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恆豐AF邁爾
-
2 # 真正鱷魚不哭
當然不能。
你要明白諸葛亮的加入對劉備團隊的意義:諸葛亮沒有民間傳說的神機妙算,甚至說他初出茅廬時在軍事上不算拿手。
當曹軍大兵壓境,劉備遭遇當陽慘敗,諸葛亮也在軍中,並沒能拿出什麼有效應變措施,只能一起逃命——以至於《三國演義》怕影響孔明光輝形象,無中生有硬將他打發出去求援。
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的使命是外交特使兼聯絡參謀,草船借箭、借東風、華容道設伏都是子虛烏有;具體作戰主攻是周瑜掌控,輔攻是劉備自己指揮,孔明的作用相當有限。
赤壁戰後劉備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這就是諸葛軍師的由來。只是此軍師並非總參謀長,不掌握軍令權,負責的工作是“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也就是辦後勤的。
劉備奪取益州後,提升諸葛亮為“軍師將軍”,實際換湯不換藥,孔明負責的還是老本行,“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在此期間,參贊軍機出謀劃策的“謀主”,先是“鳳雛”龐統,龐統戰死後又換成“外統都畿內為謀主”的法正,都沒有諸葛亮什麼事。
而諸葛亮從不計較這些,只管低調的當好自己的後勤大總管,並不擔心自己會被邊緣化。
諸葛孔明對自己有著準確定位,做自己最有把握的事,這是他聰明的地方。劉備麾下多的是悍將,缺的是行政人才,因此一直建立不起穩定的軍需體系。《孫子兵法》雲: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正是孔明兢兢業業處理政務,及時足額籌備傳送軍需,劉備才能迅速擴張。這個作用無人能比,別說五虎將,哪怕十虎將二十虎將也頂不過一個諸葛亮。
終劉備一世,諸葛亮所扮演的角色,並非一般人想象中“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張良,反而更像“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饢,不絕糧道”的蕭何。所以當劉備稱帝建國,由他出任丞相也就是順理成章了。
所以在劉備團隊中誰都可以找到替代者,唯獨孔明沒有。
諸葛丞相不是不知道事必躬親的工作方法不合適,但是真沒有合適的人為他分憂。
-
3 # 風雨中的梅雲
有這麼一句話,大家應該都知道。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誰的班底也不可能僅憑藉著一幫闖將就能成事的。說幾個人吧。漢高祖劉邦在得到張良,韓信之前,一直是個被秦國和項羽蹂躪的角色。那個時候,劉邦的手下也還是那幾個人。曹參,夏侯嬰甚至是樊噲周勃等等等等的他所謂的將軍。再看這些人的出身,曹參夏侯淵,獄卒加趕車手(說的文雅一點,勞教所管理員和司機)。樊噲,殺豬宰羊的牲畜家畜終結者。周勃,婚喪嫁娶的喜怒哀樂演奏員。就連蕭何當時都只是一個文案記錄者。他們幾個湊在一起,最終竟然能夠做到執掌天下。就是因為劉邦在後來收了張良,韓信和陳平等人的緣故。大家看看這幾個人。張良能不能單槍匹馬上陣殺敵?陳平能不能?甚至就連韓信單挑,恐怕也不是樊噲等人的對手。當然了,他單挑更不會是項羽的對手。說的不好聽點,項羽就是空手,都能掐死上面這幾個人,甚至連大氣都不會喘。我們說,一個家庭光能掙錢而不懂得規劃是不行的。光能掙錢不懂得規劃,很可能到最後也只能是狗熊掰棒子,一無所有了。所以,人們才會說,男人是個耙子,女人是個匣子。不怕耙子缺齒,就怕匣子沒底。從小看大,一個家是如此。一個國家那就更是如此了。接下來再說劉備的事。如果劉備單憑他的萬人敵著稱的五虎上將就能包打天下的話。說句不好聽的,在碰到諸葛亮之前,劉備就應該已經是一州之主了。而不是跟劉邦似的,被曹操禍禍的抱頭鼠竄了。大家看,在碰到諸葛亮之前,五虎上將劉備已經有了三個了。與此同時,曹操的人馬也還在不斷的擴充之中。說白了就是當時的劉備雖弱,那麼他的對手曹操也不是最強時期的曹操。就這,劉備被曹操弄得好幾次都差點投胎。足見劉備的狼狽之態了。那麼,在人和裝備基本不變的情況下,劉備一方僅僅多了一個徐庶。雖然也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人(徐庶會武功,只是不想顯露)。只是經過他三言兩語的點撥了一下。就把曹仁的幾萬人馬給KO了。再看當時的曹仁,如果當時曹操給曹仁的軍隊裡也加入一個人。程煜或賈詡。怎麼樣?劉備笑不出來了吧?也正是由於徐庶的出色表現。讓劉備覺得自己沒有一個運籌帷幄的人幫自己,自己終會一事無成。因為沒有運籌帷幄的人,劉備再怎麼努力,都會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因為徐庶本就很出色。再加上後來徐庶回馬薦諸葛,並把諸葛亮的優勢告訴了劉備。所以,劉備儘管沒有見過諸葛亮,但還是對諸葛亮佩服的五體投地。一次請不來就兩次甚至是三次。我們常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劉備在第三次終於請到了諸葛亮。大家注意,劉備的陣營就加了諸葛亮一個。同樣也是點撥劉備幾句話而已。大家再看結果。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曹軍來多少沒多少。碰到這種情況,曹操哪還能坐的住?所以,曹操親自上陣了。諸葛亮的奇謀妙計也就施展不開了。原因很簡單,曹操同樣也是一個用謀高手。說句不好聽的,如果曹操的疑心不那麼重的話,他的才能絕不比諸葛亮差。由於曹操的出現。諸葛亮也無能為力了。所以才有了棄新野,丟樊城敗退江夏之說了。在這裡再做個假設,如果當時夏侯惇的十萬大軍裡面再加上一個人,比如荀彧,或者是賈詡程煜。我們說,夏侯惇還會有博望坡之敗嗎?只從這兩仗來看。曹仁和夏侯惇的失敗就是重複了劉備失敗的老路而已。以往劉備被曹操打敗,原因就是劉備沒有像諸葛亮這樣的運籌帷幄之人。而曹操卻有,而且還不是一個。曹仁和夏侯惇在對著有了諸葛亮的劉備的時候,他們兩個的軍中卻缺少了一個幫他們運籌帷幄的人。這不就是歷史的翻版嘛?再看諸葛亮,雖為文弱書生,但他卻是個全能選手。他對於困難時期的劉備來說,幾乎是劉邦時期的張良蕭何甚至是韓信的合體。對於劉備來說,諸葛亮只領一份工資卻幹三個人的活。你說劉備合算不?大家別忘了,在三國時期,同樣的例子還有不少。在這裡再說個例子。董卓死後,李傕郭汜等人群龍無首,惶惶不可終日。他們向朝廷投降,王允不準。於是,李傕郭汜等人準備解散部隊逃回西涼老家。這時候賈詡說了一句話,逃回去後,兩個保安就能拷到你。最終也是難免一死。既然大家都不想死,那就集合我們全部的力量,攻破都城。先把皇帝抓到手。看看,就是賈詡寥寥數語,就改變了漢朝末年的天下格局。如果當時沒有賈詡,就憑著李傕郭汜等幾個莽夫,恐怕他們早就領盒飯了。所以說,劉備如果沒有諸葛亮的輔佐,別說他有五虎上將,就算他有十虎上將,照樣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結局。直到最後領了盒飯,恐怕劉備還是會一事無成。謝謝。
-
4 # 布氣333
凡人凡事,有其利,也有其弊,劉備有諸葛亮,未必就只有利,沒有弊,,,,劉備沒有諸葛亮,也未必就只有弊,沒有利,,,,,魏蜀吳三國建立,主功在於武功,不在於文治,武主文從,以武為主,文治輔佐,,,此乃古中建國之不移定理,,,,,所謂~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巧婦無米煮不出飯來,天下是打出來的,沒有良將率軍作戰,你拿什麼打天下?如果劉備沒有諸葛亮,只有五虎上將,劉備憑五虎上將的實力打天下,也許更容易成就更大更多更好的建國基業,甚至有可能統一天下,三國歸劉,而不是三國歸晉,在中國歷史上,有可能創下一個~劉國~劉朝~劉代~。蜀國五虎上將,都是武功高強,英勇善戰,能擔大任,獨擋一面,,,,,劉備早期,兵少將少,難打大敵,才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如果劉備早期擁有五虎上將的武力,根本就不需要諸葛亮。劉備根本不需要分兵作戰,用計打戰,只要整合所有軍隊,統一一隻大軍,一戰皆戰,一進皆進,一退皆退,,,統一指揮,統一行動,統一作戰,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以五虎上將的實力,完全可以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遇神殺神,遇佛殺佛,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劉備擁有五虎上將之後,完全可以不再需要任何~諸葛亮,龐統,法正,,,~之流,,,就憑五虎上將的實力,只要整合所有軍隊,集中一起,統一指揮,統一行動,一進皆進,一退皆退,一戰皆戰,,,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就可滅魏滅吳,消滅一切敵人,統一天下。正是因為劉備有了五虎上將,不需諸葛亮,龐統,法正,,,,的時侯,仍然倚重諸葛亮,龐統,法正,,,,才多州屯軍<荊州,益州,,,,>分兵作戰,導致作戰不利,損失慘重,國力衰退,,,,,
-
5 # 夢琦ANNA
不是還有龐統嗎?如果當初劉備是先請的龐統,肯定結局不一樣。謀士是頭腦,沒腦子的人就算四肢發達也成不了大事。劉備當初要不是有徐庶幫忙,根本得不到一州半郡,整天說他是皇帝之後,靠這個關係才有點名聲。
-
6 # 聰明的小龍女
如果沒有一代謀臣諸葛亮的出山輔佐,劉備單靠五虎上將很難三分天下,建立蜀漢政權。劉備之所以能三分天下,建立蜀漢政權,離不開一代謀臣諸葛亮的奇謀妙計和運籌帷幄。諸葛亮是他最借倚重的謀臣。
-
7 # 靜夜思160519196
劉備讓諸葛亮加盟,主要是考慮到諸葛亮是隆中望族,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影響力。諸葛亮加盟以後,才有士人投入劉備麾下。劉備得到諸葛亮,倚重的是他的內政能力,他負責在前方打仗,後方就交給諸葛亮。而諸葛亮確實是管理內政,治理地方的一把好手,像南中那樣蠻族特別多的地方,他都能治理的很好,但是諸葛亮的缺點就是喜歡自己一個人單幹,而不是組織一個團隊來輔助自己,而劉備可能就是因為諸葛亮這個缺點才放心大膽的用他。
回覆列表
如果沒有諸葛亮的輔佐,劉備是不可能三分天下的。三分天下是諸葛亮出山時為劉備謀劃的政治規劃,也就是“先三分,後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