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涉江採芙蓉》
詩評:
《涉江採芙蓉》是產生於漢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此詩藉助他鄉遊子和家鄉思婦採集芙蓉來表達相互之間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遊子思婦的現實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痛苦。
此詩開篇之“涉江採芙蓉”的人,有人認為是離鄉的遊子(即思婦的丈夫);但有人反對這種觀點,理由是遊子求宦在外,或者因別的原因,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採摘芙蓉的。因此,有人認為“涉江採芙蓉”者是在江南家鄉的思婦(即妻子)。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諧音雙關手法,詩歌中的“芙蓉”(荷花)往往諧“夫容”之音,即丈夫的面容。所以,“涉江採芙蓉”的人當為思婦。“蘭澤多芳草”,是說湖岸澤畔,還有很多的蘭、蕙草,發出陣陣幽香。這裡是以花喻人,因此,除了說蘭澤多芳草外,也暗示了說蘭澤有很多美女。這與《樂府詩集·江南》“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的景象有異曲同工之妙。
“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這兩句點明瞭思婦的憂思源於對丈夫的思念。思婦思念丈夫,而丈夫正遠在天涯。她採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難以送給自己想念的遠方的人。可以說,思婦採蓮,真有《樂府詩集·江南》中的“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的快樂。採蓮是快樂的,而女子卻是憂傷的。這裡,詩人以樂景表哀情,倍增其哀。
接著兩句空間發生了突然轉換,視角發生了變化,不寫自己,而寫身在“遠道”的丈夫:“還顧望歸鄉,長路漫浩浩。”也許就是一種心靈的感應。上面兩句寫思婦還在思夫的時候,詩歌就轉換了視角,寫遠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帶著無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鄉。然而,展現在他眼前的,無非是漫漫無盡的“長路”和阻山隔水的浩浩煙雲。這樣的寫法就是一種“懸想”的方法,即不寫此處寫彼處。杜甫的《月夜》就是這樣的寫法。杜甫不寫自己想念妻兒,而寫妻子想念自己,這樣就增強了情感的表達效果。遊子回家的希望渺茫,因而思念妻子的情感更為強烈。
詩歌最後兩句:“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如果從遊子的角度看,是在懸想的境界中發出,不但表現出一種無奈,更表現出了對“同心而離居”的妻子的思念。如果從妻子的角度看,表現出了對丈夫愛的堅強決心。即使丈夫不回家,即使想念的“衣帶漸寬”也“終不悔”,愛到老死也心甘情願。可以說,這樣的結尾明白曉暢,表現出這對夫妻同心離居的痛苦與無奈中那愛的決心。
“涉江採芙蓉,蘭澤多芳草。
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涉江採芙蓉》
詩評:
《涉江採芙蓉》是產生於漢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詩,是《古詩十九首》之一。此詩藉助他鄉遊子和家鄉思婦採集芙蓉來表達相互之間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遊子思婦的現實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痛苦。
此詩開篇之“涉江採芙蓉”的人,有人認為是離鄉的遊子(即思婦的丈夫);但有人反對這種觀點,理由是遊子求宦在外,或者因別的原因,是不可能去“涉”南方之“江”採摘芙蓉的。因此,有人認為“涉江採芙蓉”者是在江南家鄉的思婦(即妻子)。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諧音雙關手法,詩歌中的“芙蓉”(荷花)往往諧“夫容”之音,即丈夫的面容。所以,“涉江採芙蓉”的人當為思婦。“蘭澤多芳草”,是說湖岸澤畔,還有很多的蘭、蕙草,發出陣陣幽香。這裡是以花喻人,因此,除了說蘭澤多芳草外,也暗示了說蘭澤有很多美女。這與《樂府詩集·江南》“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的景象有異曲同工之妙。
“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這兩句點明瞭思婦的憂思源於對丈夫的思念。思婦思念丈夫,而丈夫正遠在天涯。她採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難以送給自己想念的遠方的人。可以說,思婦採蓮,真有《樂府詩集·江南》中的“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的快樂。採蓮是快樂的,而女子卻是憂傷的。這裡,詩人以樂景表哀情,倍增其哀。
接著兩句空間發生了突然轉換,視角發生了變化,不寫自己,而寫身在“遠道”的丈夫:“還顧望歸鄉,長路漫浩浩。”也許就是一種心靈的感應。上面兩句寫思婦還在思夫的時候,詩歌就轉換了視角,寫遠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帶著無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鄉。然而,展現在他眼前的,無非是漫漫無盡的“長路”和阻山隔水的浩浩煙雲。這樣的寫法就是一種“懸想”的方法,即不寫此處寫彼處。杜甫的《月夜》就是這樣的寫法。杜甫不寫自己想念妻兒,而寫妻子想念自己,這樣就增強了情感的表達效果。遊子回家的希望渺茫,因而思念妻子的情感更為強烈。
詩歌最後兩句:“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如果從遊子的角度看,是在懸想的境界中發出,不但表現出一種無奈,更表現出了對“同心而離居”的妻子的思念。如果從妻子的角度看,表現出了對丈夫愛的堅強決心。即使丈夫不回家,即使想念的“衣帶漸寬”也“終不悔”,愛到老死也心甘情願。可以說,這樣的結尾明白曉暢,表現出這對夫妻同心離居的痛苦與無奈中那愛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