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乘除(+、-、×(·)、÷(∶))等數學符號是我們每一個人最熟悉的符號,因為不光在數學學習中離不開它們,幾乎每天的日常的生活也離不開它們.別看它們這麼簡單,直到17世紀中才全部形成.
數學加減乘除符號 法國數學家許凱在1484年寫成的《算術三篇》中,使用了一些編寫符號,如用D表示加法,用M表示減法.這兩個符號最早出現在德國數學家維德曼寫的《商業速演算法》中,他用“+”表示超過,用“─”表示不足.到1514年,荷蘭的赫克首次用“+”表示加法,用“─”表示減法.1544年,德國數學家施蒂費爾在《整數算術》中正式用“+”和“─”表示加減,這兩個符號逐漸被公認為真正的算術符號,廣泛採用.
以符號“×”代表乘是英國數學家奧特雷德首創的.他於1631年出版的《數學之鑰》中引入這種記法.據說是由加法符號+變動而來,因為乘法運算是從相同數的連加運算髮展而來的.後來,萊布尼茲認為“×”容易與“X”相混淆,建議用“·”表示乘號,這樣,“·”也得到了承認.
除法符號“÷”是英國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後來在英國得到了推廣.除的本意是分,符號“÷”的中間的橫線把上、下兩部分分開,形象地表示了“ 分”.至此,四則運算子號齊備了,當時還遠未達到被各國普遍採用的程度.
"加減乘除 (+,-,×(?),÷)等數學符號都是經過長期發展而形成的,到了17世紀, 才得到廣泛使用。 加法符號, 開始使用的是英文plus(加)的字頭p。在德國,使用了相當於英語“and”(和) 的詞“et”。隨著歐洲商業的繁榮, 寫“et”也嫌慢了, 為了加快速度, 把兩個字母連著寫, 因此“et”慢慢地變成了“+”。 減法也是同樣, 使用英文minus (減少) 的字頭m, 而它也是為了便於速寫, 逐漸變成了“-”。 在“+”號出現了100年左右後, 英國的奧特雷德首先使用了“×”作為乘號。據說乘法符號是根據加法符號得來的。因為乘法運算是從幾個相同數的連加運算髮展而來的。例如,13×5就是13+13+13+13+13。也就是說乘法運算是一種特殊的加法運算, 所以將加法符號“+”稍作變動,就變成了現在的乘號“×”。後來,萊布尼茲認為“×”容易與χ相混淆,建議用“?”作為乘號,這樣,“?”也得到了承認。但也有人覺得“?”容易與小數點相混, 仍堅持採用×號。 除法的符號“÷”是英國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 後來在英國得到了推廣。除的本意是分, 例如, 100個蘋果分給10位小朋友, 每人得多少,就是100÷10 。符號“÷”的中間的橫線把上、下兩部分分開, 形象地表示了“分”。但在德國, 萊布尼茲是使用“∶”代表除號, 一直沿用到現在。後來人們也用“∶”表示比, 因為比的含義和除的含義是一致的。"
加減乘除(+、-、×(·)、÷(∶))等數學符號是我們每一個人最熟悉的符號,因為不光在數學學習中離不開它們,幾乎每天的日常的生活也離不開它們.別看它們這麼簡單,直到17世紀中才全部形成.
數學加減乘除符號 法國數學家許凱在1484年寫成的《算術三篇》中,使用了一些編寫符號,如用D表示加法,用M表示減法.這兩個符號最早出現在德國數學家維德曼寫的《商業速演算法》中,他用“+”表示超過,用“─”表示不足.到1514年,荷蘭的赫克首次用“+”表示加法,用“─”表示減法.1544年,德國數學家施蒂費爾在《整數算術》中正式用“+”和“─”表示加減,這兩個符號逐漸被公認為真正的算術符號,廣泛採用.
以符號“×”代表乘是英國數學家奧特雷德首創的.他於1631年出版的《數學之鑰》中引入這種記法.據說是由加法符號+變動而來,因為乘法運算是從相同數的連加運算髮展而來的.後來,萊布尼茲認為“×”容易與“X”相混淆,建議用“·”表示乘號,這樣,“·”也得到了承認.
除法符號“÷”是英國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後來在英國得到了推廣.除的本意是分,符號“÷”的中間的橫線把上、下兩部分分開,形象地表示了“ 分”.至此,四則運算子號齊備了,當時還遠未達到被各國普遍採用的程度.
"加減乘除 (+,-,×(?),÷)等數學符號都是經過長期發展而形成的,到了17世紀, 才得到廣泛使用。 加法符號, 開始使用的是英文plus(加)的字頭p。在德國,使用了相當於英語“and”(和) 的詞“et”。隨著歐洲商業的繁榮, 寫“et”也嫌慢了, 為了加快速度, 把兩個字母連著寫, 因此“et”慢慢地變成了“+”。 減法也是同樣, 使用英文minus (減少) 的字頭m, 而它也是為了便於速寫, 逐漸變成了“-”。 在“+”號出現了100年左右後, 英國的奧特雷德首先使用了“×”作為乘號。據說乘法符號是根據加法符號得來的。因為乘法運算是從幾個相同數的連加運算髮展而來的。例如,13×5就是13+13+13+13+13。也就是說乘法運算是一種特殊的加法運算, 所以將加法符號“+”稍作變動,就變成了現在的乘號“×”。後來,萊布尼茲認為“×”容易與χ相混淆,建議用“?”作為乘號,這樣,“?”也得到了承認。但也有人覺得“?”容易與小數點相混, 仍堅持採用×號。 除法的符號“÷”是英國的瓦里斯最初使用的, 後來在英國得到了推廣。除的本意是分, 例如, 100個蘋果分給10位小朋友, 每人得多少,就是100÷10 。符號“÷”的中間的橫線把上、下兩部分分開, 形象地表示了“分”。但在德國, 萊布尼茲是使用“∶”代表除號, 一直沿用到現在。後來人們也用“∶”表示比, 因為比的含義和除的含義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