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路路路子子

    ①,泡黃豆磨漿,這兩步大家一般都有做得很好,就不說了;

    ②,漿,燒漿時間不可太短,達到100度後,還燒最好還保持三到五分鐘,我看了好幾個做豆腐的朋友,因為趕時間,總是一燒開就停了。因為在高溫下,時間長一長,大豆蛋白質分子變大,對水份的保持能力增加,對提高產量很有幫助;

    ③,酸鹼度:也是就PH值,PH值小於6.8,偏酸,凝固加快,產量低,口味不好,質感粗糙;PH值大於7,偏鹼,豆花小,不能保持水份,產量也低,同時,成品軟疲無力。解決方法,偏酸時,加1%的鹼水調節。一般很少偏鹼。我朋友做豆腐時很少備有PH試紙,沒有形成好的習慣。

    ④,點漿,點漿溫度,最好在80度左右,他們都是憑經驗,我在我朋友做豆腐的地方看見他們用溫度計測溫點漿,他的產量總是很好。溫度高了,凝固快,產量低;但溫度低了又不利後面工序。溫度低於65度,品感也很不好。

    ⑤,凝固劑,我朋友多用石膏,據說,用氯化鈣或醋酸鈣,產量更高,品味更好。因為氯化鈣或醋鈣使大豆蛋白質更慢。這裡說一下,蛋白質凝固越慢,所所形成的的網路內部的孔眼就越大越多,這樣它的保水性就越好,越快則相反。

    ⑥,加少量生粉可以明顯提高產量和品質,我的一哥們常這樣做,他對外從來秘而不宣。而且他做的豆腐、千張產量高,品質更好,口味更佳。不要錯誤地認為這是在做假,這是有食品科學研究專家的成果為根據的。還有一種專用的食用吸水澱粉也可以用。生粉千萬不能加多。一百斤豆子的漿,加2------3兩吸水澱粉,或者2-----4兩生粉。按石牌人一個活40斤豆子計,加1---2兩生粉即可。

    我試驗過一種複合凝固劑,我覺得很不錯,我誠實地說,這不是我的獨創。我這個配方是對中國農業大學一教授之發明的改進。 複合凝固劑組成 鈣鹽--------------:1--3; 鎂鹽--------------:1; 內脂--------------:0.2---0.3 澱粉--------------:0.5 用量:佔大豆2---3% 鈣鹽:石膏或硫酸鈣或帶結晶水的硫酸鈣; 鎂鹽:氯化鎂或鹽滷; 澱粉:綠豆澱粉最好。 所製作的豆腐有如下特點:

    ①,產率比傳統豆腐高20---30%;

    ② 2,外觀細膩,彈性好,韌性強,不易碎;

    ④,保水性好,無黃水滲出,克服了南豆腐保水性差,外觀差的毛病-------這點重要,南豆腐切開後失水很快,失水就不掙錢了;

    ⑤,能煎、炸、炒、燉、涮,切薄片、細絲也不易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莊子二則通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