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沒問題222

    葉綠體分佈在植物莖和葉當中。

    1、葉綠體是質體的一種, 是高等植物和一些藻類所特有的能量轉換器。其雙層膜結構使其與胞質分開, 內有片層膜, 含葉綠素, 故名為葉綠體。

    2、葉綠體是含有綠色色素(主要為葉綠素 a 、b)的質體,為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存在於高等植物葉肉、幼莖的一些細胞內,藻類細胞中也含有。葉綠體的形狀、數目和大小隨不同植物和不同細胞而異

    3、在高等植物中葉綠體象雙凸或平凸透鏡,長徑5~10um,短徑2~4um,厚2~3um。高等植物的葉肉細胞一般含50~200個葉綠體,可佔細胞質的40%,葉綠體的數目因物種細胞型別,生態環境,生理狀態而有所不同。在藻類中葉綠體形狀多樣,有網狀、帶狀、裂片狀和星形等等,而且體積巨大,可達100um。

    4、葉綠體由葉綠體外被(chloroplast envelope)、類囊體(thylakoid)和基質(stroma)三部分組成,它是一種含有葉綠素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葉綠體含有3種不同的膜:外膜、內膜、類囊體膜和3種彼此分開的腔:膜間隙、基質和類囊體腔。

  • 2 # 黑漆漆的貓烏拉

    葉綠體存在於高等植物葉肉、幼莖的一些細胞內,藻類細胞中也含有。葉綠體的形狀、數目和大小隨不同植物和不同細胞而異。

    葉綠體的作用:

    1、葉綠體是由雙層膜圍成的細胞器,兩層膜之間的空隙平均約為20nm。葉綠體內部有基粒和基質。基粒懸浮在基質中,由許多疊置成摞的扁囊和管網構成.扁囊和管網稱為類囊體.。

    2、類囊體膜中含有葉綠素,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基地。葉綠體中的類囊體結構,使膜片層的總面積大大超過了葉綠體的面積。

    3、類囊體膜上還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以及蛋白質,其中主要可分為兩類,一類為直徑12nm的方形顆粒,系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P羧化酶)。RuBP羧化酶大部分存在於基質中。另一類顆粒呈五角形或六角形,直徑約為10nm,系偶聯因子Ⅰ(CF1)顆粒。CF1因子具有ATP酶活性,在光合磷酸化中可催化ADP磷酸化為ATP。但CF1因子對能量傳遞抑制劑寡黴素不敏感,其酶活性不為寡黴素所抑制。以上兩種顆粒均由蛋白質組成,均系類囊體膜的外在蛋白。

    4、類囊體膜中還嵌插有和光合作用有關的葉綠素--蛋白質複合物顆粒。其中大量的直徑小於14nm的小顆粒具有光系統Ⅰ的活性,大於14nm的顆粒數量較少,具有光系統Ⅱ的活性。光系統Ⅰ分佈在基粒類囊體和基質類囊體上,光系統Ⅱ主要分佈在基粒類囊體上。類囊體膜中光系統Ⅰ和光系統Ⅱ的分佈在光合作用的電子傳遞和ATP、NADPH的產生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秦始皇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