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詩人小草
-
2 # 驅除蟎蟲滅清妖
民族英雄孫殿英,躍馬揚刀入東陵。
弘曆狗頭懸碧樹,杏貞腐屍喂蒼鷹。
父發韃丘滌腥羶,子守黃陵衛漢廷。
至今神州猶稱頌,滿門忠烈孫殿英。
-
3 # 大獅
關於孫殿英臨死前所發生的故事,有兩個版本,一個版本跟題主所提的標題差不多,就是孫殿英在臨死前針對盜挖清東陵的事毫不後悔,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正確的。
而另一個版本則是說孫殿英十分後悔,後悔自己的所作所為,自己的貪慾致使文物和國寶毀壞和流落海外,自己是個民族罪人。
其實這兩個版本孰真孰假,後世人根本無從分辨,皇漢和明粉針對孫殿英挖墳掘墓之事是持歡呼讚揚態度的,甚至將其視為“民族英雄”、“忠烈之事”、“良心軍閥”。這些人看問題很簡單,只看一面,從不看到另一面,只知道孫殿英挖了慈禧等人的墓,卻不知道孫殿英左右逢源,搖擺不定,誰給肉吃就跟誰,不但做過“三姓家奴”,還甘願做日本人的走狗,成為鐵桿的漢奸。這種人要是也被冠以“民族英雄”的話,那麼英雄二字也太不值錢了。
先說第一個版本,也就是不後悔的版本。
在這個版本,孫殿英死前曾對人說自己對盜挖東陵之事毫無悔意,其中有言“我幹這件事不後悔,滿清殺我祖宗三代,我不能不報此仇。”
滿清真要是殺了他祖宗三代的話,他哪來的?另外“祖宗三代”這個詞在當時常用於罵人或表示鄙夷的場合,孫殿英好歹也讀了幾年書,應該不會用“祖宗三代”這個詞彙來形容自己。
再說第二個版本,也就是非常後悔的版本。
說的是1947年春,湯陰解放,孫殿英被俘,而後被作為戰犯投入監獄之中,在監獄中他享受特殊待遇,並且還可以抽幾口。
孫殿英被深深感動,在彌留之際,孫殿英不無後悔地說:“我是個罪人,過去做了許多壞事,對不起國家,對不起人民,感到十分的後悔。”這其中也包括了他盜墓之事,許多國寶因為他而流失海外,其中不乏價值連城的珍品。
其實關於老孫最後的遺言,都不過是後人透過文學作品杜撰而已,信則有不信則無,皇漢將其視為英雄,而思想開悟者則將其視為敗類。是英雄也好,是敗類也罷,孫殿英也聽不到了,愛咋說咋說吧,死了、死了、一了百了!
-
4 # WEZ-1
清東陵所有的皇陵,后妃陵墓完全被盜,孫殿英只是盜撅慈禧和乾隆的兩座墓。他不盜撅,也免不了被土匪盜撅。抗日英雄佟麟閣在盜撅過恭親王亦欣陵墓。西北軍太窮了,沒有軍費來源,只好盜墓。馮玉祥驅逐溥儀出了紫禁城,也盜了大量故宮珍寶賣錢充軍費。他們都是盜撅滿清皇帝的墓(清朝皇帝都是吸收漢族百姓血汗錢,清朝佔領中華故土,屠殺無數漢族百姓,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只是有記錄的,其它大多數被清政府有意掩蓋隱藏而消失在歷史之中)。所以孫殿英挖了清朝皇陵不該被譴責。明十三陵可是一個沒有被盜撅。因為無論軍閥,土匪都是明白,那是漢族皇帝的陵墓,百姓心目中故國君王。反而是新中國成立後,打破封建禁忌,挖了萬曆的皇陵供考古研究!!
-
5 # 小六58110061
儘管孫殿英是土匪出身,靠殺人越貨營生,但是可不要小瞧孫殿英的祖上,因為他的祖上出了一個重要人物,即明朝兵部尚書孫承宗。 孫承宗進士出身,曾做過皇帝朱熹宗的老師,地位可見不一般,年輕時候喜讀兵書,後來官至大明的兵部尚書,遼東督師,選拔培養了如馬世龍、袁崇煥等一批文武將領,與努爾哈赤多次戰鬥,安置大量難民,逼迫後金退兵700裡,後來受到魏忠賢的擠壓排斥,在高陽縣老家閒居。後來清軍打到家鄉高陽縣,孫承宗率領全縣將士百姓誓死守城,後因寡不敵眾,城破自殺殉國。 孫殿英的父親也是一個仗義的人,為了替鄉鄰出氣,與旗人發生爭鬥,但是因為旗人有特權,儘管有官府處理,但是明顯是偏向旗人,最終孫殿英的父親被關進大牢,因被嚴刑逼供,第二天便死在了獄中。
-
6 # 大鬍子侃歷史
後悔也是死,不後悔也是死。
其實已經無所謂了,不管以什麼樣的名義去盜墓,都改變不了在那個軍閥混戰的年代,想要擴大自己勢力,擴充軍隊,想搞錢的初衷。
只不過還沒等壯大呢,就被消滅和瓜分的差不多了。後續的後悔和不後悔盜慈溪墓這件事,不管是那個版本都是藉口罷了。
回覆列表
第一,當時孫殿英的軍隊正好駐紮在清東陵的所在地遵化,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這也是孫殿英能夠盜清東陵的前提條件。
上面這兩個原因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其實孫殿英盜清東陵還有兩個不為人知的深層次原因。
第一,孫殿英是大明帝師孫承宗的後代。當年清朝多爾袞率兵攻破高陽城,住在城中的孫承宗誓死不降,最後自縊身亡。孫家40多口全部被殺,僅逃出一個男孩,就是後來孫殿英的祖先。當時有傳言,滅清者必孫也,所以說孫殿英挖清東陵是為祖先報仇。(此說法只是傳說)
第二,土匪馬福田為孫殿英盜清東陵提供了藉口。馬福田是清東陵附近的土匪,很早就垂涎東陵中的寶藏,並且也確實盜過一些妃子墓。後來與孫殿英軍隊發生衝突,孫殿英正好以剿匪為名,進入清東陵實施盜墓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