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健康科普小醫生
-
2 # 神經介入戴醫生
個人認為,與人自身的感覺有關,只有腦血栓了,才有明顯的症狀,才會到醫院,激酶類藥可以緊急溶解血栓,而在血管堵百分之七八十的時候,雖然已經很狹窄了,有好多人可能能夠耐受,故未引起重視,頂多服用阿司匹林等。
激酶類藥常用的就是尿激酶,本品直接作用於內源性纖維蛋白溶解系統,能催化裂解纖溶酶原成纖溶酶,本品對新形成的血栓起效快、效果好。本品還能預防血栓形成。本品影響體內纖溶酶活性,在靜脈滴注後,患者體內纖溶酶活性明顯提高;停藥幾小時後,纖溶酶活性恢復原水平。
所以最關鍵的還是重視疾病,預防為主,相信科學。
-
3 # DOCTOR劉
我是心腦血管方向的內科醫生!
激酶藥物的作用是啟用纖維蛋白溶解系統,使纖溶酶原變為纖溶酶,纖溶酶去溶解纖維蛋白,使血管再通。
然後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為什麼腦血栓血管未完全堵塞前不用溶栓藥。
拿不穩定心絞痛和心肌梗死來說!
不穩定性心絞痛是因為不穩定的斑塊破裂,導致破裂的斑塊處大量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血栓形成,引起動脈血管進一步狹窄,從而引發心肌缺血缺氧心絞痛發作,但是血小板血栓未完全堵塞血管!此時參與血栓形成的物質主要還是血小板(白色血栓),所以我們用藥更多是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而不用激酶類的溶栓藥物!
心肌梗死是由於血栓完全堵塞了動脈血管,動脈遠端完全失去血液和氧氣供應,導致心肌細胞壞死而發病。引起心肌梗死的血栓(混合血栓)成分不僅包括血小板,還包括大量纖維蛋白。所以此時使用的主要是激酶類藥物,用激酶藥物啟用纖溶酶去溶解纖維蛋白,使血管再通,並結合抗凝藥和抗血小板聚集藥,共同預防血栓的再次形成。
同樣的道理,腦血栓在未完全堵塞時,形成血栓的主要成分是血小板,這使主要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完全堵塞後血栓的組成成分是大量的纖維蛋白和血小板。這時候才使用激酶藥物結合抗血小板藥物!
提醒:不管是有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還是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長期堅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藥物和降血脂穩定斑塊的藥物,以防止斑塊破裂和血栓的形成。同時管理好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注意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
心腦血管的危險性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吸菸、高齡、缺乏運動等。
正確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低鹽飲食(每日鹽攝入<6g),少油膩飲食,低糖飲食,控制總能量,多吃新鮮綠色蔬菜和水果,適度運動,戒菸戒酒,穩定情緒,避免激動!
我是劉醫生談健康!
心腦血管疾病預防大於治療,希望透過我們的共同努力,能夠讓更多的人瞭解醫學知識,擁有健康生活,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
4 # 神外DuangDuang
應該說這個想法是好的 ,但現實臨床上目前是無法操作的。
所謂腦血栓,它是由於腦動脈在一定基礎上形成的血栓,而且這個是急性血栓,人體的凝血功能一旦啟用,這個血栓一旦出現就會迅速發展完全堵塞血管。
我們沒有辦法判斷它什麼時候就堵到百分之七,八十,或者說它的形成太快了,等有症狀考慮腦血栓時,就已經完全堵上了。
目前的溶栓,只對新鮮的血栓起效果,如果是陳舊性已經機化的血栓或者是掉落的一些贅生物栓子,是效果不好的。
我們平時如果做血管檢查發現的血管狹窄,它並不是急性血栓形成,大部分是動脈粥樣硬化,由於斑塊附在血管壁造成的管徑的狹窄。
對於這樣的狹窄,如果嚴重,在評估後可以介入手術行球囊擴張以及支架植入,如果是頸動脈還可以做手術切開血管行斑塊剝脫。
-
5 # 大腦梗知識
今天一個腦梗塞的病人吐槽,因為耽誤了時間,所以不能溶栓,所以這個手才不好的。她說,你們醫院檢查太慢了,耽誤了時間!她其實很運氣,雖然沒有溶栓,但是會走會說。
突然發現手腳不利索了,首先,需要明確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不是馬上就溶栓。如果是腦出血,那溶栓,腦出血會更嚴重。
那如果診斷是腦血栓,說明這個事情已經發生了,如果發現及時,木有禁忌症才可以溶栓。我的意思是,一般發現的時候已經是百分之百了。對於那些血管狹窄的人,根據程度不同,有些需要用藥預防發生腦血栓,有些血管嚴重的,需要血管外科介入。第二,溶栓是指的把血管裡的血栓化開,一般腦血栓的時候,因為斑塊破裂,血小板、纖維蛋白等聚集到破口處,形成了血栓,溶栓的時候就是把這塊地方的血栓溶了,恢復血液迴圈。綜上所述,發現的時候大部分就是腦血栓;溶栓藥,溶解纖維蛋白等。
回覆列表
激酶類溶栓藥都是注射製劑,用於治療心腦血管急性栓塞的溶栓搶救治療,因其出血風險極大,目前不做為栓塞類疾病的日常預防手段!
激酶類藥物溶栓需要掌握嚴格的適應症以及藥物劑量,因為這類藥物最大的併發症就是纖維蛋白溶解導致腦出血或內臟嚴重出血,可能危及生命!而急性栓塞發作時,靜脈激酶溶栓才作為一種冒險應用的搶救治療措施!
所以說,日常預防血栓栓塞建議在專業醫生指導下應用適量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藥,且需要定期監測凝血功能。最主要的預防措施應該是改善飲食及生活習慣(低鹽低脂低糖飲食、少肉多菜、忌菸限酒、多飲水、作息規律、適量運動、心情舒暢、避免情緒劇烈波動等),控制原發病(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