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馬哥

    少年遊——潤州作,代人寄遠。 蘇軾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對酒捲簾邀明月,風露透紗窗。卻是姮娥憐雙燕,分明照、話梁斜。翻譯去年送你時到了杭州郊外,雪下得異常得大今年春天都要結束了,雪白的揚花都已經盛開,卻還不見你歸來.獨自呆在家中,捲起草簾,看這當空明月,風也透過窗紗吹了進來就象那笎姮娥一樣......賞析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因與王安石議論不合,被朝廷派往杭州作通判。來到杭州,這裡的湖光山色,市民與同僚對他的尊敬,僧人與歌妓對他人的崇拜,都使他感到從未有過的愉快,加上續娶的妻子和小小的兒女也使他感到愜意和溫暖。因此,杭州真的成了蘇軾的人間天堂,每一次因公而暫時離開杭州都使他依依不捨。熙寧六年冬天,他又被兩浙轉運使派到常、潤、蘇、秀等州賑濟災民,直到第二年入夏才回杭州。這首詞就是蘇軾有感於行役之苦而懷戀杭州及其家人而作。此詞采用了“代人寄遠”的形式,即借家中的思婦想念行役在外的丈夫的口吻來表達他的思歸之情,這也是唐宋“閨怨”詩詞常用的寫法。全詞如下: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對酒捲簾邀明月,風露透紗窗。卻是姮娥憐雙燕,分明照、話梁斜。“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詞人開始就點明離別的時間、地點及其氣候(氛圍)。這裡,詞人把去年分別的時間與地點詳細地寫出,說明“她”把這個離別的時間和當時的環境氛圍記得很清,在她的頭腦中印象深刻,從而強調了她無時無刻不在惦念遠去的丈夫。“大雪似楊花”是一個比喻句,形象地把大雪喻為春天紛飛的楊花,從而描寫了去年分離時的環境氣氛。這正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一樣,詩人是“以樂景表哀情,倍增其哀”。因為在大雪紛飛時不是出門的時間,可是公務在身的蘇軾不得不冒雪出發,思婦也不得不冒雪相送。這樣,“大雪似楊花”不但為詩歌增添了淒寒的氣氛,而且暗示了思婦內心充滿了憂愁意緒。“今年春盡,楊花似雪,猶不見還家”,這三句與前三句對舉,在寫作內容上,點明時間、氣候。“春盡”意味著時間又過去了一年。去年丈夫是冬天走的,當春即可還家,可是如今春天已盡,楊花飄絮,卻不見人歸來。同時,詞人用“楊花似雪”暗示春天,不但與上句“雪似楊花”對舉,突出了春天將盡的特點,而且化用了《詩·小雅·采薇》種的“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意。這樣,使詞的語言精巧,意蘊深遠,含蓄有味,並在開闊意境中,那些紛紛似雪的楊花正好暗示了思婦紛亂的情思。上片共六句,詞人以思婦的口吻,訴說了親人不當別而別,當歸而未歸,語言精巧,含蓄蘊藉,妙不可言。 “對酒捲簾邀明月,風露透紗窗”,盼歸未歸,思念與寂寞混合,卻又無可奈何,只好“對酒捲簾邀明月”。這裡,詞人化用了李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詩意,以此消解這無奈的寂寞與思念。然而,當捲起簾子邀請明月做伴時,可是“風露透紗窗”。那不解風情的“風露”又乘隙而入,透過紗窗,撲入襟懷。這裡,思婦借酒“消愁”都難做到,真可謂比“舉杯消愁愁更愁”還更愁,舊愁未去,新愁又來,愁上加愁,倍增憂愁。“卻是姮娥憐雙燕,分明照、話梁斜”,“姮娥”即嫦娥。“憐”即愛,或者愛憐。這裡,思婦邀明月不成,而愁緒滿懷,可是,那明月卻偏憐愛雙雙棲息在樑上的燕子,把它那光輝分明地,斜斜地灑在畫樑上的燕巢。思婦在此時觸景傷情,如今啊,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燕子雙雙棲息在屋簷的巢穴裡,溫馨而美滿,就是月亮也格外關顧。而自己與丈夫分離,盼夫而夫不歸,孤苦寂寞,還不如樑上燕子。這裡,詞人在寫法上由物及人,透過思婦羨慕雙燕、嫉妒雙燕,不但表現出自己的寂寞冷落,而且更加表現出對遠方親人的思念。總之,下片詞人著意刻畫了少婦本想對酒邀月以安慰寂寥與惆悵的心理,沒想到反而惹來了惆悵,心情更加悽清與寂寞。此詞藝術美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比喻新奇“飛雪似楊花”與“楊花似雪”兩句,詞人利用“雪”與“楊花”形狀上的相似性,在詞中構成互喻。詞中的比喻之所以新奇,就在於語序顛倒,本體喻體互換,形成新的比喻句,從不同角度,運用相似的形式上描繪了不同季節的自然環境。這樣,不但使詞具有形象感,而且意境開闊,意蘊深刻,給人以豐富的想象。 二是想象別緻在詞中,詞人由物及人,透過物來表現人,倍增其人的悽清之感。燕子雙雙棲息而想到思婦的獨處,這已是一種纖巧的聯想。詞人把月照樑上燕,看作是月中嫦娥只垂愛於成雙成對的燕,而不“憐”空閨獨守之人。這樣,不但把嫦娥這一特定意象情感化,而且這樣來結尾,表現出思婦寄情於月而不能,觸物傷情,昇華了情感,也深化了思想,更給讀者留下了審美的想象空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用手勢表示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