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來讀歷史

    火是人類文明的標誌,原始人類學會了使用火才算從野獸當中區別出來。現代人取火是舉手之勞,但對古人來說卻是十分麻煩的事情。一般認為最早的人工取火方式是鑽木取火,青銅器時代還出現了凹面鏡匯聚Sunny取火,但直到近代火柴發明以前,廣泛使用的還是敲擊燧石取火。擊石引火的方式出現在鐵器發明之後,一般認為春秋戰國時代開始在中國出現,在東漢已經被廣泛使用。擊石引火需要的工具:火石(燧石)、火鐮、火絨、火媒(火眉子)。火石就是片狀的燧石,火鐮是一小塊帶弧度的鋼片,一般引火過程是這樣的:火鐮打擊火石,濺出火星,引燃火絨,再把緩慢燃燒的火絨放到火媒上,用嘴一吹,火媒燃燒,得到明火。直到解放後,中國農村還在用火鐮敲擊火石取火,甚至有些偏遠的地區持續到1980年之前(驚歎!)。

    燧石是一種很常見的石頭,主要成分是石英,十分堅硬。

    有白色、暗紅色、褐色,甚至黑色的。鑑別燧石很容易,取兩塊輕輕對碰,會產生比一般石頭大得多的火花,正因為這種特性它才被稱為“火石”。沙灘上的鵝卵石很多都是燧石,因為不夠堅硬的石頭都被水流磨成了砂子。正因為燧石十分堅硬,所以石器時代的人通常用它製作工具。

    相信原始人在打砸石器的時候,一定會發現燧石產生的明顯的火花。但是這種火花溫度不夠高,不足以引燃可燃物。於是火鐮產生了,更加堅硬的鋼片砍砸在燧石上,產生了溫度足以引起一場大火的火星。下面的圖片是火鐮,注意下端月牙形的是鋼片,上端是皮製的小包,用來儲存火石和火絨。

    用火鐮沿著火石的稜角“擦”下去,就會產生一串火花。

    但即使是這樣很明顯的火花,用來引火也是不容易的,因此我們還需要火絨。採艾蒿的嫩葉,曬乾後揉碎,就成了火絨,一般隔年的火絨才好用。中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使用不同的材料做火絨,有用麻桿芯的,還有用玉米杆芯的,總之都是柔軟、蓬鬆、易燃的植物纖維,並且經過充分乾燥。火絨被火星引燃後是沒有火焰的,只能看到青煙,這時要用到火媒了。火媒就是紙筒、乾草、麻桿啊什麼沒有火絨精細但同樣易燃的東西,小心地湊到燃燒的火絨上,用嘴輕輕地吹,等它燃燒起來就是可以引火的明火了。在古代也有用軟木條等粘上硫磺和硝石製成的火媒,因為硫磺和硝石都是製造火藥的原料,因此用它來引火方便多了。這種火媒也被稱作“觸燈”,原因大概是必須先使火絨把它引燃,再用它去點燈(接觸燈),因此得名。觸燈這東西很接近現代的火柴,明代很多作坊專門靠生產它謀生,可以看做是古代的火柴工廠吧!俺老家在山東農村,至今仍有人管火柴叫“觸燈”。透過以上介紹能夠看出來,在火柴發明以前,古代取火是很麻煩的一件事,因此古代家家都有保留火種的習慣。但是在電子打火機氾濫的今天,古老的鋼片、火石打火方式仍然存在,下圖就是一種現代的火石取火的情景。

    這種取火方式在軍隊、野外特殊情況下仍然被使用,只不過火石不再是天然的燧石,而是類似鋼輪的打火機上的那種火石,發出的火花也比天然燧石要大得多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投資專案計劃書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