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htuh3982

    歌劇起源於巴洛克時期(1066-1750),最初是由義大利佛洛倫薩的一群人文主義者為了復興希臘時期的戲劇傳統而創造的音樂形式,其淵源除了古希臘戲劇還有世紀神秘劇、假面劇,最直接的起源是文藝復興後期興起的牧歌(madrigal)。1599年佩裡創作的《達夫尼》(已亡佚)是目前所知的第一部歌劇,1600年他創作了《尤麗狄斯》是現存最早的歌劇。這兩部歌劇已經有了詠歎調與宣敘調分工,但仍帶有文藝復興後期牧歌劇的人文主義氣息,總體看來並不成熟。1607年蒙特維爾第創作的《奧菲歐》是第一部成意義上的近代歌劇,作者運用了相當近代化的管絃樂隊為戲劇配樂,用不諧和音烘托氣氛和展現矛盾。在他的歌劇裡,獨唱(宣敘調、詠歎調)、重唱、管絃隊和舞蹈綜合在一起為劇情服務。蒙特威爾第認為歌劇的音樂要表達人類深刻情感,並且要與歌詞意義相吻合。鑑於他對歌劇這種體裁起的奠基性作用,蒙特威爾第被譽為“近代歌劇之父”。此後興起的是威尼斯歌劇學派。1637年威尼斯開放了第一家公共歌劇院—聖卡西亞諾劇院,使得這門藝術走出了少數貴族的沙龍,迎接一個更廣泛的市民階層的青睞。此後半個多世紀裡,威尼斯前後開放了十幾家歌劇院,一大批有才華的作曲家、劇作家為之譜曲、寫指令碼,比較有名的有切斯蒂、卡瓦利等人。這個時期的威尼斯歌劇場面有時奢華到了誇張的地步,開始運用燈光、道具、佈景等手段襯托劇情。與此同時,17世紀中期,以A·斯卡拉蒂為代表的那不勒斯學派也發展起來,並統治了義大利樂壇和歐洲舞臺近一百年。這個樂派特別注重在歌劇中發揮人聲美的作用,使聲樂獨唱水平空前提高,更加強了歌劇的主調風格(即與復調多旋律特點性對的單旋律風格)。當時的詠歎調已固定採用A—B—A的反覆三段體形式,在第三段重複第一段音樂材料時,歌唱者可以隨意新增裝飾和花腔,以顯示自己的歌喉和技巧。斯卡拉蒂的歌劇旋律優美親切,選擇不同的詠歎調錶現不同的情緒。在重視人聲的同時,他重視器樂的獨立表現,採用高度程式化的作曲手法,劇情相似的劇目可以使用相同的配樂;首創了歌劇啟幕前的器樂合奏—序曲(又稱辛孚尼亞Sinfornia),由快—慢—快三部分組成。他樹立的這種歌劇典範形式,被稱為義大利正歌劇(operaseria)。正歌劇注重人聲的特色導致了閹人歌手(即在童年被閹割的男歌手,嗓音高亢,華麗而具有彈性)在歐洲的廣泛運用,但後來也出現了單純追求“美聲”的形式而忽略內容的傾向,最終走向了衰敗(後來因為劇情雷同、單調,聽眾只聽炫耀技巧的詠歎調,宣敘調一概不聽)。至於羅馬歌劇,由於處於羅馬教廷的心臟地帶,教會的保守勢力對其百般迫害,最致命的是1697年教皇英諾森十二世下令封閉並拆毀了羅馬最大的一家歌劇院托爾·德·諾那(TordiNona)並宣佈此後在教皇地內禁演歌劇,從此羅馬歌劇一蹶不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環境監測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