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嚴法師在《心經實踐》裡解釋了
‘’佛說人生的過程中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蘊熾盛。……。
L五蘊熾盛亅是指四大不調以及心身矛盾、生死流轉。四大不調是指身體生病了、心身衝突或是觀念自相矛盾,這都是苦海。
八苦之中的五蘊乃是對於心身的愛戀和執著,該是L總苦亅,其他的七苦算是L別苦亅。只要L照見五蘊皆空亅,便可眾苦消滅,不必遠離五蘊,當下便得自在而解脫眾苦。佛經中說,我們對身體的執著,比對任何的執著都強,要放下此一執著,必得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另外,當自己的觀念與別人的觀念比較時,經常引起衝突,不能稱心如意,要把自己的主觀放下,想法放棄,也是非常痛苦的事。
事實上,身體的需求並不多,主要是企求生命的安全,希望生活的舒適,這些本是正常的心態,卻都是對於L自我中心亅的堅固執著,如果不懂得用佛法的觀點來觀照,的確不容易放下,在在都成為煩惱的根源。
當沒有煩惱時似乎用不到佛法,而當自己有許多煩惱,痛苦,沒有辦法解決時,不妨用佛法試試看。‘’
聖嚴法師解釋了L五蘊熾盛亅(五蘊苦盛),同時耐心地開導人們
注:
聖嚴法師:研究佛學的文學博士。
歷經經懺,軍旅生涯,閉關苦俢,日本留學,美國弘法,……。
法師教法以L心靈環保亅為核心,……。
聖嚴法師在《心經實踐》裡解釋了
‘’佛說人生的過程中有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蘊熾盛。……。
L五蘊熾盛亅是指四大不調以及心身矛盾、生死流轉。四大不調是指身體生病了、心身衝突或是觀念自相矛盾,這都是苦海。
八苦之中的五蘊乃是對於心身的愛戀和執著,該是L總苦亅,其他的七苦算是L別苦亅。只要L照見五蘊皆空亅,便可眾苦消滅,不必遠離五蘊,當下便得自在而解脫眾苦。佛經中說,我們對身體的執著,比對任何的執著都強,要放下此一執著,必得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另外,當自己的觀念與別人的觀念比較時,經常引起衝突,不能稱心如意,要把自己的主觀放下,想法放棄,也是非常痛苦的事。
事實上,身體的需求並不多,主要是企求生命的安全,希望生活的舒適,這些本是正常的心態,卻都是對於L自我中心亅的堅固執著,如果不懂得用佛法的觀點來觀照,的確不容易放下,在在都成為煩惱的根源。
當沒有煩惱時似乎用不到佛法,而當自己有許多煩惱,痛苦,沒有辦法解決時,不妨用佛法試試看。‘’
聖嚴法師解釋了L五蘊熾盛亅(五蘊苦盛),同時耐心地開導人們
注:
聖嚴法師:研究佛學的文學博士。
歷經經懺,軍旅生涯,閉關苦俢,日本留學,美國弘法,……。
法師教法以L心靈環保亅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