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道恆書院

    簡單的說:梅光迪、吳宓等創辦的《學衡》雜誌,因其觀點態度相近而被稱為“學衡派”。他們以融貫中西古今的姿態,提出“昌明國粹,融化新知”,反對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思想傾向保守。“甲寅派”得名於《甲寅》雜誌。1925年,任北洋政府司法與教育總長的章士釗復刊了《甲寅》週刊,發表《評新文學運動》等文,試圖從邏輯學、語言學、文學史等角度說明白話文不能取替文言文,要重新提倡“讀經救國”。各自為新文化運動作出努力,已是吾輩所追求的目標之一。

  • 2 # 一往文學

    總的來說,學衡派和甲寅派同為復古勢力,人稱"南有《學衡》,北有《甲寅》",但他們所走過的道路又是不一樣的。

    一、 學衡派與甲寅派

    1922年,梅光迪、吳宓、胡先驌等七人合辦《學衡》雜誌,學衡派也因此而得名。學衡派提倡的口號是"昌明國粹,融化新知",反對新文學運動的激進態度,認為新文化運動"模仿西人,僅得糟粕",但在急於要破壞國民根深蒂固的舊思想的時代,只有徹底的破,才能立,因此學衡派提倡的口號雖有合理的一面,但在新文化運動的高潮下顯然是不合時宜的。

    我們所常說的甲寅派是指在五四將要落下帷幕而出現的一股提倡復古主義的勢力,"甲寅"一詞主要得名於《甲寅》雜誌,甲寅派代表人物是章士釗。在文學史上,甲寅派一直被認為是與新文學運動相反的復古實力。但究其根源,甲寅派不僅僅有與五四新文學唱反調的,也就是我們公認甲寅派之所以為甲寅派的《甲寅》週刊。在1914年左右,章士釗還舉辦過《甲寅》月刊和《甲寅》日刊,宣揚的是進步思想,並集結了當時最進步的知識分子:高一涵、李大釗、陳獨秀等。但在1924年後,章士釗舉辦的《甲寅》週刊便走上了與月刊、日刊不一樣的道路,提倡文言文,反對新文化運動,反對白話文的口號,成為反對新文學運動的封建復古流派。

    二、甲寅派與學衡派不同的幾個方面

    1、政治立場不一樣

    甲寅派的大旗主要是有章士釗一人擔當,《甲寅》週刊發行時,章士釗擔任段祺瑞政府司法總長兼教育總長,所採取的立場是維護軍閥統治的,而學衡派純粹是一個學術思想相近的幾個人組成的團隊,他們拒絕接受官方的補貼,印刷經費全由成員所出。

    2、提倡的口號不一樣

    學衡派大多留過學,對西方思潮尤其是白璧德的新人文主義很信服,在對待中西文化的態度上,提倡"中正之眼光",而反對新文化運動不辨是非真偽,否定傳統文化的偏激態度;對待文言文與白話文的關係上,認為文言文通達高雅,是成熟的交流工具。對待新詩上,新文化運動把白話新詩作為突破口,而學衡派認為舊體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而甲寅派反對白話文,認為"新不如舊",章士釗在《甲寅》週刊重新刊登《評新文化運動》一文說:"文言貫乎數千年,意無二致,人無不曉","二千年外之經典,可得朗然誦於數歲兒童之口",而白話文"誦習往往難通",透過提倡"新不如舊"來否定新文化運動存在的意義。(作者:嘉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川菜特色菜泡菜魚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