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名】 大煮乾絲 【所屬菜系】 淮揚菜 【特點】 色彩美觀,乾絲鮮嫩綿軟,湯汁鮮醇。 【原料】 淮揚方幹100克。 熟雞脯絲50克、蝦仁20克、金華火腿15克、冬筍25克、豌豆苗10克、蝦籽5克。熟豬油25克、鹽10克、上湯300克。 編輯本段製作過程 (1)將方幹先批成薄片,再切成細絲,放入沸水缽中浸燙,瀝去水,再用沸水浸燙二次,撈出瀝水。 (2) 鍋置火上,舀入熟豬油,放入蝦仁炒至乳白色時,倒入碗中。 (3) 鍋中舀入雞清湯,放乾絲入鍋中,再將雞絲、肫、肝、筍放入鍋內一邊,加蝦子、熟豬油,置旺火燒15分鐘,待湯濃厚時,精鹽。加蓋再煮5分鐘,後離火,將乾絲裝入凹盤中,腕、肝、筍、豌豆苗分放在乾絲四周,上放火腿絲,撒上蝦仁即成。 製作提示 此菜需上湯約500克,如果沒有上湯可用高湯或清水代替。 編輯本段食品典故 “揚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絲堆細縷,熟銅菸袋臥長苗,燒酒水晶餚。” 大煮乾絲 上為清代惺庵居士《望江南》詞,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清代揚州的居民品嚐“加料乾絲”的情景,頗似一幅生動的風俗畫。淮揚菜中豆腐製品花色品種極多,“大煮乾絲”又稱“雞汁煮乾絲”,風味之美,歷來被推為席上美饌。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揚州地方官員曾呈上“九絲湯”以“寵媚乾隆”。“九絲湯”系用乾絲外加火腿絲、筍絲、銀魚絲、木耳絲、口蘑絲、紫菜絲、蛋皮絲、雞絲烹調而成,有時還外加海參絲、蛭乾絲或燕窩絲。又因豆腐乾本身滋味很薄,要想入味,必需借用滋味鮮醇的雞汁,多種佐料的鮮香味經過烹調,複合到豆腐乾絲裡,吃起來爽口開胃,異常珍美,令人食之不厭。現今大煮乾絲,比之“九絲湯”,已有了很大發展,以乾絲、雞絲為主,乾絲潔白,外加鮮蝦仁,綴以各種配料,稱為什錦乾絲,色彩美觀,其味更鮮。 “大煮乾絲”刀工要求極為精細,“鸞刀應俎,霍霍霏霏”,一塊白乾,廚師經加工可片成18片,切出的乾絲不僅整齊、均勻,而且其粗細不能超過火柴桿。大煮乾絲的佐料還要求按季節不同而有變化,春季,舊時用竹蟶入味,以海鮮增味;夏季宜脆,用脆膳絲與乾絲同煮,使菜餚幹香味爽;秋季用蟹黃,湯汁金黃,鮮味濃重;冬季宜用野蔬,嬌嫩翠綠,色彩和諧,增色添香。大煮乾絲不僅譽滿全國,而且被國外來賓譽之為“東亞名餚”。 由於“煮乾絲”、“燙乾絲”既富有營養,又味美、清淡,所以深受廣大顧客的歡迎。如今,到泰州的遊客,每每要點上一盤“大煮乾絲”或“燙乾絲”。有些老食客乾脆就是一壺香茗、一份乾絲,別的什麼也不要,足見乾絲的誘人魅力了。二零零八年,乾絲製作技藝,被泰州市政府批准為該市第二批非遺名錄。 編輯本段注意要點 大煮乾絲,是一道既清爽,又有營養的佳餚。乾絲,就是豆腐乾絲,大煮呢,就是放在許多水裡煮,這道看似容易的菜,其實並不簡單,乃是維揚菜系中的看家菜。此菜,鮮香撲鼻,火腿和開洋的鮮味滲入到極細的豆腐乾絲中,絲絲入扣,然而不見一滴油花,沒有一毫豆腥,乃是膾不厭細的代表作。 豆腐乾 挑選的學問可大,菜場裡一般有兩種豆腐乾,一種是淡褐色的,俗稱「茶幹」,另一種是白色的,俗稱「香乾」,這道菜要用的是香乾。香乾要挑形狀方整有彈性,顏色潔白微黃的,而且還要聞一聞,要有豆香而無豆腥的,才是上品;甚至可以在買的時候,掰開一塊看一看,質量好的香乾,斷面平整、均勻,而質次的香乾由於混入了豆渣,或是濾得不透,斷面參差不齊,一煮就爛,要不得。 買來的香乾看上去象是一塊小香乾迭在一塊大香乾上面,其實那是製作時候的壓痕,為了做成後分割方便。香乾先要切成薄片,術語叫「片」。批香乾之前,要把「大香乾」的四邊切去,使之變成一塊完整的立方體。批香乾是件非常有趣的事,也是練刀工的絕好機會,刀也挺有講究,最好用方的片刀,刀上可以先沾點水,或是用棉紙蘸油把刀面擦勻,這樣可以防止片出的香乾薄片沾在刀面上而弄破。批的時候,右手執刀,將刀橫放,刀面朝上,左手按住香乾,右手將刀隨著砧板平行的角度切入香乾,一刀到底,批出一片來。批的時候,注意刀面要始終和砧板保持平行,而且一刀就是一刀,要一氣呵成,不能拖泥帶水,否則批出的香乾厚薄不均。 將香乾片好之後,迭在一起切成絲,絲當然也是越細越好,一刀貼著一切,可以切上百來刀。這樣,一片香乾,就可以切出千來條幹絲,因此,三四片香乾便能製成滿滿的一碗。乾絲切好後,過水待用。 挑選火腿開洋 光有乾絲還不行,還要有火腿和開洋,火腿要用上方,只用瘦肉,也要切成極細的絲(關於火腿的挑選和使用,以前說到過,不再贅述),先淨待用。開洋,是將海蝦煮熟後,再曬乾,然去去殼製成的。好的開洋,色紅而亮,聞之有腥香,嘗之鮮而不澀,手摸上去,乾燥又有彈性;質量差的開洋,溼而鹹,有腥臭味,用手一捏即碎。開洋,各大南貨店均有出售,按質論價,從十幾元到上百元不等;開洋依等級、產地以及捕撈時間的不同,還有金鉤、春紅、秋紅、鴿子腳等稱法,當然,只有老饕才能分辨了。開洋上的殼,有時會沒有剝盡,可以用水稍浸後剝去。這道菜的開洋有兩種用法,如果追求口感的話,應該將開洋扯成絲;而要是想追求色面的話,就將開洋原只使用。 雞湯 大煮乾絲要有去了油的雞湯煮,湯要多,火要大,故曰「大煮」,等湯沸之後,放入乾絲,稍事攪散,再放入火腿絲和開洋絲,煮一個小時,加鹽即可裝盆。裝盆的時候,將乾絲、火腿絲和開洋絲撩出瀝乾湯汁,放在一個小碗裡以成形,然後將小碗倒扣在一個淺湯盆裡,掀去小碗,在陷起湯汗淋上,待盆底湯汁有一指深即可。 此菜鮮而不膩,淡雅而不落單調,若是嫌製作麻煩,也可以買厚百頁,叫攤主用壓面機絞成絲,便可省去片切香乾之煩,只是口感稍差,另外家中若無雞湯,可用清水代替,更顯清淡。
【菜名】 大煮乾絲 【所屬菜系】 淮揚菜 【特點】 色彩美觀,乾絲鮮嫩綿軟,湯汁鮮醇。 【原料】 淮揚方幹100克。 熟雞脯絲50克、蝦仁20克、金華火腿15克、冬筍25克、豌豆苗10克、蝦籽5克。熟豬油25克、鹽10克、上湯300克。 編輯本段製作過程 (1)將方幹先批成薄片,再切成細絲,放入沸水缽中浸燙,瀝去水,再用沸水浸燙二次,撈出瀝水。 (2) 鍋置火上,舀入熟豬油,放入蝦仁炒至乳白色時,倒入碗中。 (3) 鍋中舀入雞清湯,放乾絲入鍋中,再將雞絲、肫、肝、筍放入鍋內一邊,加蝦子、熟豬油,置旺火燒15分鐘,待湯濃厚時,精鹽。加蓋再煮5分鐘,後離火,將乾絲裝入凹盤中,腕、肝、筍、豌豆苗分放在乾絲四周,上放火腿絲,撒上蝦仁即成。 製作提示 此菜需上湯約500克,如果沒有上湯可用高湯或清水代替。 編輯本段食品典故 “揚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千絲堆細縷,熟銅菸袋臥長苗,燒酒水晶餚。” 大煮乾絲 上為清代惺庵居士《望江南》詞,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清代揚州的居民品嚐“加料乾絲”的情景,頗似一幅生動的風俗畫。淮揚菜中豆腐製品花色品種極多,“大煮乾絲”又稱“雞汁煮乾絲”,風味之美,歷來被推為席上美饌。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揚州地方官員曾呈上“九絲湯”以“寵媚乾隆”。“九絲湯”系用乾絲外加火腿絲、筍絲、銀魚絲、木耳絲、口蘑絲、紫菜絲、蛋皮絲、雞絲烹調而成,有時還外加海參絲、蛭乾絲或燕窩絲。又因豆腐乾本身滋味很薄,要想入味,必需借用滋味鮮醇的雞汁,多種佐料的鮮香味經過烹調,複合到豆腐乾絲裡,吃起來爽口開胃,異常珍美,令人食之不厭。現今大煮乾絲,比之“九絲湯”,已有了很大發展,以乾絲、雞絲為主,乾絲潔白,外加鮮蝦仁,綴以各種配料,稱為什錦乾絲,色彩美觀,其味更鮮。 “大煮乾絲”刀工要求極為精細,“鸞刀應俎,霍霍霏霏”,一塊白乾,廚師經加工可片成18片,切出的乾絲不僅整齊、均勻,而且其粗細不能超過火柴桿。大煮乾絲的佐料還要求按季節不同而有變化,春季,舊時用竹蟶入味,以海鮮增味;夏季宜脆,用脆膳絲與乾絲同煮,使菜餚幹香味爽;秋季用蟹黃,湯汁金黃,鮮味濃重;冬季宜用野蔬,嬌嫩翠綠,色彩和諧,增色添香。大煮乾絲不僅譽滿全國,而且被國外來賓譽之為“東亞名餚”。 由於“煮乾絲”、“燙乾絲”既富有營養,又味美、清淡,所以深受廣大顧客的歡迎。如今,到泰州的遊客,每每要點上一盤“大煮乾絲”或“燙乾絲”。有些老食客乾脆就是一壺香茗、一份乾絲,別的什麼也不要,足見乾絲的誘人魅力了。二零零八年,乾絲製作技藝,被泰州市政府批准為該市第二批非遺名錄。 編輯本段注意要點 大煮乾絲,是一道既清爽,又有營養的佳餚。乾絲,就是豆腐乾絲,大煮呢,就是放在許多水裡煮,這道看似容易的菜,其實並不簡單,乃是維揚菜系中的看家菜。此菜,鮮香撲鼻,火腿和開洋的鮮味滲入到極細的豆腐乾絲中,絲絲入扣,然而不見一滴油花,沒有一毫豆腥,乃是膾不厭細的代表作。 豆腐乾 挑選的學問可大,菜場裡一般有兩種豆腐乾,一種是淡褐色的,俗稱「茶幹」,另一種是白色的,俗稱「香乾」,這道菜要用的是香乾。香乾要挑形狀方整有彈性,顏色潔白微黃的,而且還要聞一聞,要有豆香而無豆腥的,才是上品;甚至可以在買的時候,掰開一塊看一看,質量好的香乾,斷面平整、均勻,而質次的香乾由於混入了豆渣,或是濾得不透,斷面參差不齊,一煮就爛,要不得。 買來的香乾看上去象是一塊小香乾迭在一塊大香乾上面,其實那是製作時候的壓痕,為了做成後分割方便。香乾先要切成薄片,術語叫「片」。批香乾之前,要把「大香乾」的四邊切去,使之變成一塊完整的立方體。批香乾是件非常有趣的事,也是練刀工的絕好機會,刀也挺有講究,最好用方的片刀,刀上可以先沾點水,或是用棉紙蘸油把刀面擦勻,這樣可以防止片出的香乾薄片沾在刀面上而弄破。批的時候,右手執刀,將刀橫放,刀面朝上,左手按住香乾,右手將刀隨著砧板平行的角度切入香乾,一刀到底,批出一片來。批的時候,注意刀面要始終和砧板保持平行,而且一刀就是一刀,要一氣呵成,不能拖泥帶水,否則批出的香乾厚薄不均。 將香乾片好之後,迭在一起切成絲,絲當然也是越細越好,一刀貼著一切,可以切上百來刀。這樣,一片香乾,就可以切出千來條幹絲,因此,三四片香乾便能製成滿滿的一碗。乾絲切好後,過水待用。 挑選火腿開洋 光有乾絲還不行,還要有火腿和開洋,火腿要用上方,只用瘦肉,也要切成極細的絲(關於火腿的挑選和使用,以前說到過,不再贅述),先淨待用。開洋,是將海蝦煮熟後,再曬乾,然去去殼製成的。好的開洋,色紅而亮,聞之有腥香,嘗之鮮而不澀,手摸上去,乾燥又有彈性;質量差的開洋,溼而鹹,有腥臭味,用手一捏即碎。開洋,各大南貨店均有出售,按質論價,從十幾元到上百元不等;開洋依等級、產地以及捕撈時間的不同,還有金鉤、春紅、秋紅、鴿子腳等稱法,當然,只有老饕才能分辨了。開洋上的殼,有時會沒有剝盡,可以用水稍浸後剝去。這道菜的開洋有兩種用法,如果追求口感的話,應該將開洋扯成絲;而要是想追求色面的話,就將開洋原只使用。 雞湯 大煮乾絲要有去了油的雞湯煮,湯要多,火要大,故曰「大煮」,等湯沸之後,放入乾絲,稍事攪散,再放入火腿絲和開洋絲,煮一個小時,加鹽即可裝盆。裝盆的時候,將乾絲、火腿絲和開洋絲撩出瀝乾湯汁,放在一個小碗裡以成形,然後將小碗倒扣在一個淺湯盆裡,掀去小碗,在陷起湯汗淋上,待盆底湯汁有一指深即可。 此菜鮮而不膩,淡雅而不落單調,若是嫌製作麻煩,也可以買厚百頁,叫攤主用壓面機絞成絲,便可省去片切香乾之煩,只是口感稍差,另外家中若無雞湯,可用清水代替,更顯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