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是福建、廣東的東魁楊梅因發生赤衣病和赤鏽病比較多,所以,這些地方問的果農也較多。當然,根據資料介紹,福建有些地方的赤鏽病株發病率達8%~12%,難怪果農重視防治工作。浙江也有一些果農反映,我們分不清赤衣病還是赤鏽病,是否有赤衣病發生在枝梢上,還是赤鏽病能在枝幹上發生。為此,我們將這兩種病害作對比介紹:
第一,病原菌不同。
A.赤衣病。是真菌擔子菌亞門層菌綱非褶菌目伏革菌科的Corticium saimonicolor Berk。擔子層兩端菌絲白色,子實層粉紅色。
B.赤鏽病。又名楊梅鏽病,俗稱楊梅飛黃粉。是真菌的一種鏽病菌寄生。病原菌為Caeoma makinoi Kwsano。病菌多產生性孢子與鏽孢子。性孢子器生於葉片上、下兩面,有孔口,上有棍棒狀細毛,內藏無色球形性孢子。鏽孢子器扁球形,大小4~16毫米,內藏鏽孢子。鏽孢子卵圓形,橙黃色,大小20~42微米×15~25微米,表面有細刺。鏽孢子器成熟開裂後,散出鏽孢子,這就是“楊梅飛黃粉”。
第二,寄主部位有異。
A.赤衣病。有些地方發病植株達30%左右。主要侵害主幹、主枝、小枝。不侵害芽、葉、花。
B.赤鏽病。為害芽、葉、枝梢和花;但不侵害主幹、主枝。
第三,症狀不同。
A.赤衣病。病初,在枝幹的背陽面樹皮上見到很細的白色絲網,逐漸產生白色膿皰狀物。以後,發現區域性小範圍的橘紅色粉末,並在病斑邊緣及向陽面有橘紅色小皰。不久,在病斑上面覆蓋一層粉紅色黴層,病斑蔓延到全枝,形成一大片。然後病斑龜裂成小塊,樹皮剝落,露出木質部。病枝生長勢衰弱,果變小,直至葉片發黃枯萎。
B.赤鏽病。病樹的芽剛萌發,就出現橙黃色斑點。以後斑點擴大,稍有隆起。病斑破裂後,散發橙黃色的粉末。被害樹的花量減少,花期提早。花器被害後,還原成葉形,呈肥厚的肉質葉,上面仍然有橙黃色的病斑。待肉質葉腐爛脫落,枝梢光禿。病樹結果少且小,前期大量落花,中、後期大量落果。
第四,侵入途徑不同。
A.赤衣病。以白色菌絲在病組織中越冬。約在3月中旬,當東魁楊梅樹液開始流動時,病菌開始傳播。4~6月為盛發期。4月下旬粉紅色子實層形成,病斑上密佈橘紅色粉末。5月上、中旬產生擔孢子。擔孢子存在的時間較長,直到11月都能見到。6月以後,擔孢子層兩端逐漸形成白色菌絲,11月轉入休眠期。病菌的潛伏期較長,有4~5個月。整個活動期,孢子隨水傳播,經傷口或皮孔侵入,形成新的侵染。發病條件與雨水和土壤溼度有關。雨水有利病菌孢子形成、傳播、萌發和入侵。園地土壤黏重,園間積水,管理粗放,發病加重。
B.赤鏽病。以菌絲在枝梢上越冬。次年初春,菌絲直接侵入幼芽,並以孢子進行傳播。在樹體花期的20~32天內,病菌陸續侵害芽、葉、花和枝梢。以3月下旬至4月中旬為侵害高峰期。以海拔200米以下、土質為黑砂土栽種的樹體,發病嚴重。幼齡樹一般不發病。樹齡越大,發病越重。
第五,注意防治方法。
A.赤衣病。
a.對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園地,要注意加砂客土,並排除園地積水,減少發病。
b.冬季噴灑波美3°~5°石硫合劑;發芽前以石灰水(2~3千克生石灰加水50千克)進行枝幹塗刷,可以減輕發病。
c.可使用的藥劑:4月上旬至6月上旬,先用刷子在枝幹上擦刷病部後,再塗5%硫酸亞鐵溶液,效果較好,或用75%紋達克(滅鏽胺)500倍液噴灑。噴灑之前,最好先用刷子將病斑刷下後再噴,效果提高。
B.赤鏽病。
a.東魁楊梅要控制施用氮肥和磷肥,減少發病。
b.衰老樹要及時更新復壯,增強抗病力。
c.可使用的藥劑:冬季噴灑波美3°~5°石硫合劑,開花前可噴波美0.3°~0.5°石硫合劑,採果後可噴波美0.3°石硫合劑,效果較好,或用15%粉鏽寧600~800倍液,因不同時期使用不同濃度的藥液。
大約是福建、廣東的東魁楊梅因發生赤衣病和赤鏽病比較多,所以,這些地方問的果農也較多。當然,根據資料介紹,福建有些地方的赤鏽病株發病率達8%~12%,難怪果農重視防治工作。浙江也有一些果農反映,我們分不清赤衣病還是赤鏽病,是否有赤衣病發生在枝梢上,還是赤鏽病能在枝幹上發生。為此,我們將這兩種病害作對比介紹:
第一,病原菌不同。
A.赤衣病。是真菌擔子菌亞門層菌綱非褶菌目伏革菌科的Corticium saimonicolor Berk。擔子層兩端菌絲白色,子實層粉紅色。
B.赤鏽病。又名楊梅鏽病,俗稱楊梅飛黃粉。是真菌的一種鏽病菌寄生。病原菌為Caeoma makinoi Kwsano。病菌多產生性孢子與鏽孢子。性孢子器生於葉片上、下兩面,有孔口,上有棍棒狀細毛,內藏無色球形性孢子。鏽孢子器扁球形,大小4~16毫米,內藏鏽孢子。鏽孢子卵圓形,橙黃色,大小20~42微米×15~25微米,表面有細刺。鏽孢子器成熟開裂後,散出鏽孢子,這就是“楊梅飛黃粉”。
第二,寄主部位有異。
A.赤衣病。有些地方發病植株達30%左右。主要侵害主幹、主枝、小枝。不侵害芽、葉、花。
B.赤鏽病。為害芽、葉、枝梢和花;但不侵害主幹、主枝。
第三,症狀不同。
A.赤衣病。病初,在枝幹的背陽面樹皮上見到很細的白色絲網,逐漸產生白色膿皰狀物。以後,發現區域性小範圍的橘紅色粉末,並在病斑邊緣及向陽面有橘紅色小皰。不久,在病斑上面覆蓋一層粉紅色黴層,病斑蔓延到全枝,形成一大片。然後病斑龜裂成小塊,樹皮剝落,露出木質部。病枝生長勢衰弱,果變小,直至葉片發黃枯萎。
B.赤鏽病。病樹的芽剛萌發,就出現橙黃色斑點。以後斑點擴大,稍有隆起。病斑破裂後,散發橙黃色的粉末。被害樹的花量減少,花期提早。花器被害後,還原成葉形,呈肥厚的肉質葉,上面仍然有橙黃色的病斑。待肉質葉腐爛脫落,枝梢光禿。病樹結果少且小,前期大量落花,中、後期大量落果。
第四,侵入途徑不同。
A.赤衣病。以白色菌絲在病組織中越冬。約在3月中旬,當東魁楊梅樹液開始流動時,病菌開始傳播。4~6月為盛發期。4月下旬粉紅色子實層形成,病斑上密佈橘紅色粉末。5月上、中旬產生擔孢子。擔孢子存在的時間較長,直到11月都能見到。6月以後,擔孢子層兩端逐漸形成白色菌絲,11月轉入休眠期。病菌的潛伏期較長,有4~5個月。整個活動期,孢子隨水傳播,經傷口或皮孔侵入,形成新的侵染。發病條件與雨水和土壤溼度有關。雨水有利病菌孢子形成、傳播、萌發和入侵。園地土壤黏重,園間積水,管理粗放,發病加重。
B.赤鏽病。以菌絲在枝梢上越冬。次年初春,菌絲直接侵入幼芽,並以孢子進行傳播。在樹體花期的20~32天內,病菌陸續侵害芽、葉、花和枝梢。以3月下旬至4月中旬為侵害高峰期。以海拔200米以下、土質為黑砂土栽種的樹體,發病嚴重。幼齡樹一般不發病。樹齡越大,發病越重。
第五,注意防治方法。
A.赤衣病。
a.對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園地,要注意加砂客土,並排除園地積水,減少發病。
b.冬季噴灑波美3°~5°石硫合劑;發芽前以石灰水(2~3千克生石灰加水50千克)進行枝幹塗刷,可以減輕發病。
c.可使用的藥劑:4月上旬至6月上旬,先用刷子在枝幹上擦刷病部後,再塗5%硫酸亞鐵溶液,效果較好,或用75%紋達克(滅鏽胺)500倍液噴灑。噴灑之前,最好先用刷子將病斑刷下後再噴,效果提高。
B.赤鏽病。
a.東魁楊梅要控制施用氮肥和磷肥,減少發病。
b.衰老樹要及時更新復壯,增強抗病力。
c.可使用的藥劑:冬季噴灑波美3°~5°石硫合劑,開花前可噴波美0.3°~0.5°石硫合劑,採果後可噴波美0.3°石硫合劑,效果較好,或用15%粉鏽寧600~800倍液,因不同時期使用不同濃度的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