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呢咦哦唏籲吰

    不可能恢復原來面貌。南水北調的水量很小,只能滿足部分生活、工業、農業用水。上游崗南、黃壁莊水庫的蓄水能力使滹沱河防洪能力達到幹年一遇。滹沱河不可能變成流淌的河,只能是分段築壩的人工溼地,不過會有短時區域性行洪。

  • 2 # 崑崙還東國

    這個問題估計比較難恢復本來的面貌,但可以緩解,因為滹沱河下游華北平原的石家莊及上游的忻定盆地用水矛盾都比較突出。

    滹沱河主要靠中上游集水,下游無水可匯

    滹沱河是海河支流子牙河的支流之一,全長587公里,發源于山西五臺山區,流經忻定盆地,太行山區,然後進入華北平原,經過石家莊之後,與滏陽河匯入子牙河。上游河段支流密集,集水能力強,較大的支流有云中河、牧馬河、陽武河。中游為瑤池至黃壁莊水庫段,屬太行山山地和丘陵地帶,中游河段河谷深切,河床落差大,水流湍急,流域最大的支流冶河匯入其中。滹沱河進入華北平原後,河道寬廣,水流緩慢,基本無支流,屬於無水匯的狀態。因此在黃壁莊水庫建成之後,下游經常斷流,靠水庫下洩補水。

    上下游用水矛盾都比較突出

    上游的盆地區忻州市是人口主要分佈區,1990 年- 2000 年間地表水開發利用程度為 41. 1 % , 地下水開發利用程度 37. 1 %,到2000年之後,水資源開發程度佔當地水資源總量的81.5%,造成滹沱河徑流量減少,盆地的地下水水位年平均達1米多,超採面積大大增加。

    下游地區屬於華北平原,有石家莊這個大城市,且農業生產力高,耗水量大,水資源非常短缺。在中游的黃壁莊水庫建成之後,下游在70年代開始出現斷流,80、90年代開始乾涸。補水基本靠水庫的洩洪下洩的水量,且以滿足生活用水、工農業用水為主,幾乎無水可匯入河道。這導致河道成為納汙之地,汙染非常嚴重。由於地下水開採比較嚴重和無水補充,滹沱河沿線的地下水已成漏斗狀態。

    南水北調可解急,完全恢復幾乎不可能

    黃壁莊水庫建成前,滹沱河河道常年有水,1955年-1959年年平均徑流25.1億立方水庫執行後1960年-1971年的年平均徑流11.9億立方,但之後如上所述,慢慢出現了出現無水可入境地。回到題目,南水北調在2014年通水之後,根據規劃,石家莊地區每年可得7.8億立方的“南水”。就算把全部的“南水”匯入滹沱河也難以恢復到70年代初的水平,況且寶貴的南水主要是為了解決城鎮用水短缺。

    到2018年滹沱河經過10次排程,得到了3000萬立方的南水補充,生態矛盾稍微得到緩解,但這3000萬立方的水如果跟歷史徑流量比仍然顯得杯水車薪,未來還是靠節約用水。

  • 3 # 地理那些事

    多年未讀,差點就把“滹”這個字讀錯了,正確讀音為“hū”。

    首先這個問題看上去有點與乾旱、半乾旱區的沙漠能不能靠調水治理差不多,如果氣候環境本身就很優越,降水豐富又何需要調水呢?

    滹沱河屬於子牙河的一條較大的支流,發源於陝西省忻州市繁峙縣境內五臺山與北嶽恆山之間,先後流經了陽泉、石家莊、衡水三市,於河北省滄州市獻縣境內注入子牙河(子牙新河),河流全長約587公里,流域面積約為2.73萬平方公里,不到山西與河北面積之和的8%,流域面積相對較小。

    從地形和氣候環境來看,滹沱河流經了忻州盆地,切穿系舟山脈和太行山脈後進化華北平原,並經過子牙河——海河匯入到渤海。流域內由太行山以西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逐漸過渡到太行山以東的暖溫帶季風氣候區,而降雨量由山西境內的年平均500毫米左右增加到河北境內的約700毫米左右,相對有所增加。

    儘管滹沱河具備了由山地、丘陵區向平原過度有良好河流發育的地形條件,但受氣候條件的影響,流域內整體降雨量偏少,且匯水面積較小,支流也較少處,除了中上游有支流匯入外,出現了下游僅剩幹流河道獨流。

    然而滹沱河下游所流經的區域,是中國人口密度、耕地面積相對較大的區域,工農業較為發達,生產生活等方面對水資源的需求量相當巨大,一方面受到了華北平原雨熱同期、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等方面的制約,春旱、伏旱現象嚴重;另一方面由於過度開採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下降,使得河流枯水期得不到地下水補給,因此滹沱河水位不斷下降、水量持續減少。

    作為滹沱河的兩個調節型水庫,崗南水庫和黃壁莊水庫,庫容分別為15.71億立方米和12.1億立方米,這兩座水庫聯合控制著滹沱河流域面積2.34萬平方公里,主要以防洪為主,雖然也併兼顧了供水、灌溉、發電、旅遊(如西柏坡風景區)、養殖等,但相對於下游巨大的工農業用水量仍然顯得不足。

    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解決的是生活用水,其次是工業用水,當然也兼顧了一些農業用水,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南水”,單獨修建了總長達1273公里的輸水乾渠,跨200多條河流和1000多座橋,因此這個從南方向北方“流”的水也不可能直接匯入到某一個特定的河流中。

    “輸血不如造血”,南水北調也只起到緩解華北水資源緊張的局面,並非解決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的根本途徑,華北水資源短缺的現狀還得從環境的治理和節水意識上下功夫!

  • 4 # 地理縱橫

    中線南水北調主要是解決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問題,大部分用於城市居民飲用水,用來補給滹沱河的水量不是很大,恢復原本的面貌還不是很容易,目前年調水量才95億立方米。遠遠達不到華北地區各河流用水量。

    滹沱河發源于山西省,流經忻定盆地,穿過太行山脈,在太行山東麓修建崗南、黃壁莊兩座水庫,經過石家莊北部,最後匯入子牙河,是子牙河最大支流。

    由於河北、山西一帶持續幾十年的乾旱,水庫也多數是死庫容,加之水庫攔截作用,便得原本的河水汛期無汛,河道長年處於乾涸狀態,河流已失去了原有的功能,造成下游地區生態用水得不到補充,當地人們過量超采地下水,使得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為此急需疏通河道,利用滹沱河補給兩岸地下水,恢復這裡的生態環境。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途經過大大小小河流有30多條河流,從今年4月份開始,截止到6月30日,利用白河、清河、澧河、滏陽河、七里河、滹沱河、瀑河、北拒馬河等,分別向河南省、河北省和天津市補水8.7億立方米。

    9月初,河北省滹沱河、滏陽河、南拒馬河3條河流進行的為期近一年補水工作,補水量達13.9億立方米。

    透過上述兩則新聞,我們可以看出補水量並不是很大,總計還不到23億立方,還不如歷史時期滹沱河的年徑流量,這些河流恢復原貌時間相差很遠,隨著國家經濟發展,還會加大南水北呼叫水量,近一步趨向於飽和,也只是一些地方河湖、溼地以及白洋淀水面面積有所擴大,區域水生態環境有些改善,部分割槽域地下水位會有不同程度回升。

    近幾年國家加大了對河道的管理,拆除佔用河道建築,取締耗水大戶,清理河道垃圾,填平水坑,為下一步調水、補水打下基礎工作。我們還是盼望著華北地區氣候的變化,畢竟跨流域引水,還不能解決華北平原乾旱問題。只有降水量增多,華北平原才能恢復原來的面貌。

  • 5 # 珞珈山的貓

    透過南水北調恢復北方河流的原貌,這樣的設想你問過取水地區那些百姓的感受嗎?

    作為一名山東人,又是一名水利人。十分讚揚國家不惜耗費巨資投資並建設實施了南水北調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的執行極大程度上緩解了中國北方水資源緊缺的現狀!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水資源在地區之間的分佈不均!給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和飲用水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吃水不忘供水人!儘管透過南水北調工程調取的長江水量對於整個長江流域來說並不是很多,並不會對長江流域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對於那些供水地則有著顯著的影響。接下來我將以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取水地丹江口水庫和下游的漢江舉例說明。

    比如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取水地丹江口水庫,為了能夠滿足自流向北的供水要求和供水水量需求。丹江口水庫攔水壩不得不進行加高處理。而攔水壩的加高帶來了整個庫區興利庫容的增加。丹江口水庫庫區不得不再次進行移民搬遷。許多曾經因為修建丹江口水庫進行過搬遷的人們,在半個多世紀之後不得不再次踏上背井離鄉的征途。這值得我們每一個北方人銘記在心,感恩不盡!

    因此南水北調工程調取的每一方水、每一滴水都是寶貴的!都是供水區百姓透過犧牲個人利益為北方缺水地區換來的珍貴水資源。為的就是能夠解決北方水資源緊缺的現狀和地下水不斷下降的問題,同時保障北方地區的飲用水安全和工農業用水問題。

    而如果既希望透過南水北調來恢復北方河流的自然面貌。那麼這樣的行為是否是索取過度呢?畢竟儘管南方的水資源充足豐沛,但是每一方水對於南方來說也是彌足珍貴的。如果增大南水北調的調水量儘管恢復了中國北方的諸多河流和湖泊的自然面貌,那麼又會給南方地區的河流和湖泊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就像剛剛提到的問題,儘管南水北調的調水量對於整個長江流域來說看似微乎其微,但是對於取水地及下游的河道影響則是十分顯著的。比如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目前取水量不足100億立方米/年,但是這樣的取水量對於丹江口水庫和丹江口水庫所位於的漢江流域來說則顯得似乎超出了漢江所能承載的範圍。

    因此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實施的同時,不得不修建了一條引江濟漢工程來彌補漢江流域水資源不足的問題。避免漢江流域因為調水引發水資源不足而導致整個漢江平原的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受到影響,尤其是擔心無法滿足生態需水量而破壞漢江流域的自然生態系統。

    所以不論滹沱河目前的現狀是由於什麼原因造成!該有何人買單,但是這個責任一定不應該由南水北調的取水地來買單。畢竟試圖透過增加南水北調工程的調水量來恢復滹沱河的自然面貌。那麼南水北調工程取水地的自然面貌豈不是會因為調水量的增加而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嗎?

    拆東牆補西牆這樣的傻事,我們絕對不會幹!

  • 6 # 為愛停留時刻

    真心希望國家把藏水北調,那麼多的水白白的流出國界,還不如流到新疆!把新疆變成魚米之鄉,把華北的人們遷移過去!同時西方有水也會加大黃河等河流的水量,河南河北自然水位就會上升了!這才是利國利民的大事

  • 7 # 梅里賞金獵人

    滹沱河幾十年內是恢復不了了,當一個系統崩潰時,沒有東西可以獨善其身。

    1.中國北方進入乾旱大週期,總體降水量劇烈減少,尤其是北方12-15年連旱程度直逼讓明朝滅亡的崇禎大旱,若不是現代社會糧食富足,又是一個朝代末日。

    2.北方人口超載嚴重,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00-600方/年,沙特都有950方/年,新疆更是有5100方/年,硬傷之下,所有河流湖泊都無一倖免,河流首當其衝,乾旱年份更是各種見底。

    3.華北地下水欠賬1800億方,再不補救,足夠整個華北平原沉降半米的,所以地上水能用就用,不必客氣,所有環保都會以人的生存為前提,不可能打腫臉充胖子,必要時肯定要先犧牲環保,滹沱河地處華北缺水正中心,萬民翹首,首先被猛抽一通,剩餘一點滲入底下,最後真是啥也木得了,一點辦法都沒有。

    南水北調?水成本太高了,也就大城市生活用水可以負擔,不可能用於環保農業。

    滹沱河要想恢復,沒有個大幾十年,不大可能,人太多了。

  • 8 # 使用者96917694852

    杯水車薪,北方看似是缺水,實質上是植被環境的破壞,完成水分大量蒸發,從而影響了地面至雲層間的氣候環境,

    看看現在北方的氣候環境,河北中西部為例,

    冬天不冷,不下雪,不颳風,

    夏季炎熱乾燥,不下雨,

    春季不像春季,

  • 9 # 萬年孔明

    西部大開發是中國解決當前難關的重要舉措 之一。紅旗河工程是一個偉大構想,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經濟社會發展之本,要達到東部發展水平,西部大開發首要任務就是解決西部缺水,紅旗河工程能夠解決西部缺水!應該提前開展工程規劃,實現規劃控制,分部實施,避免資源浪費,重複建設。隨著國民經濟迅猛發展,跨流域調水是必然的!20年前想都不敢想南水北調東線中線工程能完建,誰敢斷言20年內國家不會正式立項建設紅旗河工程?!投入4萬億在6000公里工程區沿線將帶動配套和其他投入10萬億以上,農業灌溉用水還在其次,置換東部2億畝基本農田,讓東部多2億畝建設用地,也將促進東部再次大發展!置換基本農田每畝財政性收入30萬元,中央和西部諸省市區將獲得60萬億財政性收入,這才是真正的西部大開發!小西線南水北調方案若不結合紅旗河工程實施,經不起20年曆史檢驗!看看中國的發展速度吧:若實行美國統計GDP的方法,中國早就世界第一了,美國GDP僅為中國的70%左右,美國律師行業每年計入1萬多億美元,建築業、房地產行業每年統計額比中國多2倍以上,中國未計入的民間借貸規模估算超過四大銀行,中國GDP未統計部分估算早就超過已統計部分,所以華人民手中有錢,不存在美華人400美元拿不出來的問題。

  • 10 # 從何而來

    5月9日8時30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陶岔渠首,清澈的丹江水穿過閘門,歡湧向北。監測顯示,此刻的入渠流量為420立方米每秒,這是中線工程首次以設計最大流量進行輸水,以這個流量5秒鐘即可充滿1個標準游泳池。

    中線工程在第6個調水年度就達到加大流量420立方米每秒輸水設計目標,是對工程輸水能力的一次重大檢驗,是工程質量穩定可靠和效益充分發揮的重要標誌。

    據水利部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司負責人介紹,這次加大流量輸水將全面檢驗中線工程狀態和大流量輸水能力,是最佳化水資源配置、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一次重要實踐,是檢驗中線工程質量和效益的一項有力措施,是完成中線一期工程建設任務的一個關鍵步驟,同時也是水利行業全力促進復工復產、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的重要舉措。

    今年入春以來,丹江口水庫來水情況較好,隨著汛期來臨,迫切需要騰庫迎汛。這為持續開展丹江口水庫洪水資源化利用,推進生態補水常態化創造了條件,水利部決定實施中線工程加大流量輸水工作。從4月29日開始,逐步調增陶岔渠首輸水流量,加大流量輸水過程預計持續到6月中旬。

    “ 從世界各國大型調水工程執行的規律看,大型調水工程達到設計輸水流量一般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超大型跨流域調水工程所需要的時間更長,中線工程在第6個調水年度就實現加大流量輸水設計目標,這是對工程建設質量和執行管理水平的重要考驗。”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建設管理局(以下簡稱“中線建管局”)總工程師程德虎介紹說。

    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全長1432公里,交叉建築物2385座,執行管理任務十分艱鉅。中線工程自2014年12月12日建成通水以來,中線建管局積累了大量執行管理資料和經驗,工程執行經受住了設計標準流量350立方米每秒的檢驗,以及汛期和冰期輸水的考驗,執行狀況良好。截至5月9日,中線工程累計向河南、河北、天津、北京平穩輸水290億立方米,成為沿線24座城市供水的生命線,透過實施生態補水,成為助力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

    中線工程加大流量輸水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華北平原是中國地下水超採最嚴重的地區。據測算,每年華北地區超採55億立方米左右,目前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累計虧空1800億立方米左右,形成多個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華北平原地下水超採歷史欠賬多,實現採補平衡及地下水水位回升將是長期的過程。2019年1月,水利部、財政部、發展改革委和農業農村部共同印發《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行動方案》,這是中國首次提出的大區域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方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承擔著地下水超採回補的重任。

    2017年至2020年,按照水利部部署,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保證沿線大中城市正常生活用水的前提下,連續4年利用丹江口水庫汛期富餘水量,實施向沿線河湖生態補水,目前累計生態補水達34.92億立方米,華北地區地下水資源得到涵養修復,區域性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生態補水區域周邊地下水水位回升更為明顯。石家莊滹沱河、邢臺七里河、鄭州賈魯河等部分河流水質明顯改善,波光瀲灩,水鳥翻飛,為解決華北地區地下水超採問題,促進沿線生態環境改善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加大流量輸水期間,中線建管局嚴格落實巡視巡查、安全保障、應急處置等工作,24 小時不間斷巡渠查險,明確巡查重點渠段、重要風險部位,高度關注安全監測與技術保障,加強內觀資料採集,加密外觀測點觀測,強化安全監測自動化系統執行維護,確保工程安全平穩執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保羅爆和韋德1V1照片,他會不會像招募安東尼一樣,將韋德忽悠到火箭隊?你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