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自有定針,萬物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意思是:每個人心裡有桿秤,萬事諸物變化的根源唯人心所想所出所作所為,倒要笑從前的幼稚顛倒、分不清事物的事理、物理放著根本、本體不抓偏要到枝丫葉脈意外去尋找。出自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王守仁(陽明先生)的一首詩《詠良知四首示諸生》。《詠良知四首示諸生》(其三)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釋義:這首詩告訴我們,良知就藏在心中,就像定盤針那樣給我們指示方向。“萬化根源總在心”這句意思是說,時間紛繁萬物乃至萬物之間的變化、關係都在人的心中。王陽明自己笑自己,以前沒有領悟這個道理,卻“枝枝葉葉外頭尋”,向心外去求,結果只能是緣木求魚。擴充套件資料:王守仁,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詠良知四首示諸生》(其三)這首詩反映了其“心學”理論。王守仁提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命題,在認識論上主張“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致良知”指磨練吾心內在的良知,將良知推廣擴充到事事物物,這個過程即為“知行合一”。“人之……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人人自有定針,萬物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意思是:每個人心裡有桿秤,萬事諸物變化的根源唯人心所想所出所作所為,倒要笑從前的幼稚顛倒、分不清事物的事理、物理放著根本、本體不抓偏要到枝丫葉脈意外去尋找。出自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王守仁(陽明先生)的一首詩《詠良知四首示諸生》。《詠良知四首示諸生》(其三)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釋義:這首詩告訴我們,良知就藏在心中,就像定盤針那樣給我們指示方向。“萬化根源總在心”這句意思是說,時間紛繁萬物乃至萬物之間的變化、關係都在人的心中。王陽明自己笑自己,以前沒有領悟這個道理,卻“枝枝葉葉外頭尋”,向心外去求,結果只能是緣木求魚。擴充套件資料:王守仁,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詠良知四首示諸生》(其三)這首詩反映了其“心學”理論。王守仁提出“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的命題,在認識論上主張“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致良知”指磨練吾心內在的良知,將良知推廣擴充到事事物物,這個過程即為“知行合一”。“人之……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