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摩羯和兔子
-
2 # 夢寄鄉情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舉一個例子:
有位網友,私聊文質彬彬。自稱"喜歡國學,接觸傳統文化已八年之久,工作之餘閱讀釋道儒經典成為習慣",可在他筆下很難找得到懂佛法守戒律的僧人;修真養德的道士,知三綱五常人之初的儒子!
同樣讀書,為何認識距離這麼遠,為了進一步與其交流。我藉助百度搜了一下:文化——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
中華文化5000年香火不斷,於此任何華人從出孃胎後,就自然而然地接受著某種文化(包括鄉土文化)的文化知識——生存知識,生活規律,處世經驗等等。
想說的是,這位網友文化連定義,什麼是文化的基礎都還沒搞清楚,既然自以為了解,熟知傳統文化!
讀了經典,就該知道:——觀世音菩薩在唐朝就換上漢服,用漢語說話了;中國的儒子,早在100年前就不背八股,穿上西裝了!
說自已八年前才去接觸傳統文化,這本就是淺簿,怎能讀了一些古典,就自以為是地認為很了不起,而"天下人"都對傳統文化無知呢?
不知道文化知識是什麼,去學習研討文化,能從讀書知道到什麼?也難怪書讀越多,知道越多,人越變糊塗了!
更有甚者,芸芸眾生,寸有所長,尺有所短。人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表象不知實質;知與無知是相對的。切勿拿已之長比他之短而獨自驕狂。否則真無知也!
自知無知者,已是有真知,所以不用費神費力去彌補!繼續學習,勤於實踐,善於思辨,從而發現自已的更多"無知“才是正道!
-
3 # 使用者25537989379
我想,我也是無知的吧。
誰又能做到無所不知呢?
慢慢體會生活,細細咀嚼走過的路,路上的見聞。
當你懂得生活,懂得你自己了,便就不存在無知了罷。
瞎侃,見諒。
-
4 # 犁園牧歌
這個問題看著極其簡單……
實際上十分的難回答……
有人高學歷而無修養……
有人高素養而無學歷……
只有各人的境界、格局不斷的提高,
才能擺脫無知……
不會的學識不恥下問……
會的學識絕不保守……
最終換來的才是大氣度的收穫……
活到老學到老……
別怕被別人取笑……
純我個人見解……如有不妥……見諒
回覆列表
人活一世,活不明白的,無知的人太多太多了,也包括我自己,一個事情,一個時間段,一句話,都可以讓我們增長見識,彌補無知。
更多的時候,無知的根源,是驕傲和自大。
在自己的舒適區內舒適的翻身打滾,不願開啟自己的視野,所以更加無知。
要多看書,不用快讀求多,可以像姜文說的一樣,想不明白了,就讀讀書,讀了一本或幾本,就停下來,好好想想,而不是再去讀更多,這樣的讀書才是更好的節奏。
要多走走看看,旅行不只是吃吃喝喝拍照留念,更是增長閱歷,觀察各地的風土人情。各地人有各地人的活法和處事哲學,有些事情和想法會顛覆我們的認知,讓我們覺得,哦!世界好大!原來人還可以這樣活!快哉快哉!
要知道自己的無知,要有孩童般的好奇心,無知並不可怕,知道自己的無知而無動於衷才真正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