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遊戲小娛樂
-
2 # 晚亭與落霞同暉
在中國,一直有古代四大愛情故事之說:《梁山伯與祝英臺》、《牛郎織女》、《白蛇傳》、《孟姜女》。流傳之廣,感染力之大,使人們早已為故事情節所感動,並不在意其真實性,是否在歷史上存在過。
有些純系神話傳說,史無可查;有些史上確有其人,但屬不同年代,多為後人編造撮合。但其共同點:都是謳歌純潔的愛情以及曲折的經歷而精雕細琢出的故事,以至被後人認為,這就是真的。
一些人也曾試圖進行考證,但神話傳說部分難有結果。而歷史上確有其人,屬於後人嫁接的部分卻有了意外的收穫。
如武大郎,是一個偉岸的大丈夫,與武松毫無瓜葛;而《鍘美案》中的陳世美的原型是一個七品清官一一陳熟美。因同鄉借線未果,一路編排,致使他成了後人撻罰的殺妻滅子的負心漢。
《梁山伯與祝英臺》影響力最大。戲曲、電影重拍了多次。盛中國的小提琴協湊曲《梁祝》更譽滿全球。
但論及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發生在哪個朝代,還真不好說。
不過《梁祝》做為中國最具魅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民間傳說。
比較多的人認為,他至少從東晉就開始流傳,距今至少一千七百多年。
較多的人認為:後梁山伯一百年後去世的祝英臺扯不上關係。說來奇怪:在為祝英臺點穴挖墓時下起了大暴雨。竟露出已在此地埋了一百多年的梁山伯屍骸。古人認為這是天意,為二人舉行了冥婚合葬一處。
此後的化蝶,以至演變為精美的愛情故事,傳了一代又一代。人們為他們的精神所感動。大多不會再刨根問底他們出生在哪一代?
-
3 # 剛日讀史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中國漢族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在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
不少專家學者考證後認為梁山伯和祝英臺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人物,他們之間確實發生過悽美的愛情故事。
梁祝:
晚唐學者張讀的《宣室志》記載:“英臺,上虞祝氏女,偽為男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後為鄮縣令,病死,葬鄮城西。。。。祝氏遂並葬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冢。”據梁祝文化研究專家麻承照的研究,梁山伯應是鄞州人,祝英臺應是上虞人。
按宋代明州知府李茂誠的《義忠王廟記》推算,梁山伯生於公元352年,死於373年;祝英臺死於公元374年。
“梁祝傳說”最早產生於397年,在宋代故事就比較成型了。
1997年7月,寧波出土了一座晉代墓葬,該墓的位置、規格和隨葬器物表明這是一位晉代縣令的墓葬,與記載中的梁山伯墓有很多相同之處,故而不少專家認為這就是梁山伯墓,進而證實梁山伯就是晉代人。
唐朝初年梁載言《十道四番志》就有關於兩人的記載:“義婦祝英臺與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
說明這二人生活的年代要早於唐代,那麼二人為晉代人是非常有可能的。
同樣的佐證有不少,比如南朝梁朝的《金樓子》一書記載:
“梁祝事異矣!《金樓子》及《會稽異聞》皆載之”。民間還有一種版本說梁山伯是明代人,祝英臺是南北朝人,兩者相隔千年。
化蝶:
只不過是埋葬地點重合,才被後人演繹了愛情故事。但這種說法無法解釋早在南北朝和唐代就有二人傳說這一事實。
不管他們是哪個朝代人,他們的這一段唯美徹骨、驚天動地的愛情,感天動地;二人最終化蝶飛舞,是留給無數青年男女的一曲愛情絕唱。
多看看梁祝,再對比一下現在要車要房才肯結婚的姑娘,你心裡是什麼滋味?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 馮生
-
4 # V587累
梁山伯是哪個朝代的,梁山伯是東晉時期的人。在東晉時期,漢文化的中心由中原地區轉移到了江南地區,當時的東晉朝廷在江南地區修建了很多書院。梁山伯正是在書院學習的過程中認識了祝英臺。梁山伯是東晉時期的人,曾經擔任過勤縣縣令。在擔任勤縣縣令的時候,他愛民如子。遇到災荒年份,他總是開倉放糧。梁山伯的德行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推崇,皇帝知道後,封梁山伯為忠義王。梁山伯生活的晉朝有著濃重的文化氣息,並且在當時還有女文人。薛濤是東晉時期的女文人,謝道韞也是東晉時期的女文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發生在晉朝,正好反映了當時女性讀書的風氣。
關於梁山伯生活的朝代,許多人也有不同的意見。有的歷史學家認為梁山伯生活在明朝。這些歷史學家給出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與以往的版本不同。梁山伯是明朝時期的人,在做官的時候勤政為民,得到了當地百姓的愛戴。梁山伯去世後,當地百姓為梁山伯安葬的時候,挖出了祝英臺的墳墓,祝英臺是東晉時期的人。當地百姓就將梁山伯與祝英臺合葬了。梁山伯是哪個朝代的這個問題,雖然有爭議,但是大部分人認為梁山伯是東晉時期的人。因為在唐朝與宋朝的時候,就流傳著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至於梁山伯是明朝人的說法,是民國時期一位老人述說的。
梁山伯身世是官宦子弟,梁山伯是東晉時期的人,在東晉任縣令。梁山伯在做縣令的時候,對待百姓很好,當地的百姓很愛戴梁山伯。梁山伯在出現天災的時候,不顧皇帝的命令,毅然開啟糧倉,將糧倉中的糧食救濟災民。正因為梁山伯身世是官宦子弟,他才能夠去書院讀書。在東晉時期,中原計程車族南下,在江南地區定居下來。以建安為中心的江南地區文化氣息濃厚,東晉朝廷在這個地方興建了很多書院。梁山伯在書院讀書的時候,遇到了祝英臺。
梁山伯的身世在當時算是士族,在東晉時期,門閥制度盛行,一些貧窮人家的孩子根本沒法進入書院學習。梁山伯正是靠著士族的身份進入了書院學習。而在當時,做官也是需要士族身份的,梁山伯計程車族身份使得他很容易就謀到了官職。梁山伯的身世與祝英臺很相似,祝英臺的父親雖然不是官員,但在當時也是士族。梁山伯與祝英臺算得上是門當戶對,如果不是馬文才的干擾,梁山伯與祝英臺結合是很般配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主要發生在書院,書院在東晉的時候是士族子弟才能去的地方,貧寒人家的學子根本無錢去書院學習。梁山伯出身士族,進入書院自然很容易。而祝英臺也是士族出身,梁山伯與祝英臺的身份恰好相似,因此能夠在書院中相遇,互相產生情愫。
梁山伯與祝英臺起源於什麼年代?梁山伯與祝英臺起源於東晉時期,在東晉時期,文化中心由中原地區轉移到江南地區,梁山伯與祝英臺都是這個地區的人。梁山伯與祝英臺在當時的書院中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相互產生情愫。梁山伯與祝英臺起源的年代是東晉,也是南北朝的前期,在南北朝時期,受到北方胡人風氣的影響,有不少女子在社會中拋頭露面。花木蘭就是南北朝時期的人,謝道韞這位女文人也是東晉時期的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起源於東晉,在唐宋的時候,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在唐朝的時候,南北實現了大一統。加上唐朝國泰民安,文化有很大的發展,這個時候,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開始在民間流傳,並且在文人的筆記中開始出現。
但是也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梁山伯與祝英臺起源於什麼年代的答案是明朝。持這種看法的人認為,梁山伯是明朝時候的人,梁山伯是明朝時的一位縣令,他勤政愛民,在去世的時候,當地的百姓為梁山伯安葬的時候,挖掘出了祝英臺的墳墓,就將祝英臺與梁山伯合葬在一塊了。梁山伯與祝英臺起源東晉的可能性最大,因為東晉時期滿足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裡幾個要素。書院是在東晉時期開始大興修建的,女人參與社會活動在東晉時期盛行。因此這個故事起源於東晉是最為流行的說法。梁山伯是中國著名的愛情傳說《梁祝》中的男主角,因為娶不到所愛之人祝英臺鬱鬱而終,在傳說中,祝英臺撞在梁山伯的墓碑上而亡,二人化蝶飛去。據歷史學家考證,梁山伯是真實存在的人物,他與祝英臺的故事也跟傳說中所描述的差不多,最後祝英臺是在出嫁的路上遇到梁山伯的墓,墓開而入,二人合二為一,著實是一段悽美的愛情故事。
在很多古書如《嘉靖·寧波府志》、《鄞縣誌》、《義忠王廟記》中都有對梁山伯的記載,從中可以得知梁山伯家鄉在會稽縣,他還在寧波的鄞縣做過縣令,政績突出。有人認為梁山伯家鄉在寧波,這是因為他的墓地就在寧波,在寧波等地都流傳著一個傳說:有一年寧波積水成災,百姓飢餓不已,民不聊生,身為知縣的梁山伯不顧皇帝禁令開啟糧倉救濟百姓,而黃帝卻聽信了佞臣的誣告將梁山伯處死。無論這個傳說是不是真實的,梁山伯在位期間帶領百姓治水是肯定的,他為官清廉、一心為民,深得寧波百姓的愛戴。
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梁山伯家鄉之爭也是愈演愈烈,浙江寧波、江蘇宜興、山東濟寧都陷入了這場爭議中,梁祝墓碑在濟寧出土後,濟寧似乎站在了這場爭議的最頂端。但是根據史書記載,梁山伯家鄉就是會稽縣。
-
5 # 天高雲淡839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戲劇、電影、都是民間傳頌的古代愛情故事。別名有:《雙蝴蝶》《南山化蝶》《蝶雙飛》
《梁山伯與祝英臺》與《孟姜女》《白蛇傳》《牛郎織女》都是民間廣為流傳的青年男女對自由戀愛的嚮往。對封建禮教的抨擊。
《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純屬虛構,是古今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社會中男女不能自由戀愛,只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典型故事。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究竟產生於哪個朝代,無從考證。我們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地按劇情來推測《梁山伯與祝英臺》是哪個朝代的。劇中有段唱詞:出了杭州過了關。剎時來到紫金山…………。從出了杭州這句臺詞中我們可以推測:應該是南宋朝代。金人佔了東京汴梁,宋朝國都不得不遷往杭州。當時被稱為”臨安”而“臨安”即杭州,就是南宋的政治文化中心。梁山伯與祝英臺即在臨安就讀。
從以上的故事中推測《梁山伯與祝英臺》是南宋朝代的。這僅是個人愚見,如有不同看法請指正,以供互相探討、提高。
-
6 # 機哥聊野史
祝英臺和梁山伯歷史上確有其人,但是兩人相差700多年。祝英臺是南北朝人,梁山伯是明代人,是浙江寧波府的縣令,一生沒有娶妻無兒無女,死後埋葬的時候刨出了祝英臺的墓,最後就順勢把兩個人葬在了一起。他倆的故事都是後人杜撰出來的,也是聽說無從考證。
-
7 # 史味人生
中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分別是:
1、天仙配/牛郎織女
2、孟姜女哭長城
3、白蛇傳
4、梁山伯與祝英臺
這其中,前三個不是有仙、就是有妖、再不就是有哭長城之類不可思議的事情,而梁山伯和祝英臺除去最後“化蝶”明顯是後人杜撰,其流傳下來的故事真實性要比前三者要強一點點。
梁山伯比祝英臺小1000歲的妄論有人根據大量史料腦補出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歷史真相”:
祝本是南北朝俠女,劫富濟貧,曾三去馬太守家盜銀,最後中馬之子馬文才埋伏死於亂刀之下。百姓將其厚葬並在墳前立碑,正面刻“祝英臺女俠之墓”,背面詳記其事。年久,該碑下沉於地下。梁為明朝浙江寧波府銀縣縣官,清正廉潔,中年喪妻,無子,死後入葬時刨出祝之墓碑,眾惋惜之餘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為梁擇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為梁,紅者為祝。這個言論一時間甚囂塵上,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這就是真相,實際上不管“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故事真實性有幾分,但是二者相差千年的論調,很容易被證偽,畢竟史料記載中有很多對於“梁祝”的記載。
梁祝的史料記載:推測其故事最早流傳的朝代在兩晉時期根據大量史料推斷,梁祝的故事最有可能發生在南北朝時期,因為在唐初就有“梁祝”的墓碑存在。
1、唐初《十道四番志》中記載:
義婦祝英臺與梁山伯同冢,即其事也2、晚唐《宣室志》中記載了最完整的梁祝故事:
英臺,上虞祝氏女,偽為男裝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祝先歸。二年,山伯訪之,方知其為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冢。《宣室志》是晚唐張讀所著,可以看出,我們今天廣泛流傳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就是源於《宣室志》中的記載。
梁山伯知道祝英臺是個女子,於是求親,可是當時祝英臺已經許給了馬家兒子,所以梁山伯此後鬱鬱而終,病死葬在城西。而祝英臺嫁給馬家兒子,出嫁途中路過樑山伯的墓冢,有大風浪以致不能前行。祝英臺聽說墓冢是梁山伯的墓,於是悲慟大哭,感動了上天,一時間墓地塌陷,祝英臺被活埋在梁山伯墓中,謂之“合葬”。晉丞相謝安奏聽說此事,將此墓命名為“義婦冢”。
3、化蝶出現是在北宋時期《鹹淳毗陵志》中記載:
祝英臺讀書處,號‘碧鮮庵’。皆有詩云:‘蝴蝶滿園飛不見,碧鮮空有讀書壇。’俗傳英臺本女子,幼與梁山伯共學,後化為蝶。然考《寺記》,謂齊武帝贖英臺舊產建,意必有人第,恐非女子耳”自此梁祝的結局就成了:地裂、入墳、化蝶三步曲,流傳至今,成為了中國古代四大愛情故事之一。
足見“化蝶”的美麗傳說,是後人在前人的基礎上杜撰出的美麗結局。1959年5月27日,由何佔豪、陳鋼作曲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首次公演,悠揚的曲調中,翩翩蝴蝶似乎一種在曲中飛舞,可謂是曲中有畫。 -
8 # 南極小博士
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愛情故事不真實,歷史上梁山伯是明朝人,祝英臺是西晉時期的人,他們相隔好多個朝代是不會成為夫妻的。梁山伯是明朝有名的才子,還當過明朝的縣令,因為梁山伯崇拜祝英臺的愛情故事,後來的編書人就把他們編成夫妻了。祝英臺是西晉的一個大才女,人長的漂亮品德和才華都非常好,因為祝英臺的父親嫌貧愛富,所以祝英臺的愛情非常不幸福,後來祝英臺就離家出走不知生死了。梁山伯喜歡祝英臺的愛情故事,家裡的牆上貼了好多祝英臺的美女畫像,梁山伯非常喜歡祝英臺,發誓非要找像祝英臺這樣的女人為妻,結果梁山伯一生也沒有遇見像祝英臺這樣的美女,後來就得了相思病,在中年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當時有一個編書的文人知道這件事情以後特別感動,就把西晉的美麗才女祝英臺與明朝的才子梁山伯編到一起了,後來這個愛情故事就被編成戲劇上了舞臺,一直流傳到現在成為經典的愛情戲劇之一。
-
9 # 歷史寶藏
梁山伯與祝英臺悽美的愛情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他們的故事發生在魏晉南北朝。探討這個故事發生在哪個朝代需要從兩個角度考慮。一個角度:歷史上的梁山伯與祝英臺
作為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的梁祝,其歷史上可能是存在的。梁祝的故事定型在宋代(那個年代很多說書人講故事),但梁祝並不是宋代人。唐朝人張讀《宣室志》就有記載:
英臺,上虞縣祝氏女,偽為男裝遊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忍自裂陷,祝氏遂並埋焉。晉丞相謝安表其墓曰‘義婦冢’。可見,梁祝的原型最早可以推到晉朝。當然民間的說法有很多種,還有人說梁祝不是一個時代的人,他們的故事是假的,甚至還有挖掘到梁祝墳墓的傳聞。
另一個角度: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的背景學歷史的人都知道,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中魏晉南北朝實行的是九品中正制,那個時代非常看重出身,有編修族譜的潮流。選官講求門第,結婚也是,要門當戶對。祝英臺雖然是女子,但出身名門望族,梁山伯貧寒之家,所以祝英臺的父親是絕對不會將她嫁給梁山伯的。他們的悽美故事是時代的使然。
-
10 # 可榮188
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有必要把故事的梗概敘述一遍,然後抽絲剝蠶,逐一探討解答。
這個故事是中國古代四大愛情故事之一。
古時,有男梁山伯與女扮男裝的祝英臺在去杭州萬松書院讀書途中偶遇,結成金蘭兄弟,後二人同窗共讀三年,梁山伯不知祝英臺為女兒身,而祝英臺已深愛梁山伯,並多次暗示,無奈山伯未悟之,後祝父召女回鄉,把她許給馬太守馬文才,祝英臺悲慟萬分,後梁山伯在師母暗示中,方醒悟,忙趕至祝家莊在樓臺與英臺相聚,後山伯回家悲傷過度,不久病亡。英臺聞之,誓以身殉情,出嫁日路過山伯墓地,下花轎拜祭,忽雷電交加,墓地破開,英臺跳入,墓複合攏,眾人大駭,然天又復晴,眾人看見從墓裡飛出一對蝴蝶,後人稱梁祝化為蝴蝶。
關於梁祝傳說有多種版本如杭州版本,宜興版本,微山版本,諸城版本等,對於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時代也存諸多爭議,但杭州版本更廣泛流傳,那今天來逐一推斷,權當娛樂。
首先,梁山伯與祝英臺是讀書,故事從頭至尾沒有提趕考之類的話,而科舉考試始於隋朝約605年左右,也就是說故事發生在隋朝之前。
其次,到杭州萬松書院讀書,據史料記載,萬松書院始建於唐貞觀年間(約785至804年),初名為報恩寺,後到明朝〈1498年〉,由浙江右學政(相當於如今省教育廳長)周木改為萬松書院(由此推斷,這個故事口承相傳到了明朝才漸漸豐滿起來),這裡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故事人物又出現在明朝。
再者,故事中說祝英臺嫁給馬太守之子馬文財,太守一職是漢景帝才名確的,之前叫郡守。這個官到了南北朝被刺史所替代,明清時被"知府"替代。由此推斷故事背景又到了漢朝至東晉時代。
故事結尾處說祝英臺出嫁路過樑山伯墓地,下花轎拜祭,那問題又來了,花轎的盛行在宋朝時流行,唐之前女子出嫁都是馬車,這個宋吳自牧在巜夢梁錄.娶嫁篇》有記載。轎子誕生比較早,春秋戰國時已有型別樣式,只是那時叫"輿"。由此推斷,故事背景又回到宋朝。
綜上所述,這才有了梁山伯與祝英臺的許多版本爭議,但是我們靜下心來,仔細捋一捋便得出給論:故事一開始就是交待二人讀書,從未說進京趕考,這是歷代相傳的共同之處,也就是故事說的是隋朝之前發生的事,普遍認為的朝代在晉朝是比較可信的,之後說在萬松書院讀書,座花轎都是代代口承之傳的訛誤,也可推斷,故事的描述可能是在明朝才漸趨完善,而真正完善並豐滿整個故事的創作應該在近代,只是作為一種民間故事,民間創作者沒有注意到一些歷史細節而已。
只有是民間的,所以才是感人的。
現在爭論故事的起源似乎已無意義,它作為一種民間口承相傳的藝術故事才是我們應珍惜的,故事歷經歲月剝蝕,未消逝反而更豐滿感人,這也說明野史的魅力,也說明我們的生活需要感動。
-
11 # 做合格的質量工程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不是同一朝代的人,很多人認為他們是同一朝代的人。梁山伯與祝英臺是東晉時期的人,動東晉的政治中心在江南地區,東晉朝廷在江南地區修建了很多書院。梁山伯與祝英臺就是在書院認識的,因此,他們是同一時期的人。
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不是同一朝代的人也有其他說法,有人認為梁山伯與祝英臺不是一個年代的人,是一個俠女,經常劫富濟貧,但最後被官府抓住,被殺了頭。
祝英臺被殺後,當地百姓將祝英臺安葬了。到了明明朝以後,江南地區出現了一個勤政愛民的縣令,這位縣令叫梁山伯。
梁山伯死後,當地百姓為梁山伯下葬時,挖出了祝英臺的墳墓,因為梁山伯的墓地無法更改,只能將梁山伯與祝英臺合葬了。
雖然關於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不是同一個時期的人有兩種說法,但是大體還是認為梁山伯與祝英臺是一個年代的人。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發生在東晉,在唐朝和宋朝的時候,就流傳著梁山伯與祝英臺的故事。並且這個故事在宋朝時就流傳到了高麗和日本。
回覆列表
可以肯定的是倆人並非是一個年代的人,電視劇只不過是繼承了民間的傳說,就像前不久曝光武松和武大郎不是一個年代一樣。據說梁山伯死後100多年的墳,因為時間長沒了,而又趕上100多年後的祝英臺死了之後選墓的時候正好,把梁山伯的墳挖出來了,因為古人迷信即便是現在也一樣,死人的坑是不能挖第二個的,第一個坑不管挖什麼了都必須埋在原地。當然這是迷信的說話不過這東西,還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好,因為有時候確實邪門。就因為祝英臺的家人挖到了梁山伯的墳,但是又不能從新挖坑所以就埋在了梁山伯的墳裡,久而久之的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版本就不一樣了,最後有什麼梁山伯和祝英臺的愛情故事。當時我說的也只是我爺爺給我講的民間傳說,具體的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