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Zh天邊雲
-
2 # 梓元小維
作為女子,按照老例兒,我的名字是不會被寫在家譜上的,所以我也就沒有機會見過跟我相關的家譜,只是聽父母分別說起過。
母親這支的家譜,據說是一塊很大很大的有圖有文字的幔布,最上面的老祖宗是有畫像的,是第一代從外地搬到山西的先祖(大約也就一兩百年前的人),其他各代便只有名字,沒有畫像了,但女子不在其列。家譜是各分支長子家輪流保管,一家一年。每年大年三十的時候,她們老趙家的大小男丁們就會齊聚到保管家譜的族人家。把家譜從房頂上直接垂下來,一直鋪到地面上,然後老少爺們們按照輩分依次排開,由家中族老帶領著上供,磕頭。我母親年幼時也曾經爬門縫看過,說三十多號人,擠在一個院子裡,甚是壯觀。祭拜之後,就會將族譜摺好,放在供桌上,大年初三還是初五的時候,原班人馬重新操練一次,然後就會傳給下一家保管。
父親這邊的族譜,在他在世的時候說過一次,隱約記得是像書那樣的一個存在,是從光緒年間開始的。總之,是儲存在隔壁村裡的號稱是定居當地的老祖宗長子這一脈的手裡。同樣的,也是每年三十,父親兄弟幾個會跟叔伯大爺們一起去隔壁村那戶人家家裡去拜祖先,閱家譜。只記得,父親曾驕傲的說,那上面記載的遠祖是一位在南北朝做過宰相的人。當時年幼,還竊竊的想,那麼大的官的子孫,怎麼家裡這麼窮呀。長大後,聯絡山西本地歷史,猜測,如果父親所說屬實,我怕是還有些鮮卑族的基因的吧。上學期間,還曾經去查過,發現確有一位北魏宰相後人改漢姓後姓氏與我相同。但是其並不著名,生平事蹟也沒查到。當時還有心的記下了他的名字,結果後來竟然給忘掉了,私下想來,可能是認錯了。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自家人總應該是有緣份的吧。
-
3 # 德慶梁氏
原立公:
明朝定遠大將軍鎮守蒼梧。
原籍江南省蘇山縣人氏。
於元未明初年攜次仔宗裕由江南來粵至德慶遂居焉而公墳墓其甚遠江南與否俱未可知世數;
自宗裕公為始。
始祖: 梁宗裕:
字少宇,號似遇,明朝大學生,
隨父官遊蒼梧,樂德慶山水,遂居焉初居城外演浜坊(即高街口)
一世宗裕公乃原立公次仔取王氏為妻,
居州城東門外公隱居樂道,不求聞達王太君事,故至孝灌園,矣佐甘肯
逝世後與妻同葬於雞扒石(食)寶地葬之不可考墓始修於明朝萬曆卅年,重修於清乾隆五十年。
-
4 # 外國那些小事兒
我的家譜是從明朝開始的,那時候中國東西人口密度差異較大,因此組織了一場人口大遷徙,我的祖輩是從山西洪桐縣遷到山東的,家譜也是從那時開始。
-
5 # 使用者楊緒成
我姓楊,安徽六安先生店人。我家現在的家譜是我們的始祖楊道山,明朝崇禎十三年(164O年),從合肥大興(現在瑤海區)遷到六安龍穴山黃大塘,至今己有380年。我們是弘農郡,四知堂,東漢太尉楊震後裔。
回覆列表
我家最早家譜宋朝端宗時就有,後有很多續寫。遂寧張姓為本宗,儲存了歷代族譜,我族有道光四年(1826年)所續族譜。其序言載:“我姓歷史久遠,唐虞三代世有其人。"譜書記有六百餘人。在此譜基礎上,2010——2018年,我主持併為主編又續寫了一部,計52萬字,七千餘人。
現國家定義家譜是中華文華的一部份,我家這譜也算是對中國文化的貢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