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樂師終極智慧
-
2 # 幻境少年
我們老家有個說法,碗裡最後的那點飯是福底,福氣都在哪裡了,吃乾淨會有福氣,剩下福氣就沒了。現在想想,這大概是人們對吃飯不好好吃的小孩子的一種嚇唬方式,就和晚上不睡覺會被狼叼走一個意思。
現實中吃飯剩一口,無非有以下幾種原因:
1.家鄉習俗原因,比如留下最後一口,寓意下次還有,不會一次吃沒了。
2.個人習慣原因,可能小時候養成的習慣,現在已經改不掉了。
3.可能真的吃飽了,實在吃不下了,再有就是飯還有菜已經沒了(手動滑稽)。
-
3 # 新際來客
看了別人的回答,覺得很可笑。什麼剩一口飯是應該的,什麼表示吃飽了,什麼減肥,什麼年年有餘。1乘一點表示吃飽了,主人家會不會覺得煮的飯菜不胃口。2什麼減肥乘一口,你乘半碗飯,或稱重吃多少。3什麼年年有佘,藉口,國家注重節約糧食。光碟行動。很多大學已經開始行動。應該幼兒園開始。我小時候經常剩飯,老人就說不吃完米粒,臉上就會長豆豆,麻子。從那以後我都是把碗舔乾淨。長大了現在有的吃了,不幹活吃一碗米飯,幹活吃二碗米飯。
-
4 # 凹凸體
先說說我自己吃飯的時候,一碗飯吃到最後就必須得吃得一乾二淨,不管是什麼米飯也好,麵條也罷。這和我自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關。我媽媽小的是捱過餓,吃過樹皮,甚至是土。所以她深知糧食的重要性,因此從小對我的吃飯教育就是浪費糧食遭天譴,不能剩飯,即使剛開始有剩下的時候,媽媽也會把它吃乾淨。
後來參加工作的時候,和朋友同事出去應酬,才發現多數人吃飯都是留一小口在碗裡,盤裡。後來,我才知道一直以來,都是對這個現象存在的一種誤解。實際上,那麼點飯,用不上一口就能吃進去。為什麼非得剩下一小口呢?
有同事過後和我說,留底是為了好看,也是想向一起吃飯的人合作伙伴傳達一個訊息,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我不知道這種解釋,是不是合情合理,但是我最後還是接受了這種說法。
-
5 # 血禪子
在古代有一個宰相,夜裡做夢,夢見一湖的鴨子,因為他平時就愛吃鴨肉,所以請算命先生算了一下,說這是他的福祿,他很高興。快五十多的時候又夢到了同樣的湖,湖裡孤零零的就剩兩隻鴨子了。找算命的先生,先生說,你福祿快盡要賞生勿罰,多吃素食。要把自己的福祿慢慢消耗。不要再浪費了。過了幾天他女兒來了,正好拿來兩隻烤鴨孝敬他,他心裡一下子驚了,自感壽祿已盡。就給家人交代了些事。沒過幾天就闔然長逝了。所以人生在世能吃多少飯就是自己有多長的壽祿,你浪費的飯也是在消耗你的壽祿。為人子女,為人父母,為人夫婦,從古到今,父母都會教育自己的子女不能浪費糧食,很少做父母的沒有說過。除了那些沒有父母的人吧?(當然這裡不是指孤兒,而是那些眼裡心裡都沒有父母的人。)有些人浪費糧食還浪費出文化,浪費出高尚尊貴來,當它們身為父母時,當它們百年後,子孫應該成蔭的祖德是什麼樣子呢?糧食是養身父母,連養身父母都那麼卑微,這不是做子女的不孝嗎?還指望那個人能通什麼人性?能好好的平等待人?看一個人最起碼得知道Ta對養身父母食物的態度,所以要交真朋友一定是在飯桌上交到的。要篩選出假朋友同樣也在飯桌上。
-
6 # 春天的蘭512
我小得時候家裡大人要求吃飯得時候要留下一小口,特別是在其他人家做客。後來一直都是這樣做得,吃得特別乾淨很不習慣。
-
7 # 逍遙公主23
吃飯少一口,活到九十九!就是告訴你少吃幾口,雖說剩下浪費,總比習慣吃飽要好多了。要記住,病從口入,少吃多活!
-
8 # 看盡洛塵花
我74年的,我覺得這個問題頭一次聽說。反正是我這個年齡的,如果碗裡面盛點飯。大人就說不要剩碗底子和要飯的一樣。
-
9 # 二尺厚的南牆
心裡想什麼其實很簡單,就是平平常常的“哎呀,又吃不完了!”
我個人剩飯基本都是在家裡,家裡吃飯基本都是老媽盛好了放桌上的,大部分我是吃不完的。
主要是老媽怕自己兒子吃不飽,就會多盛一些。
等我吃不動的時候又怕兒子吃撐了,就會說“兒子,吃不完就剩下,別為了一點飯把自己撐著。”
然後出門作客也是要留一些,不然主人以為你沒吃飽,防止一直添飯
-
10 # 熊嘉怡377
年輕的時候在單位上班,中午去食堂吃飯,剛剛開始買四兩飯,多了一些。後來買三兩,還是吃不完。二兩也吃不完,我才發現我只是習慣不吃完,跟飯的多少沒有什麼關係。這樣的習慣保持了一段時間,身材也保持得不錯。直到有一天,跟母親去廟裡,中午就是在那裡吃的,我也沒吃完,倒了。被別人說了一頓。當時還不以為意,覺得她有點大驚小怪的,後來我媽媽也說不能浪費糧食,從那以後,基本都是裝了多少就都吃完。在外吃自助餐時,從來不多拿,都是吃完不浪費。有些人喜歡拿好多,後來又吃不完浪費太多。一個人好的品質是不管是吃自己的還是吃別人的,都不會太浪費。內心不富足的人,在吃自助餐時會貪心。結果就是浪費,因為不是自己的,所以也不懂得珍惜。
回覆列表
我舉一個例子:有個老太太上了公交車,但是沒有位置,除了司機,車上坐的都是年輕人。這個時候,司機看不慣沒人給老太太讓座,這個時候,司機會逼迫乘客讓座嗎?我認為是不應該,因為有人讓座是出於品德和修養,而不讓座也是人家的權利。
同理回到樓主所說的問題,我個人覺得並不是出於家長沒教好沒素質這一類原因而是因為自信。
在你吃飯的時候,隨著攝入量越多你會自然地降低邊際評價,直到最後一口..,這個是與味蕾相關。扔掉它會讓你有不再被(外部)食物控制的感覺(而內部感到滿足不再多吃)。概念是從“控制肥胖”中得來的,人們為了使自己保持自律,相信自己留下一兩口等同於可以控制自己的飲食,進而確保身體狀況處於可控範圍,有句話叫做病從口出。
不幸的是,如果碗變大了人們仍然會多吃,所以事實上,人們關注的更多是食物比例本身,而非自己的身體(能否控制自己行為),這便與當初欲進行自我約束的想法背道而馳了。自信是指對自己的一切感覺好。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自己可以做到留下一兩口這個行為,二是由於看起來少吃了從而不覺得後悔。將愉悅、自信與食物攝取聯絡在一起,以控制自己吃多少來掩飾想要控制別的東西的慾望缺失。
因為吃東西不是因為餓了,而是因為飯點到了,或者食物已經擺在面前,我們需要改善焦慮、壓抑、無聊的感受,加上味蕾在嚐鮮了以後邊際效果確實下降的很快,那麼到了最後幾口的時候吃東西其實已經無關痛癢了,不是為了解決飢餓,因此為了讓自己有能夠控制食物的power感,便不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