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443832395706

    對牛彈琴的故事:

    戰國時代,有一個叫公明儀的音樂家,他不僅能作曲還能演奏,而且七絃琴彈得非常好,彈的曲子優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人們很敬重他。

    公明儀不但在室內彈琴,遇上好天氣,還喜歡帶琴到郊外彈奏。有一天,他來到郊外,春風徐徐地吹著,垂柳輕輕地動著,一頭黃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吃草。

    公明儀一時興致來了,擺上琴,撥動琴絃,就給這頭牛彈起了一首十分高雅的樂曲《清角之操》。彈了一陣,老黃牛卻無動於衷,仍然一個勁地低頭吃草。

    公明儀想,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應該換個曲調,就換了個流行的小曲兒彈。可老黃牛仍然毫無反應,繼續悠閒地吃草。 公明儀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領,彈奏了一首最擅長的曲子。

    這回呢,老黃牛偶爾甩甩尾巴,趕著牛虻, 低頭還是悶不吱聲地吃草。 最後,老黃牛慢悠悠地走了。換個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儀見老黃牛始終無動於衷,很是失望。

    就有人勸他說:你不要生氣了,不是你彈的曲子不好聽,是你彈的曲子不對牛的耳朵啊。最後,公明儀也只好嘆口氣,抱琴回去了。

    擴充套件資料:

    對牛彈琴出自牟融作品 《 牟子理惑論 》講述了戰國時公明儀——一個自幼極有天賦的音樂家為牛彈琴的故事。

    故事很直觀地說明了一個道理:如果自己發出的聲音和所說的話語,是對方壓根不感興趣或者聽不懂的內容。

    那麼,不論我們反覆說個千百遍,對方一定是待裝作不認識、不理解、不明白。說明了不管在做任何事情,都必須看物件。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後人用對牛彈琴這個成語,比喻向不懂道理的外行人講高深道理是徒勞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九貼敷一共可以貼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