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47861259306

    眾所周知,在盛夏酷暑的日子裡,高溫環境對人體是個嚴峻的考驗,而每個人的熱耐受能力的大小,決定這個人能否適應高溫的環境。研究表明,獲得或提高熱耐受能力的最佳方法是進行耐熱鍛鍊,即在逐漸升高的氣溫下進行鍛鍊,以達到適應更高溫度環境。

    許多實驗證實,人體的熱耐受能力與熱應激蛋白有關,而這種熱應激蛋白合成的增加,與受熱程度和受熱時間有關。經常處於高溫環境中,熱應激蛋白的合成增加,使人體的熱耐受能力增強。以後再進入高溫環境中,人體細胞的受損程度就會明顯減輕。

    每天一小時耐熱鍛鍊

    何時開始耐熱鍛鍊呢?從初夏開始。中國南北氣候差異很大,哪一個時段是初夏時節,各地肯定會有差別。不過,從中國大多數地區的氣候演變規律來看,每年的4月至5月,基本上都處於初夏時段。

    進行耐熱鍛鍊的方法也很簡單:每天抽出一小時左右進行室外活動,可根據天氣情況,進行散步、跑步、體操、拳術等鍛鍊專案。經過初夏的耐熱鍛鍊,盛夏來臨之時,即使室內氣溫在28℃~ 31℃,室外氣溫在36℃~ 39℃,人體也不會感覺太熱。

    活動量由小到大

    需要提醒的是,初夏的耐熱鍛鍊一定要處理好鍛鍊與出汗的關係。一般來說,耐熱鍛鍊的強度要達到出汗的效果。有些人在鍛鍊時怕出汗,稍出點汗就開始吹電風扇或洗澡,這樣肯定影響鍛鍊效果,還有可能受涼感冒。

    當然,出汗過多,對健康也不利。汗液流失過多,可造成人體血液流量減少,迴圈變慢,使得人體的散熱量減少,從而導致體溫升高。所以耐熱鍛鍊必須適度,必須“因天制宜,因人而異”。尤其氣溫較高、溼度較低時,稍一運動就會出汗,所以,鍛鍊前後要適當補水。年老體弱者在進行耐熱鍛鍊時,更要考慮自己的身體情況,活動量要由小到大,時間也要由短到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複式房子的面積是如何計算的,買複式和普通住宅有何明顯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