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現有人口102.5萬。傣族主要聚居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其餘分佈在雲南各縣市。傣族自稱“傣仂”、“傣雅”,後定名傣族。 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傣文為傳統的拼音式文字。 傣族信仰小乘佛教。 傣族歷史悠久,公元前1世紀漢文史籍就有關於傣族先民的記載。公元前109年,漢武帝設定益州郡,傣族地區屬益州郡管轄。公元69年,傣族地區屬永昌郡。至明清兩代,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廢除世襲土司,改由臨時官員(即流官)統治的“改土歸流”政策起,傣族地區漸歸朝廷直接統治。民國時期在傣族地區成立了縣,設定了局。 傣族人居住的竹樓是一種幹欄式建築。竹樓近似方形,以數十根大竹子支撐,懸空鋪樓板;房頂用茅草排覆蓋,竹牆縫隙很大,既通風又透光,樓頂兩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樓分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飼養牲畜,堆放雜物,也是舂米、織布的地方。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無領對襟袖衫,下穿長管褲,以白布或藍布包頭。傣族婦女的服飾各地有較大差異,但基本上都以束髮、筒裙和短衫為共同特徵。筒裙長到腳面,衣衫緊而短,下襬僅及腰際,袖子卻又長又窄。 傣族人以大米為主食,最具特色的是竹筒飯。其製作方法是將米裝進新鮮的竹筒後加水,放在火上燒烤,吃起來清香可口。普洱茶是雲南西雙版納的特產,在唐代就已遠銷中國各地,清代時遠銷東南亞及南亞,現已進入日本和西歐等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成為中外馳名的名茶。 傣族有自己獨特的歷法。傣歷和公曆紀元相差638年,即公曆的639年為傣曆元年。傣歷的年是陽曆年,月卻是陰曆月。傣歷分為三季,一至四月為冷季,五至八月為熱季,九至十二月為雨季。 傣族人民十分喜愛詩歌,尤其是敘事長詩。敘事詩《召樹屯與楠瑪諾娜》、《娥並與桑洛》等作品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 傣族舞蹈種類很多,動作及內容主要模擬當地常見的動物的活動,在此基礎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來源於孔雀優美動作的模仿,也來源於傣族美麗動人的傳說。著名舞蹈家刀美蘭因表演孔雀舞而聞名中外。 潑水節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的新年,節期在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間,相當於公曆4月。潑水節這一天人們要拜佛,姑娘們用漂著鮮花的清水為佛洗塵,然後彼此潑水嬉戲,相互祝願。起初用手和碗潑水,後來便用盆和桶,邊潑邊歌,越潑越激烈,鼓聲、鑼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潑水節期間,還要舉行賽龍船、放高升、放飛燈等傳 統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特產非常豐富,僅水果就有110多種,這裡動植物品種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1991年西雙版納國家自然保護區正式向外界開放,人們可以親身遊歷大自然的寶庫,體味濃郁的亞熱帶風情。 傣族風俗 西雙版納傣族信奉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南傳上座部佛教傳入後,原始宗教的信仰仍保留下來。傣族先民早期認為,世間萬物,包括人和動物、植物,以至一切無生物都有靈魂,而且靈魂是不死的,它可以離開物而存在。認為生病是靈魂受到了某種傷害;而死亡,則是靈魂離開肉體不再回來了。人們出於對各種疾病和災害的恐懼,也出於對制服病痛,戰勝災害的強烈願望,力圖透過招魂(也稱叫魂)把受到傷害或遊離了的靈魂招回來。不僅可以為人招魂,也可以為家畜家禽和穀物等招魂。 西雙版納傣族替人招魂的主要方式有“喚歡龍”(招大魂)、“喚歡囡”(招小魂)、“菲歡”(換魂)和“喚歡南朗”(招黑姑娘魂)四種。替家畜家禽和莊稼招魂的主要有“喚歡為懷”(招牛魂)、“喚歡蓋”(招雞魂)和“喚歡毫”(招稻穀魂)等 三種。 據調查,西雙版納傣族共有81種招(叫)魂方法。他們認為,人身上有32 個大鬼,92個小鬼。只要其中某一個鬼魂受到傷害或離開人體,人體的某個部位就會生病,甚至死亡。為了治病,就要用81種招魂方法中相應的一種來招魂。所有叫魂方式中,最著名的是“喚歡南朗”,即叫黑姑娘魂,它有長篇叫魂詞 。 招魂儀式因地區而異:有的地區,要請村寨中專門負責祭祀的波佔來唸誦叫魂詞招魂;有的地區,由年邁的家長來進行。替人招魂有招魂詞,例如招“兒女魂”的招魂詞是這樣的:“今天是吉祥的日子,我來把魂叫。魂啊魂,爹媽愛的魂,別去躲在山洞獨自悲哀,別去躲在河邊眼淚汪汪,別鑽進樹林草棵,別去鑽在牛馬身上。頭魂要回到頭裡住,牙魂要回到牙里居,耳魂眼魂要回到頭上來,皮魂要回到人身上,腳魂不要到處奔走。32魂要今天回來,92魂要今天回來!所有的魂啊魂,今天要集中,父母親要給你們拴線。撒!魂回來了!”叫谷魂、牛魂、雞鴨都有一套禮儀,也有固定的叫魂詞。 除了招魂禮儀,西雙版納傣族還有一套喪葬禮儀。傣族傳統的葬法是土葬和火葬,火葬較為普遍。 以前,傣族內部有嚴格的等級區分,不同等級人對“死”的叫法不同,墓地不同,葬法也不同。家中死了人,首先是報表。家中有人死了,要立即通知全寨鄉親及親戚朋友。鄰居和親友們聞訊趕來後,立即分頭做各種喪葬的準備工作。 家中人要抓緊時間給死者沐浴更衣,若死者是男性,還要剃光頭髮。洗浴後,給死者穿上兩套新衣服,裡面一套最好是白衣白褲。 接著要請寺廟的僧 侶為死者誦經超度,親屬哭喪。接下來是先擇出殯的吉日和選擇墳地。選擇墳地要根據死者的身份地位,到規定的墳山用拋雞蛋法確定墳地。 最後是按擇定的吉日出殯和火葬。出殯那天,要把竹樓清掃一遍。搬開火塘上的鐵三角架,將火灰清掃乾淨。再把死者生前的生活用物清理出來,或火化或丟進江河讓水沖走。同時還要用一隻砂堝、一個布袋,裝上穀物種子送到墓地,以供死者靈魂到陰間去播種。 出殯時,僧侶和尚走在前頭,為死者引路,親友及寨人排成長隊跟在遺體後面。提砂堝、布袋的人到達墓地後,迅速返回家中,重新安放火塘上的鐵三角架,重新點燃塘火。送葬隊伍要敲鑼打鼓,鳴放火槍,以示隆重。到達墳地後,大多數送葬者即可返回,留下數十名壯年男子挖坑掩埋或火化遺體。送葬結束後,還要請僧侶誦一部《芒嘎拉》經文,送家神家鬼。至此,喪事才算辦完。 若是夫妻中的一方死去,還要舉行一個斷絕夫妻關係的儀式:生者取來一條栓有檳榔的白線和一對蠟條。自己握住線的一端,另一端系在死者的棺木的或抬屍板上。一位長者將白線從中間斬斷,就表示斷絕了夫妻關係。之後,男的可以重娶,女的可以改嫁,不受約束。 婚禮 傣族是一夫一妻制的個體家庭,一般有父母和子女兩代,也有祖孫三代同堂的。兒女長大結婚以後,便與父母分居另立家庭。父母大多隨幼子或幼婦女同住,家庭財產由幼子女繼承,幼子女負責贍養父母;已分居的兒女也可以得到部分財產,數量很少。家庭中男女平等,經濟獨立, 婦女在結婚前就開始有個人積蓄,結婚帶男方家的財物一旦離婚可以攜帶回孃家;男方到女方家上門期間,若夫妻關係破裂,男子也可以搬著自己的東西回父母處。寡婦可以改嫁,也可以招男子上門。如果男方離家數月沒有音信,女方可以另找配偶。夫婦死去,不管年紀多大,都要辦離婚手續,手續簡單,將一對蠟燭放在亡者棺上,即表示與死者離異。 祭祀 傣放禁忌很多。客人、長輩、男子居下時,婦女不和早樓。男人所用衣物和工具,婦女不得過。媳婦不能與公公、叔伯直接傳遞東西,必須傳遞時,媳婦要把傳遞的物品放在桌上或適當的地方,再請公公、叔伯去取。男女相遇,女的讓路於下方。路遇公婆,媳婦要把裙子拉緊躬身讓路。祭龍時,外族人不能參加祭典;參加祭典者不能抽菸,不得講外族話,不得作農活,不得帶一枝一葉進村寨。住房正中的柱子不能靠。勐拉普洱上、中、下三寨,入佛寺時須脫鞋,不許摸小和尚的頭。客人上竹樓禁坐火塘上方及跨火塘,不能入主人臥室。
傣族,現有人口102.5萬。傣族主要聚居在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其餘分佈在雲南各縣市。傣族自稱“傣仂”、“傣雅”,後定名傣族。 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傣文為傳統的拼音式文字。 傣族信仰小乘佛教。 傣族歷史悠久,公元前1世紀漢文史籍就有關於傣族先民的記載。公元前109年,漢武帝設定益州郡,傣族地區屬益州郡管轄。公元69年,傣族地區屬永昌郡。至明清兩代,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廢除世襲土司,改由臨時官員(即流官)統治的“改土歸流”政策起,傣族地區漸歸朝廷直接統治。民國時期在傣族地區成立了縣,設定了局。 傣族人居住的竹樓是一種幹欄式建築。竹樓近似方形,以數十根大竹子支撐,懸空鋪樓板;房頂用茅草排覆蓋,竹牆縫隙很大,既通風又透光,樓頂兩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樓分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飼養牲畜,堆放雜物,也是舂米、織布的地方。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無領對襟袖衫,下穿長管褲,以白布或藍布包頭。傣族婦女的服飾各地有較大差異,但基本上都以束髮、筒裙和短衫為共同特徵。筒裙長到腳面,衣衫緊而短,下襬僅及腰際,袖子卻又長又窄。 傣族人以大米為主食,最具特色的是竹筒飯。其製作方法是將米裝進新鮮的竹筒後加水,放在火上燒烤,吃起來清香可口。普洱茶是雲南西雙版納的特產,在唐代就已遠銷中國各地,清代時遠銷東南亞及南亞,現已進入日本和西歐等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成為中外馳名的名茶。 傣族有自己獨特的歷法。傣歷和公曆紀元相差638年,即公曆的639年為傣曆元年。傣歷的年是陽曆年,月卻是陰曆月。傣歷分為三季,一至四月為冷季,五至八月為熱季,九至十二月為雨季。 傣族人民十分喜愛詩歌,尤其是敘事長詩。敘事詩《召樹屯與楠瑪諾娜》、《娥並與桑洛》等作品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 傣族舞蹈種類很多,動作及內容主要模擬當地常見的動物的活動,在此基礎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來源於孔雀優美動作的模仿,也來源於傣族美麗動人的傳說。著名舞蹈家刀美蘭因表演孔雀舞而聞名中外。 潑水節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日。潑水節是傣歷的新年,節期在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間,相當於公曆4月。潑水節這一天人們要拜佛,姑娘們用漂著鮮花的清水為佛洗塵,然後彼此潑水嬉戲,相互祝願。起初用手和碗潑水,後來便用盆和桶,邊潑邊歌,越潑越激烈,鼓聲、鑼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潑水節期間,還要舉行賽龍船、放高升、放飛燈等傳 統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特產非常豐富,僅水果就有110多種,這裡動植物品種繁多,是有名的“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1991年西雙版納國家自然保護區正式向外界開放,人們可以親身遊歷大自然的寶庫,體味濃郁的亞熱帶風情。 傣族風俗 西雙版納傣族信奉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南傳上座部佛教傳入後,原始宗教的信仰仍保留下來。傣族先民早期認為,世間萬物,包括人和動物、植物,以至一切無生物都有靈魂,而且靈魂是不死的,它可以離開物而存在。認為生病是靈魂受到了某種傷害;而死亡,則是靈魂離開肉體不再回來了。人們出於對各種疾病和災害的恐懼,也出於對制服病痛,戰勝災害的強烈願望,力圖透過招魂(也稱叫魂)把受到傷害或遊離了的靈魂招回來。不僅可以為人招魂,也可以為家畜家禽和穀物等招魂。 西雙版納傣族替人招魂的主要方式有“喚歡龍”(招大魂)、“喚歡囡”(招小魂)、“菲歡”(換魂)和“喚歡南朗”(招黑姑娘魂)四種。替家畜家禽和莊稼招魂的主要有“喚歡為懷”(招牛魂)、“喚歡蓋”(招雞魂)和“喚歡毫”(招稻穀魂)等 三種。 據調查,西雙版納傣族共有81種招(叫)魂方法。他們認為,人身上有32 個大鬼,92個小鬼。只要其中某一個鬼魂受到傷害或離開人體,人體的某個部位就會生病,甚至死亡。為了治病,就要用81種招魂方法中相應的一種來招魂。所有叫魂方式中,最著名的是“喚歡南朗”,即叫黑姑娘魂,它有長篇叫魂詞 。 招魂儀式因地區而異:有的地區,要請村寨中專門負責祭祀的波佔來唸誦叫魂詞招魂;有的地區,由年邁的家長來進行。替人招魂有招魂詞,例如招“兒女魂”的招魂詞是這樣的:“今天是吉祥的日子,我來把魂叫。魂啊魂,爹媽愛的魂,別去躲在山洞獨自悲哀,別去躲在河邊眼淚汪汪,別鑽進樹林草棵,別去鑽在牛馬身上。頭魂要回到頭裡住,牙魂要回到牙里居,耳魂眼魂要回到頭上來,皮魂要回到人身上,腳魂不要到處奔走。32魂要今天回來,92魂要今天回來!所有的魂啊魂,今天要集中,父母親要給你們拴線。撒!魂回來了!”叫谷魂、牛魂、雞鴨都有一套禮儀,也有固定的叫魂詞。 除了招魂禮儀,西雙版納傣族還有一套喪葬禮儀。傣族傳統的葬法是土葬和火葬,火葬較為普遍。 以前,傣族內部有嚴格的等級區分,不同等級人對“死”的叫法不同,墓地不同,葬法也不同。家中死了人,首先是報表。家中有人死了,要立即通知全寨鄉親及親戚朋友。鄰居和親友們聞訊趕來後,立即分頭做各種喪葬的準備工作。 家中人要抓緊時間給死者沐浴更衣,若死者是男性,還要剃光頭髮。洗浴後,給死者穿上兩套新衣服,裡面一套最好是白衣白褲。 接著要請寺廟的僧 侶為死者誦經超度,親屬哭喪。接下來是先擇出殯的吉日和選擇墳地。選擇墳地要根據死者的身份地位,到規定的墳山用拋雞蛋法確定墳地。 最後是按擇定的吉日出殯和火葬。出殯那天,要把竹樓清掃一遍。搬開火塘上的鐵三角架,將火灰清掃乾淨。再把死者生前的生活用物清理出來,或火化或丟進江河讓水沖走。同時還要用一隻砂堝、一個布袋,裝上穀物種子送到墓地,以供死者靈魂到陰間去播種。 出殯時,僧侶和尚走在前頭,為死者引路,親友及寨人排成長隊跟在遺體後面。提砂堝、布袋的人到達墓地後,迅速返回家中,重新安放火塘上的鐵三角架,重新點燃塘火。送葬隊伍要敲鑼打鼓,鳴放火槍,以示隆重。到達墳地後,大多數送葬者即可返回,留下數十名壯年男子挖坑掩埋或火化遺體。送葬結束後,還要請僧侶誦一部《芒嘎拉》經文,送家神家鬼。至此,喪事才算辦完。 若是夫妻中的一方死去,還要舉行一個斷絕夫妻關係的儀式:生者取來一條栓有檳榔的白線和一對蠟條。自己握住線的一端,另一端系在死者的棺木的或抬屍板上。一位長者將白線從中間斬斷,就表示斷絕了夫妻關係。之後,男的可以重娶,女的可以改嫁,不受約束。 婚禮 傣族是一夫一妻制的個體家庭,一般有父母和子女兩代,也有祖孫三代同堂的。兒女長大結婚以後,便與父母分居另立家庭。父母大多隨幼子或幼婦女同住,家庭財產由幼子女繼承,幼子女負責贍養父母;已分居的兒女也可以得到部分財產,數量很少。家庭中男女平等,經濟獨立, 婦女在結婚前就開始有個人積蓄,結婚帶男方家的財物一旦離婚可以攜帶回孃家;男方到女方家上門期間,若夫妻關係破裂,男子也可以搬著自己的東西回父母處。寡婦可以改嫁,也可以招男子上門。如果男方離家數月沒有音信,女方可以另找配偶。夫婦死去,不管年紀多大,都要辦離婚手續,手續簡單,將一對蠟燭放在亡者棺上,即表示與死者離異。 祭祀 傣放禁忌很多。客人、長輩、男子居下時,婦女不和早樓。男人所用衣物和工具,婦女不得過。媳婦不能與公公、叔伯直接傳遞東西,必須傳遞時,媳婦要把傳遞的物品放在桌上或適當的地方,再請公公、叔伯去取。男女相遇,女的讓路於下方。路遇公婆,媳婦要把裙子拉緊躬身讓路。祭龍時,外族人不能參加祭典;參加祭典者不能抽菸,不得講外族話,不得作農活,不得帶一枝一葉進村寨。住房正中的柱子不能靠。勐拉普洱上、中、下三寨,入佛寺時須脫鞋,不許摸小和尚的頭。客人上竹樓禁坐火塘上方及跨火塘,不能入主人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