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海闊天空206387474

    一、德華人的兩面性

    19世紀,德國“鐵血宰相”的俾斯麥曾經對他的朋友說過“音樂總是讓我內心產生兩種對立的渴望:第一種是戰爭,第二種是田園般的寧靜”。俾斯麥的這句心理描述充分反映出了德國這個民族內心的衝突與矛盾。

    (一) 德華人的嚴謹

    說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嚴謹的民族一點也不為過,德國曆史上曾經出現過黑格爾、康德、馬克思和費爾巴哈等世界一流的哲學家,也出現過莫扎特、貝多芬和巴赫享譽世界的音樂家和愛因斯坦、高斯、萊布尼茨等成就卓著的科學家。

    一個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形成絕對是有脈絡可循的,德華人在哲學、數學、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領域的成就可以說與他們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有著很強的關聯。德意志思維縝密的一大表現就是德語對語法要求的嚴謹,語言嚴謹導致思維清晰,行事風格精準而理性。

    這也導致了現代德國以近乎苛刻的嚴謹態度和工業製造能力在世界精密儀器、汽車電子和化工裝置領域獨佔鰲頭。

    (二) “戰爭狂魔”

    說起德國就不免談起東德普魯士的軍國主義,是普魯士促進了德國的統一,建立了德國。同時,也是普魯士環顧四周強大的法蘭西帝國、哈布斯堡奧地利和俄羅斯先後發起了七年戰爭、三十年戰爭、三次王朝戰爭和兩次世界大戰,可謂是實打實的“戰爭狂魔”。

    正所謂“萬物皆有因,萬般皆有果”,德國在世界歷史舞臺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和給世界人民帶來的沉重災難都是有原因和有跡可循的。下面我們從德意志歷史文化和地理環境兩個方面對德國民族性格進行一一解讀。

    二、重視教育與契約精神的德國

    (一) 德國曆來重視教育與邏輯思維

    普魯士文化中自古就有王室重視教育的傳統,1717年,當時的普魯士國王開始在世界上第一個實行義務制國民教育。1807年德國著名的哲學家約翰·費希特在其演講中多次提出了“全民教育”的理念一次喚醒德意志人民的民族意識。

    1809年42歲的洪堡就職普魯士教育司司長並開展了近代教育制度改革,在此期間他發表了《文化和教育司報告》、《論柏林高等學術機構的內部和外部組織》,洪堡高等教育改革後,德國高等教育迅猛發展,從此形成了穩紮穩打,治學嚴謹的優良作風。

    18世紀,德國國民教育中注重思維能力與邏輯嚴謹的訓練,也正因此,德國哲學得到飛速發展。康德用哲學的視角探索大自然,黑格爾用邏輯解釋著世界。可以說康德引領了德華人走進哲學世界,康德追求的極致精準和嚴守紀律現在已經深深融入到了普通德國民眾的生活。

    (二)宗教信仰讓德華人普遍敬業

    從公元4世紀開始,日耳曼人開始走向了基督教宗教信仰體系,到了15世紀,當時的羅馬教會勢力龐大,佔據了德意志三分之一的土地,並且向普通民眾徵收多種稅務,搜刮民脂民膏,普通民眾需要向教會購買贖罪券用來清洗自己的罪行,死後才能上天堂,由此引發的德國民眾和教會矛盾日益尖銳。

    16世紀,一位名叫馬丁·路德的僧侶提出平民與上帝之間不需要教皇這一第三者的存在,贖罪券也根本沒有任何作用,新教改革運動開始,德國開始逐漸擺脫羅馬教皇的壓迫和控制。

    宗教改革運動強調信徒應該履行自己與上帝的契約,這直接促進了德華人的工作熱情。因為基督教教宗認為“人有原罪,工作就是為了贖罪。”

    馬丁·路德主張基督徒受到洗禮之後就為本教共同體的一部分,為了教會的正常運轉和自己的救贖,每個教徒都要依靠工作來維持自身身體的健康。宗教對於德國民眾的影響使得其人人敬業,自願服從教宗和世俗統治者的命令。這一特性最終導致了今天德國工業製造的細緻和嚴謹程度舉世聞名。

    三、素有“鐵血”之稱的德國

    (一) 氣候寒冷讓德華人變得嚴肅冷漠

    自然環境包含氣候和地理對一個民族的生活習性和品性產生著十分重要的影響。亞里士多德、柏拉圖和讓·布丹都曾經指出熱帶國家的人生而懶惰,缺少才智、崇尚自由,而寒冷地區的民族體格強壯,嚴肅冷漠,頗愛公平與正義。

    德國位於中歐地區,北部緯度較高,冬季異常寒冷且有面積廣大的冰磧地貌,中部為丘陵地形,南部為阿爾卑斯山脈。雖與地中海氣候的法國接壤,但是法德兩國尤其是與北德人性格截然不同。

    北部的德國氣候寒冷、土地貧瘠生活的艱難使得他們不會像富裕地區的人民那樣樂觀幽默,相反人們嚮往那種原始狀態中的殘暴與冷漠,這一特徵在諸多北歐日耳曼人的詩歌中多次提及,殘酷無情的品行會受到當地人們的崇拜。

    (二) 被強國包圍使其成為“德國戰車”

    開啟歐洲地圖,我們發現德國西部與法國接壤,東部毗鄰俄羅斯與波蘭,南部是歷史上的奧匈帝國,四面強敵的地理位置使得德華人永遠在入侵他國和被他國入侵的狀態之中。

    早在羅馬帝國時期日耳曼人就與斯拉夫人和凱爾特人併成為三大蠻族,而作為日耳曼人的一大分支,德華人繼承了其驍勇善戰,渴望征服的傳統。崇拜領袖,強調絕對服從是他們引以為傲的優秀品質。

    歷史上的普魯士開國皇帝腓特烈一世就熱衷於入侵鄰國,他建立了龐大精良的軍隊,積極參加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擴張領土,意圖稱霸歐洲。他的兒子威廉一世透過極為殘酷的手段訓練軍隊,在任內發動了奧法戰爭,自身實力迅速擴張。

    七年戰爭後,當時的普魯士在歐洲真正崛起為實力強勁的國家。此外,普魯士還出現了“鐵血宰相”俾斯麥,他分別在1864年、1866年和1870年透過主動發起對丹麥、奧地利和法國的戰爭最終統一了德國。

    俾斯麥強調順從和勇敢、榮譽與忠誠,他繼承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傳統,企圖利用德意志民族的民族情感最終建立“德意志世界帝國”。

    四、重新認識德國

    德國國徽是一隻紅爪紅嘴、雙翼展開的老鷹,鷹的特性是勇猛,德華人意欲用此來代表自己民族的力量與勇氣。與此同時,德華人制造出了賓士汽車、萊卡相機和朗格手錶等精密儀器來象徵著本民族的嚴謹細緻簡直是製造業的天才。

    但是,任何東西都要講求適度原則,理性和嚴謹發展到了極致往往就變成偏執與自負。

    沒錯,雖然表面上看德國民族性格一面是天才一面是瘋子,二者互相對立,但當追求完美與優秀開始變得狂熱,當德意志民族自封為高貴民族開始對猶太人進行種族清洗的時候,他們早已喪失了最後的理性,最終淪為歷史的罪人。

    那麼是什麼讓德意志民族自古以來歷經磨難,久經不衰?我們又可以從德意志民族身上學到什麼呢?

    首先德華人理性嚴謹的處事態度值得我們學習。德華人普遍嚴守標準與規則,德國對自己的政府公共消費實施“零容忍”原則,任何不必要的行政支出都可視為腐敗行為,不可容忍。

    此外,在工業製造領域,我們要學習德華人的匠人精神。殖民時期德華人在青島修築的基督教堂鐘錶至今仍然正常運轉,這無一不與其本身製造業的創新精神和嚴把質量與標準息息相關。最後,我們需要學習德國的勇猛和戰鬥精神。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農耕文明起家,勤勞與善良是我們的傳統美德。但是一個國家的強盛需要我們形成勇猛的作戰精神和強大的戰鬥力,中華民族和德意志民族一樣歷經佔領、分裂、反抗和民族統一的痛苦歷程,勤勞勇敢、果敢無畏的戰鬥精神在這個時代更是顯得彌足珍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英雄聯盟出了手遊,會不會成為全球第一的手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