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in698

    黃河三峽是小浪底與王屋山所孕育的精華。小浪底大壩截流,使黃河水迴流130公里,在王屋山下與黃河南岸之間形成了平均寬約2公里的河道。小浪底下閘蓄水後,從小浪底到三門峽270餘平方公里的浩渺水域內出現了中國北方罕見的千島湖,形成了壯麗無比的黃河三峽:大峪峽、龍鳳峽和孤山峽。

    大峪峽緊依小浪底水庫壩區,相傳原名“大禹峽”,為大禹率眾治水時的棲居地。同時還有王莽攆劉秀的故事。這裡河道寬闊,山清水秀,景色如畫,水面上有各種水鳥飛翔嬉戲,各式遊船隨風遊弋。沿途可以看到畛湖和竹峪、關陽、長泉等歷史古渡。竹峪依山傍水,歷史上當地人常透過這裡把花生、柿餅、木耳等物運往開封、山東、天津,換回絲綢、茶葉和瓷器,當時這裡已相當繁華。

    如今,沿岸的居民已經搬遷,但他們的窯洞還鱗次櫛比地坐落在岸上。關陽位於竹峪上游,因古時商船長途跋涉後在此“綰船休養”而得名。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曾是30萬陳謝大軍強渡黃河的重要渡口之一。

    長泉以西是秀麗迷人的龍鳳峽。水流源頭在王屋山風景區陽臺宮前,水流至下冶鄉跳崖入谷,九曲十八彎,蜿蜒入黃河。

    峽谷長10公里,猶如長龍盤曲,和峽內的鳳凰坡相輔相成,形成了一幅天然的龍鳳呈祥圖,龍鳳峽因此而得名。乘舟而進,可以登“情侶島”,坐“相思石”,依“同心樹”,訴往昔情。。依次還有CROWN島、鞭打石、姊妹峰、兄弟崗、蓮花石、駱駝峰、香爐山、靈龜石、五畝潭、落雁潭等,都會給人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

    與龍鳳峽的纏綿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與它西接的黃河八里衚衕的豪邁。萬里黃河浩浩蕩蕩地穿越邙山低矮的丘陵之後,又與層巒疊嶂的王屋山相撞,以雷霆萬鈞之力劈山而過,從陡峻的荊紫山、陶山中奪路而出,形成了萬里黃河最後的也是黃河中下游最壯觀的一峽——“八里衚衕”。

    八里衚衕史稱“京畿第一峽”、“萬里黃河第一峽”。它峭壁如削,拔地擎天,首尾相顧,雄渾壯觀的氣勢使它擁有“黃河之門”的美譽,還孕育了豐富的黃河文化:北岸的夫子堂、趙匡胤馬褂、皇漕運古棧道、唐宋摩崖石刻、毛田古渡,南岸的九磴蓮花轉、鯀山禹斧……民謠唱道:“九磴蓮花轉,轉轉有一罐,誰能得到這一罐,能治九州十八縣。

    ”九磴蓮花轉指的是八里衚衕裡的一座大山,它九磴九級,次第升高,又有九道山樑若即若離、東西延伸。從岸上望之,如出水芙蓉、盛開的蓮花。那麼它又是怎樣形成的呢?《山海經海內經》記載:“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湮洪水。”說鯀從天帝那裡偷來神土,在王屋山與青要山之間堵塞洪水,後來大禹繼承父業,用疏導的方法治水,這裡便出現了八里長峽。

    民間傳說九證蓮花轉是大禹用巨斧劈成的,故稱“鯀山禹斧”。千百年來,無人能夠破解九磴蓮花轉這首民謠的確切含義。近年來,有人考證,說它的意思是“治水者治天下”。黃河文化其實就是治水文化。

    九磴蓮花轉周圍處處可見鯀禹治水的遺蹟。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老禹窪”是他曾經駐留過的地方。

    八角神仙洞四通八達,大禹治水時曾邀各路神仙在此商討對策。八角山對岸半山坡上的“張公背張婆”,說的是年老的張公每天都要揹著身殘志堅的妻子幫助大禹治水。/V角山東邊的“天門”,從山的南面可以望到山的北面,人稱“隔山望水傳說大禹治水有神龍相助,天門便是神龍留下的仙蹟。

    大禹治水成功後,在八里衚衕的鯀山上留下了“兆碑”作為紀念,希望天下從此太平。八里衚衕上游塔林山的“文塔”、“武塔”分別是鯀禹治水的紀念塔。鯀禹治水,有堵有疏,方法不同、效果各異,但都反映了先人對治理黃河的艱辛探索。因“文”與“武”、“堵”與“疏”均有對立之意,所以“文塔”、“武塔”便是告誡世人“不以成敗論英雄”。

    在八里衚衕中段北岸,有一條南北走向的逢石河從崇山峻嶺中穿越而過,在清河口處流入黃河。逢石河穿越的這條峽谷叫“孤山峽”,峽中的大石牛惟妙惟肖,相傳為大宋皇帝趙匡胤的發跡之地。周圍山峰山寨名焦贊坪、孟良寨、旗杆山、香爐峰等,皆因這一傳奇而得名。

    更為有趣的是,大峽的峽口——清河口還曾為陳謝大軍渡黃河做出過重大貢獻。其他景點還有逢石湖、石獅守門、黃河大佛、犀牛望月、孤山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五人格時的萌新階段,你是怎麼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