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034263105702

    《後天》以一家人的故事為主線,以全球性氣象災難為背景,勾勒出了一幅震撼而唯美的災難史詩。影片講述溫室效應造成地球氣候異變,全球即將陷入第二次冰河紀的故事。北半球因溫室效應引起冰山融化,地球進入又一個冰河期,龍捲風、海嘯、地震在全球肆虐,整個紐約陷入冰河的包圍中。

    作為氣象學家在科考時遭遇了一次驚心動魄的冰裂,格陵蘭海浮標顯示氣溫驟降13℃,熱帶地區突降大雪,洛杉磯颶風,紐約海嘯……一切似乎都指向一場不可避免的大災變……

    災難中的一家人,在三個不同的地方,而迎接他們的,似乎都可以簡單的用這兩個字概括:死亡。

    咳咳,言歸正傳,今天是給大家講地理的,那麼第二部分,我們一起來看《後天》裡的那些地理事兒。

    | 冰芯 |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冰芯。

    冰芯,顧名思義,就是取自冰川內部的芯。在大氣中的物質會隨大氣環流而抵達冰川上空,並沉降在冰雪表面,最終形成冰芯記錄。冰芯形成由於氣溫低,積雪不融化,每年的積雪形成一層層沉積物,年復一年,從底部往上逐漸形成一層層的冰層,越向上年代越新。冬季氣溫低,雪粒細而緊密;夏季氣溫高,雪粒粗而疏鬆;因而,冬夏季積雪形成的冰層之間具有顯著的層理結構差異,宛如樹木的年輪一樣。

    影片最開始,講述主人公三人在極地採集冰芯的事,從影片中我們能瞭解到的是:這個冰芯一定不要出問題,不然老闆那裡有我們好看的;而實際上,從地理視角,冰芯有著諸多用途,比如:

    測量冰層厚度(這麼low X的想法只有100年以前的人才能想得出來);氣候環境變化研究(如最早的氧同位素率比較),這也是時下冰芯研究應用最多的領域,鑽探技術和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的有機結合,使得冰芯的採集變得不如以前那般艱難。20世紀末,Vostok冰芯使得南極冰芯記錄的氣候變化延伸到42萬年以前。21世紀初,EPICA計劃又使得南極冰芯記錄延伸到80萬年以前。

    在影片中,正是冰芯鑽探過程中的一次意外,給這場全球性的冰災做了一個鋪墊。

    | 從全球變暖到溫鹽環流 |

    為什麼鑽探冰芯會導致冰裂的形成?難道是打鑽打的太深?——片中給出的解釋是全球變暖。全球變暖,這個現在聽起來不痛不癢的詞,在2002年,可是在全球範圍引起廣泛討論的大事,當時社會各界的看法不一,有的說全球變暖了,也有人說全球實際上是在迎來一個冰期。而在這部電影中,則是由全球變暖帶來了冰期。

    極地地區的冰川消融,大量的淡水流入海洋,大家可能會想,這和冰期有什麼關係。要想了解這其間的秘密,就不得不說到溫鹽環流。

    在歐洲大陸的西邊,大西洋的東北區域,有一支自西南向東北流動的洋流——北大西洋溫鹽環流,它給歐洲帶去了溫暖溼潤的空氣和豐富的降雨,使北歐的冬天不至於那麼嚴寒,這支暖流也相似地影響到北美東北部,如果沒有它,那麼,北歐的冬天就會變得異常寒冷,不僅如此,北半球很大一部分地區的氣溫都要受到影響。這是因為,北大西洋溫鹽環流是全球洋流系統中很重要的一個成員,它的變化會打亂洋流格局。大西洋溫鹽環流,就像一條將熱能從赤道送往北大西洋的傳送帶:來自赤道的溫暖海水藉由沿岸的灣流不斷向北移動,途中海水釋放出熱量,逐漸變冷,再加上不斷的蒸發使海水的鹽度增加。因此,越往北海水越冷越鹹,因此也越重,最後終於在北大西洋沉入深海,而這部分原本溫暖的赤道海水也變成了又冷又鹹的北大西洋深層海水。至此,溫鹽環流繼續向南移動,沿南大西洋、南極洲流進印度洋,最終又回到赤道,完成所謂的“環流”。

    | 溫鹽環流到冰期形成 |

    我特地做了上面這幅圖來解釋溫鹽環流的這個過程(圖中為熱鹽環流,兩者意思相同)。之前說到極地的冰川融化了,而這融化的冰川,都是淡水,淡水的存在稀釋了冰川下海水的鹽分,鹽分降低使得密度下降,無法下沉。就這樣,溫鹽環流中斷了。

    來自赤道熱帶地區的暖流供給中斷,導致了北半球氣溫驟降,引發了一系列的災難……

    當然,電影最後還算是個大團圓結局,但是電影的震懾性是十分強烈的。面對全球性的氣候事件,即便是現在的我們,也無從招架,建立預警機制,促進人地和諧,切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防止地球毀滅,才能避免我們的明天變成“後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SQL建立表限制年齡,怎麼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