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24478402265

    九曲黃河滾滾而來,橫穿濱州,奔流入海。黃河濱州河道自公元1855年開始行河。為控制河道遊蕩,自1857年開始先後修建了42處險工。隨著時間的推移、河道的演變及兩岸大堤的加固,部分險工連線或脫險,數量減少為現在的16處,壩岸713段,工程長度30.737公里(其中有兩處險工早已脫險,分別是惠民楊房和薛王邵險工,共66段壩,長度2.412公里)。它們與兩岸大堤、控導工程一起,構成了堅固的防洪工程體系。梯子壩險工就是其中最著名的險工之一。梯子壩險工位於黃河下游右岸鄒平河段中部,為單一的挑水壩,呈“丁”字型。現壩基長1640米,壩身高 27.8米(黃海高程),壩頂寬10至15米, 7段護砌石壩,長372米,系歷年加修、續建、改建而成,是目前黃河上最長的險工壩岸,被譽為“黃河險工第一壩”。梯子壩險工始建於清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當時是為保護下游11公里處的齊東縣城而建。始建時,壩基長2000米以上,高寬與大堤相似,壩基前端修做一段亂石壩和一段柳壩裹護。此壩直插河心,意在挑溜北移。此後,以上附近河段左岸濟陽小街至惠民唐家河道南移,梯子壩險工壩頭攔河愈顯突出。公元1892年,前端壩頭全被衝跨,壩基塌去約400米,河道主溜直衝齊東縣城,導致該縣城於當年塌入河中,成了河道主槽。左岸的榆林險工脫險,而右岸的劉家圈村一夜之間由河南岸變成了河北岸。所以,多少年來,當地一直流傳著“修了梯子壩,齊東老城照毀滅”之說。據《鄒平縣誌》記載:“齊東縣城面積約72.47畝,元朝憲字二年(1252年)以齊東鎮立齊東縣。該縣城址瀕臨黃河主河槽南岸,因屢遭水患,1892年(清光緒18年)黃河大漲水,縣城被灌,官屬民舍商家淹沒殆盡。知縣王儒張稟請省屬獲准遷城,1893年(清光緒19年)由知縣康鴻達奉命將齊東縣城遷至現在的鄒平舊戶鎮。”1958年,齊東縣撤消,大部歸鄒平縣管屬,少部歸高青縣管屬。翌年(公元1893年),在被沖塌的壩基前端重新修建了兩段壩(今1、2號壩)裹護,其位置至今未變。1947年黃河歸故後,上游河勢顯著變化,濟陽的谷家大堤因靠溜修築險工,使梯子壩前端頂衝主溜並在此以上形成回溜,沖刷2號壩以上壩基,當年續建了3、4號兩段(今3號壩)秸埽防護,1948年又續建了5號(今4號壩)磚壩和6、7、8號(今5號、6號)秸埽。1958年特大洪水,水位高、溜急面寬,1號壩下角後潰,遂加修副1號壩。至此,裹護長度穩定了下來。經逐步改建加固,原來磚壩和秸埽以石壩代替,成為現在的狀況。1949年至今,隨著上游小街子險工溜勢逐年下延和左岸坍塌,梯子壩吃溜逐漸由強變弱,較大洪水時,一般靠邊溜或大邊溜。梯子壩的修建,對於防止險工壩以下灘岸坍塌,保護灘內村莊起到了重要作用。該工程建成的百多年來河勢、河道變化很大,採取的相應工程措施也很多,如與之聯接的官道控導工程(始建於1967年,工程長度2250米,30段壩,護砌長度2397米)共同發揮控制作用,穩定了以下一定距離的河勢和河道。經過近些年來、尤其是近幾年來的大力建設,梯子壩險工成了一處優美的風景區。冬季雪松翠柏墨綠,春夏秋季花草樹木斑斕鬱蔥,加上幾尊不鏽鋼雕塑和三幢歐式樓房點綴襯映,風景秀麗,景緻迷人。2005年,該險工被劃入鄒平名勝景觀遊覽線,每年接納遊客數萬人。2008年,鄒平河段標準化堤防建設完成,堤防綠化美化和配套建設及淤背區果林開發大力實施,這裡將成為風光無限,極其靚麗的景觀線和景觀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擅長英文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