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anyboy
-
2 # 玄谷真人
東方思想文化與西方思想文化的展開有不同次序。
中華春秋戰國與宋明儒思想展開有一種由抽象而具體,由形上向形下展開的特點。
而西方,從描述的所謂古希臘思想說,以及從文藝復興到德國古典哲學說,則自具體而抽象,自形下向形上摸索。
中國文化起點高,從人文始祖伏羲說,起手是河洛易卦,是先創出了天地萬物的數理規則。現代考古也證明了距今八千年前後有太極類圖案。經炎黃、堯舜、夏商周發展,易文化從文王《周易》說,演算精密體系完備,從天文、曆法、地理等領域說,也構成文化大系統。文王、周公萌生人文性起點也非常高,到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則是新時代的發華。而這個諸子發華過程其文化次第是從老子、孔子的高層次天道論述道德修養開始的,然後才有兵家、墨家、名家、縱橫家、法家的展開。從著述系統性說,老子《道德經》、孔子作《易傳》都是後人千古難易的系統性好又精粹的經典。到戰國末和漢朝則百家再綜合,出現以儒家為代表的綜合性論著作《春秋繁露》等,以道家為代表的綜合性論著《淮南子》等。
地中海一帶,則從一些資料看,是古埃及、兩河有一些早期文化,其中祭祀這個階層起到思想文化承載的作用。與中國比時間晚,無貫穿的文化核心。到與中國諸子百家的同時代,產生所謂古希臘思想時,先出現的米利都學派泰勒斯等思想人物,無論與文王易和周公比,還是與中國老子、孔子比明顯有從表層入手摸索的特點,是比較低層次的猜測和粗糙的論述。到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才抽象一些,有了理念論和中道思維。從論述的系統性看,也是從零散的萬物本源是水,是無定,是氣,到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比較有系統的著作。
如果我們把全球化近代性文明運動看做從宋元明的東方的近代性萌發,是近代性文明運動的東半邊。把義大利一帶文藝復興以後,到俄羅斯、英國崛起看做西方的近代性發展和變革,是近代性文明運動的西半邊。那麼,當我們分析東西方這兩個半邊的運動歷程,尤其是思想文化發展歷程時,我們可以注意到東方的中華又一次出現從比較抽象的高層次思想向具體深入展開的過程。而西方則是從文藝復興的文學藝術開始,到宗教改革,哲學的基本展開,到德國哲學的比較高度的抽象,走了一個從具體、初步、表層向抽象比較深入發展的歷程。
而且,中國從陳摶這位道家色彩處士人物,到周敦頤儒家性理學開宗人物的歷史展開過程,與春秋時代從老子這位道家宗師,到孔子這樣的儒家聖人的歷史展開過程,也非常類似。你覺得奇怪不?
為什麼中國在春秋與宋代兩次思想文化發展歷程都是這樣的開始?而華人也比較崇古,言論多稱先哲先聖。原因除了中華文化起點高以外,就要思考中國文化的求道性質為根基,為道與為學相統一,用心與用腦相統一。而不是西式的只用大腦的思辨。所以,春秋從道家修道人物老子開始,道家入世比較勉強,偶見逍遙身影。而孔子文化不失隱修根基,又入世色彩比較強,以天下為己任,成己達人,以參贊化育、開物成務為外王取向的修道與文化隨後展開。一個文化有自己的基本性格,或有一地的基本氣場影響,所以,在下一輪的文化發華時,重新再走一遍這個次第。
春秋戰國的次第,兩宋元明的次第,其後繼展開也是可類的。如宋代理學、心學、事功之學都已開出枝葉,但理學、心學先得到發展,而實用性,形下色彩的,政治、科技領域的所謂實際學問到明中後期得到基本張開。這與春秋戰國從老子、孔子的高層次天道論述道德修養開始的,然後才有兵家、墨家、名家、縱橫家、法家的展開很類似,到了改變政治的思維,開始思考眾治、虛君了,思考政治體制,原君、原法、學校議政、兵制、財計等問題了,就是法家了。明中期到清初實學與眾治的思潮,實際上是儒家開出來的“法家”!
東西方各自的文化次第在前面做了輪廓簡述,但是,這兩者也不是各自自成邏輯互不相干的,而是後來互相交通起來。我們可以先看一下春秋戰國的文化發展空間次序,然後類推到近現代世界文化發展互相交通的空間次序。
中國春秋戰國文化是從偏東方的區域開始的,老子家鄉在鹿邑,孔子家鄉在曲阜,孔子文化在東方,這明顯,老子家鄉鹿邑也在河南東邊靠近山東安徽的地方。而孔子文化影響更大,黃老道家在稷下學宮影響也很大。孔子杏壇,齊國稷下學宮是那個時代有代表文化論講之地,顯示了文化先自東方出的天地規則,易言“帝出乎震”,這是不會亂的。後來文化散開,據說子游去了南方,而子夏及弟子去了魏國偏西的地方。而子夏及其弟子的西河儒學在戰國影響很大。從東方旺,向西發展,西河儒學培養了一大批人才,有說荀子也為其後學。魏國在戰國初變法圖強。後來魏國衰退,一些人才從魏國跑秦國去了,向西,向西,如商鞅、張儀、范雎。秦國變法重要人物,從魏國去的。縱橫家代表性人物,張儀、范雎也是從魏國去秦國的。
宋明文化與近代西方文化發展有類似春秋戰國這個東西次序嗎?大線條確實有。宋代文化書院發達,可類春秋戰國杏壇、學宮,從整個亞歐大陸的東方發展起來,在十世紀到明末十七世紀,七百年左右。而北宋尤其體現了正東方,文化區域在黃河流域,完全可說全球文化演變的帝出乎震,太陽從東方升起。到蒙元西征,東方文明開始衝擊影響西方。明朝中後期中國文化經耶穌會士大規模西傳,在西方引起百年左右中國文化熱,到啟蒙運動,法國啟蒙運動領䄂非常敬仰孔子,儒家文化在西方發揮作用,法國於有力焉,法國地位類魏國。法國啟蒙運動再西傳,影響到美國,真的是向西,向西。
中國文化的近代奠基,到明末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已經為中國的制度變革打下基礎。中國宋明時代手工業和明末的實學也為中國的工商業發展打下基礎。這是中國在西方突破封建,建立西式工商業文明型別____資本主義後,衝擊東方中國,中國能迎接這個變化走向共和的內在文明運動邏輯。歷史轉一圈回來了。若秦國變革以後有漢。但是,漢不完全是秦。中國的民國、共和國文明運動既是明末文脈的發展,又是融匯西學。是歷史的一個新階段,是工商文明的東方型別____中國道路之社會主義!
回覆列表
這樣的話完全沒有意義,是那種典型的“聽起來似乎很牛逼,細究完全經不起推敲”的話。
我就交給大家一個辨識這種龐大正確的廢話的辦法吧:凡是動輒就“東方如何如何,西方如何如何”的,都是假大空話。
為什麼這麼苛刻?
首先,西方思想是什麼?從範圍上說,是指的哪個國家的西方思想?俄羅斯算不算西方思想?法國算不算?英國算不算?從時間階段上看,是哪個時期的西方思想?是古希臘古羅馬的哲學?還是中世紀的經院哲學家?還是啟蒙思想?
就拿十個不同的“西方國家”,乘以四個不同的時間階段,就能得出40種不同的“西方思想”來,用“講方法”三個字就能概括了、打發了?
而且,無論是哪一種型別的“西方思想”都不只是在講方法,要知道,狹義上的哲學,就是純粹的“西方思想”,而哲學的本意是愛智慧,是沉思。眾所周知,古希臘德爾菲神廟上刻著的字是:“認識你自己”,這就是對人的自我、人的存在的反思。而柏拉圖筆下的 蘇格拉底,在對話錄中不斷追問的就是事物的本質。總之,作為“西方思想”之典型的哲學,恰恰不是以方法論為主的,而是以本體論、價值論為主的。
而且,所謂的“東方思想”,我們且不管這是否還包括了印度思想、日本思想,就拿中國傳統思想來說吧,恰恰是最愛從方法上入手,不太講原則的。華人是更重實用性的民族,更重視結果而不是過程,對一些原則性的、法律性的、本體性的東西的重視,要低於對一些操作性的、方法性的東西的重視。
這句話說“東方思想講層次”,這讓古代的那些改革派們,始終在維護傳統原則的名義下搞改革,不論是洋務運動的中體西用,還是康有為的託古改制,都是從方法上入手,都不敢擅自變通原則。這哪裡有什麼層次可講?
我作為研究儒家的一枚小知識分子,發現中國有宗教但無神學,傳統文化有天人合一但無靈肉對話,這都是很有趣的現象。談不上誰高誰低,但是若說西方文化思想沒有層次,這讓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和東正教的神學歷史何堪?
總而言之吧,我這裡並不是故意和問題裡的論斷唱反調,而是想指出,越談論龐大的思想文化體系,越難,下的論斷就越不準確。大家最好不要輕信這種“東方文化如何如何,西方思想怎樣怎樣”的話,而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到西方思想的哪一個人、哪一個觀點是“方法性大於層次性”的,而不是籠統的概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