、《小偷》和《迴歸》
”一代俄羅斯人的創傷和愛恨。“
上世紀50年代初,戰後的蘇聯,滿目瘡痍。6歲的桑亞和媽媽在火車上遇到一個軍人託楊,從此他終於有了一個爸爸。託楊和媽媽感情很好,而且性格剛強,崇尚武力。渴望父愛的桑亞被強力的託楊征服了,即使發現他其實是個借軍人身份掩護的慣盜。託楊後來被關進監獄,母親死於難產,桑亞成了孤兒。多年以後,他偶遇託楊,激動地衝上去想認爸爸,但託楊已經不認他了。最後,桑亞殺死了託楊,永遠失去了爸爸......
安德烈和伊萬的童年在父親的缺席中度過,他們一個懦弱,一個膽小。在一個週日,消失12年的爸爸忽然回到了家中,並帶他們去旅行。面對陌生的嚴厲的父親,安德烈小心翼翼,伊萬則桀驁不馴。他們最終帶著隔閡來到了一個小島上。在那裡憤怒的伊萬爬上一個高臺,卻意外導致了父親摔死。伊萬最終朝著父親的屍體喊出了“爸爸”。儘管生前的父親沒有和他們好好溝通,但他身體力行的堅強和果敢,他的男性基因卻在兄弟倆的心中萌了芽。
普京曾說“(在俄羅斯)誰不惋惜蘇聯解體就是沒良心,誰想回到蘇聯時代就是沒頭腦。”從這兩部電影中,可以看出一部分俄羅斯人對那個強力而專制的蘇聯愛恨交織的情懷。無論如何,在俄羅斯經濟一蹶不振和國際地位急劇下降的今天,蘇聯解體是一個悲劇;更悲劇的是,當時的俄羅斯人必須像“弒父”一樣,製造這樣一個悲劇。
即使拋開電影深刻的政治隱喻,《小偷》和《迴歸》在攝影、運鏡和故事上仍然是一流的電影。後者更是因為它的哲學和神話色彩、精美的構圖、詩意的氛圍,使得導演被稱讚得到塔可夫斯基的真傳。
Ps:類似的政治寓言,還有捷克導演楊·斯維拉克1996年拍的《給我一個爸》,從捷克斯洛伐克的角度看待蘇聯解體,電影一般,但小孩很萌;前蘇聯導演羅蘭·貝科夫在1984年拍了《醜八怪》,從兒童間的關係結構從前的成人世界。
7、《霧中風景》
“一次淒冷的旅行,一場沉重的成人禮。”
希臘哲人導演安哲羅普洛斯廣為人知的代表作。描述的雖然同樣是尋找父親的故事,但是安哲羅普洛斯賦予了這部電影強烈的個人風格,使得這部淒冷殘酷的電影同時顯現出寧靜而悲憫的哲學色彩。
電影中的小女生表現出了超出她年齡段的成熟和內斂。
8、《偷腳踏車的人》
“電影因現實而美。”
毫無爭議的影史最偉大的作品之一。電影看似就是拍攝父子走遍羅馬大街小巷尋找腳踏車的簡單故事,但是場景、鏡頭和敘事的節奏實際上非常精妙,彷彿渾然天成。當然,這部電影更偉大的是德·西卡的導演理念和人文精神。
電影中的演員全是非職業演員。小男孩的表演真的非常好,他的開心、倔強、委屈和悲傷的情緒真實而有感染力。
9、伊朗兒童電影
之所以沒有單獨挑一部,是因為在伊朗,出於規避審查的需要,兒童電影已經是一個表現社會問題的重要型別電影,佳作太多。
著名的有阿巴斯的《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生命在繼續》;馬基德·馬基迪的《天堂的孩子》(即《小鞋子》)、《天堂的顏色》;有一定知名度的也有法巴斯的《無聲的旅行》。
如果一定要挑一部的話,先看《柳樹之歌》倒是不錯的選擇,電影只有80分鐘左右,情節簡單,但回味深遠,是伊朗兒童電影的典範之一。
————————————————————————————
類似《完美的世界》、《菊次郎的夏》這樣“父子”搭配的澳洲電影《最後的旅程》(2009年),質量一般,但作為公路片來說,風光不錯。
印度電影大師雷伊的《大地之歌》(1955年)用的主要也是兒童視角。
......
其他的以後看了覺得好的再加吧。
社會套路深,想要找童真?
看小孩子主演的電影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主演是小孩的高分熱門電影很多,但未必都是喜劇。
有像《伴我同行》、《怦然心動》、《兩小無猜》、《小情人》這樣幾乎完全以兒童做主角的;
也有像《天堂電影院》、《完美的世界》、《菊次郎的夏》、《海蒂和爺爺》、《中央車站》、《刺蝟的優雅》這樣老少配的;
有像《城南舊事》、《美麗人生》、《小鞋子》這樣笑中帶淚的;
也有像《笑林小子·烏龍院》、《小鬼當家》這樣完全就是嬉笑惡搞的;
有像《音樂之聲》這樣的歌舞片;也有像《千與千尋》這樣的動畫片;
當然,還有《第六感》、《孤兒怨》、《小丑回魂》這樣的懸疑片、驚悚片、恐怖片。
以下推薦幾部值得一看的小孩子主演的電影。
熱門冷門都有,排名不分先後。
1、《伴我同行》
“我再也沒有交過像我12歲那時候的朋友了。”
電影根據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說《四季》中的《屍體》改編,講述了四個問題少年成長的故事。電影中的他們為了出名,沿著鐵軌開始了一段尋找屍體的冒險之旅。在旅程中,我們漸漸認識了他們,感動於他們的軟弱和堅強。而電影中的他們,回到小鎮後發現——“雖然只離開兩天,但小鎮的樣子看起來有些不同,它變小了。”
他們長大了。
Ps:和這部電影一樣,羅伯·萊納的另一部《怦然心動》/2010,既是經典,也是熱門。不多說。
2、《狗臉的歲月》
“在歲月的長河中舔舐悲傷,慢慢成長。”
12歲的英格瑪是個搗蛋鬼,因為常常會打擾到病重的單親媽媽,他被寄養在舅舅家裡。在那裡,他嬉笑打鬧,度過了一個美妙的夏天。只是有時,他會收起鬼臉,把自己關在小屋裡,想象星空,思考死亡,想念自己的婆婆和母親。
影片最動人的地方在於它的舉重若輕,成長、死亡、孤獨這些沉重的話題,在我們觀察英格瑪童年生活的時候顯得晶瑩剔透。英格瑪無疑是個熊孩子,但當他扮起鬼臉,朝著你狗叫的時候,會融化你的心。
3、《寶葫蘆的秘密》
“我們祖輩、父輩兩代人的集體回憶。”
“王葆,你變壞了。”王葆得到了一隻寶葫蘆,卻也為此惹上了一堆麻煩。十七年(1949-1966)時期少有的完全以兒童視角講故事的電影。電影中小朋友們的演出在今天看依舊精彩。這個片子逗樂了兩代人。現在,我們得到更多的是對那個年代的記憶和想象。
Ps:原來在三毛出現之前,還有一個王葆。後來不知道為什麼沒有這麼純粹的兒童片了。《多此一女》太悲情,《霹靂貝貝》、《瘋狂的兔子》奇異得有點過。
4、《狐狸與我》
“每天坐得離你近一點。”
這部電影幾乎沒有劇情,也不去塑造什麼角色,它講的一個小女孩慢慢接近一隻狐狸的故事。故事的靈感來自於《小王子》。小女孩後來取得了狐狸的信任,和它一起在美麗而危險的森林裡冒險。但最終,她與它分別了,因為愛它並不意味著要去佔有它。在現實世界裡,野生動物在森林裡才有它們最美的形態。
Ps:看的另外一部法國喜劇《清水灣的孩子》,也是在自然中體現溫情。這兩部電影裡的風光都很好。
後面推薦的幾部風格就有點變了,至少不那麼溫馨治癒了......
5、《我出生了,但...》
“成長是一件殘酷的事情。”
一個小職員帶著全家搬到了郊區,在那裡初來乍到的兄弟倆被其他小孩欺負的淚水漣漣。大郎、次郎氣不過,他們為此逃學,並以暴制暴,成了新的孩子王。然而他們偶然看見平時威嚴的父親為了取悅上司(同時也是同伴的父親),點頭哈腰扮演小丑。他們氣憤了,也鬱悶了。最終他們與父親達成了和解,也過早了認清了成人社會的權力規則......
小津導演早期的幾部默片都很有情趣,這部電影在表現童真時更不例外,但故事的轉折讓這部喜劇成為一則“拼爹"的成人寓言。
Ps:木下惠介1954年拍攝的反戰電影《二十四隻眼睛》的前半段,也是非常好看的兒童喜劇。
6、《小偷》和《迴歸》
”一代俄羅斯人的創傷和愛恨。“
上世紀50年代初,戰後的蘇聯,滿目瘡痍。6歲的桑亞和媽媽在火車上遇到一個軍人託楊,從此他終於有了一個爸爸。託楊和媽媽感情很好,而且性格剛強,崇尚武力。渴望父愛的桑亞被強力的託楊征服了,即使發現他其實是個借軍人身份掩護的慣盜。託楊後來被關進監獄,母親死於難產,桑亞成了孤兒。多年以後,他偶遇託楊,激動地衝上去想認爸爸,但託楊已經不認他了。最後,桑亞殺死了託楊,永遠失去了爸爸......
安德烈和伊萬的童年在父親的缺席中度過,他們一個懦弱,一個膽小。在一個週日,消失12年的爸爸忽然回到了家中,並帶他們去旅行。面對陌生的嚴厲的父親,安德烈小心翼翼,伊萬則桀驁不馴。他們最終帶著隔閡來到了一個小島上。在那裡憤怒的伊萬爬上一個高臺,卻意外導致了父親摔死。伊萬最終朝著父親的屍體喊出了“爸爸”。儘管生前的父親沒有和他們好好溝通,但他身體力行的堅強和果敢,他的男性基因卻在兄弟倆的心中萌了芽。
普京曾說“(在俄羅斯)誰不惋惜蘇聯解體就是沒良心,誰想回到蘇聯時代就是沒頭腦。”從這兩部電影中,可以看出一部分俄羅斯人對那個強力而專制的蘇聯愛恨交織的情懷。無論如何,在俄羅斯經濟一蹶不振和國際地位急劇下降的今天,蘇聯解體是一個悲劇;更悲劇的是,當時的俄羅斯人必須像“弒父”一樣,製造這樣一個悲劇。
即使拋開電影深刻的政治隱喻,《小偷》和《迴歸》在攝影、運鏡和故事上仍然是一流的電影。後者更是因為它的哲學和神話色彩、精美的構圖、詩意的氛圍,使得導演被稱讚得到塔可夫斯基的真傳。
Ps:類似的政治寓言,還有捷克導演楊·斯維拉克1996年拍的《給我一個爸》,從捷克斯洛伐克的角度看待蘇聯解體,電影一般,但小孩很萌;前蘇聯導演羅蘭·貝科夫在1984年拍了《醜八怪》,從兒童間的關係結構從前的成人世界。
7、《霧中風景》
“一次淒冷的旅行,一場沉重的成人禮。”
希臘哲人導演安哲羅普洛斯廣為人知的代表作。描述的雖然同樣是尋找父親的故事,但是安哲羅普洛斯賦予了這部電影強烈的個人風格,使得這部淒冷殘酷的電影同時顯現出寧靜而悲憫的哲學色彩。
電影中的小女生表現出了超出她年齡段的成熟和內斂。
8、《偷腳踏車的人》
“電影因現實而美。”
毫無爭議的影史最偉大的作品之一。電影看似就是拍攝父子走遍羅馬大街小巷尋找腳踏車的簡單故事,但是場景、鏡頭和敘事的節奏實際上非常精妙,彷彿渾然天成。當然,這部電影更偉大的是德·西卡的導演理念和人文精神。
電影中的演員全是非職業演員。小男孩的表演真的非常好,他的開心、倔強、委屈和悲傷的情緒真實而有感染力。
9、伊朗兒童電影
之所以沒有單獨挑一部,是因為在伊朗,出於規避審查的需要,兒童電影已經是一個表現社會問題的重要型別電影,佳作太多。
著名的有阿巴斯的《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生命在繼續》;馬基德·馬基迪的《天堂的孩子》(即《小鞋子》)、《天堂的顏色》;有一定知名度的也有法巴斯的《無聲的旅行》。
如果一定要挑一部的話,先看《柳樹之歌》倒是不錯的選擇,電影只有80分鐘左右,情節簡單,但回味深遠,是伊朗兒童電影的典範之一。
————————————————————————————
類似《完美的世界》、《菊次郎的夏》這樣“父子”搭配的澳洲電影《最後的旅程》(2009年),質量一般,但作為公路片來說,風光不錯。
印度電影大師雷伊的《大地之歌》(1955年)用的主要也是兒童視角。
......
其他的以後看了覺得好的再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