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tkilr1462

      使至塞上  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選候騎,都護在燕然。  [詩文註釋]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邊塞。  單車:形容輕騎簡從。  問邊:慰問邊士。  屬國:秦漢時官名典屬國的簡稱,詩中指作者本人。當時作者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塞慰得勝將士。  居延:城名,屬涼州張掖郡,在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境內。指已歸附的少數民族地區。  徵蓬:被風捲起遠飛的蓬草,自喻。  長河:指黃河。  蕭關:古關名,是關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衢。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縣東南。  候騎:擔任偵察、通訊的騎兵。  都護:邊疆的統帥正率兵虎據燕然,鎮守著祖國的西北邊陲。  燕然: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的杭愛山,這裡代指前線。  [作者簡介]  王維,字摩詰,唐代詩人,畫家,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他的詩現存不足400首,其中以描繪山水田園和歌詠隱居生活一類成就最大。王維的大多數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閒居生活中閒逸蕭散的情趣,或靜謐恬淡,或氣象蕭索,或幽寂冷清,他也有反映軍旅和邊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寫景佳句廣為歷代傳誦不衰,如極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人們常用“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來評論詩人兼畫家王維的作品。這兩句出自蘇軾的名言,的確抓住了王維的藝術特色,可算是不易之論。  [背景介紹]  開元二十五年(737)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戰勝吐蕃,唐玄宗命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訪軍情。這實際是將王維排擠出朝廷。這首詩作於赴邊途中。《使至塞上》描繪了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表現了詩人對不畏艱苦,以身許國的守邊戰士的愛國精神的讚美;本詩敘事精練簡潔,畫面奇麗壯美。  [層次結構]  “單車欲問邊”,輕車前往,向哪裡去呢?“屬國過居延”,居延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遠在西北邊塞。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詩人以“蓬”、“雁”自比,說自己象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塞”,象振翮北飛的“歸雁”一樣進入“胡天”。古詩中多用飛蓬比喻漂流在外的遊子,這裡卻是比喻一個負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寫詩人內心的激憤和抑鬱。與首句的“單車”相呼應。萬里行程只用了十個字輕輕帶過。  然後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進行刻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最後兩句寫到達邊塞:“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將官,偵察兵告訴使臣:首將正在燕然前線。  詩人把筆墨重點用在了他最擅勝場的方面——寫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見數行歸雁北翔,詩人即景設喻,用歸雁自比,既敘事,又寫景,一筆兩到,貼切自然。  [名句賞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這段話寫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一個“大”字,形象描繪出邊疆沙漠的荒涼與浩瀚,那裡寬闊無邊沒有什麼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下面一個“直”字則表現出了他的勁拔和堅毅之美。那荒漠上沒有任何山巒林木,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得用“長”來形容才算準確。另外,落日本來給人是一種悽楚蒼涼的印象,而在此處詩人卻把它寫“圓”了,便給人以親切溫暖之感。詩人不僅實寫了沙漠的景象,而且還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融入到廣闊的自然環境中去,正如王國維所評價的那樣,這是“千古壯觀”的名句。  [寫作特色]  這首詩敘事直白平實,語言簡單樸素,內容明晰易懂。作者奉使出徵,獨當重任,以徵蓬、歸雁自比,點出春行之時令,寓悲涼之情於壯美之色中,大漠奇觀,非“孤”、“圓”不能形容,勁拔而蒼茫,溫暖而感傷,寫景壯觀,氣勢流暢,無怪《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香菱學詩亦細味其趣,以為再無“孤”、“圓”更有情有理的兩字。可見其對仗之工,用字之確。  [相關連結]邊塞征戰詩歌選錄  1塞下曲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並客,皆共塵沙老。  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  2漁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  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3夜遊宮•記夢寄師伯渾陸游  雪曉清笳亂起。夢遊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  睡覺寒燈裡,漏聲斷、月斜窗紙。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4從軍行七首(其五)王昌齡  大漠風塵日色昏,  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洮河北,  已報生擒吐谷渾。  5雁門太守行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pu風扇智慧調節要怎麼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