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哥漫談
-
2 # 不沉的經遠
講道理說一句,曹叡託孤時可真心不想選司馬懿,只是迫於朝中壓力,加上劉放、孫資兩人作祟,最後才選了司馬懿。
景初二年(公元239年),魏明帝曹叡突發重病,宮中御醫雖然盡力救治,不過病情卻一直不見好轉。曹叡見此情景,也只能開始對身後之事進行安排。
曹叡前後有過三個兒子,但是都沒有成年就已經夭折。後來曹叡收養了曹詢、曹芳作為繼承人培養。曹叡生病時,曹詢只有八歲,曹芳是七歲,都沒有成年。因此曹叡除了在曹詢、曹芳之中選擇誰來繼承皇位外,還需要考慮由誰來輔政。
然而這輔政大臣的人選卻是一個大問題。曹丕在位時,採取了削弱宗室的政策,對於宗室管束極其嚴格,不僅命令“藩王不得輔政”,還規定藩王不得進京,不得和朝臣結交。這麼一來就導致了曹操的嫡系宗室在很長時間內都無法參與朝政,在朝中沒有什麼影響力。
因此在曹丕、曹叡時代,倚重的主要是曹休、曹真、夏侯尚等旁系宗室。但是在曹叡病重之時,曹休等人也已經去世,旁系宗室對於朝政的影響力也是大大減輕。
與此相對的是,在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以後,世家大族的權勢日益增強,在朝堂之上的影響力日增。
這對曹叡來說可不是好事。自東漢末年起,權臣干政的事就層出不窮。曹叡健康時,依靠著自己的威望還可以壓制世家大族。不過一旦自己去世,繼承人又年幼,那麼就必須要提防權臣干政這種可能。
所以按照曹叡的想法,這輔政大臣最好全部是宗室成員,這樣可以避免世家大族干涉朝政。他很快擬定了一個輔政大臣的名單,包括了燕王曹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五人。
帝以燕王宇為大將軍,使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等對輔政。
這五人中,曹宇是曹操與環夫人之子,是嫡系宗室。曹爽是曹真的兒子,曹肇是曹休之子,夏侯獻是夏侯惇之孫,屬於旁系宗室。而秦朗是曹操的養子(他媽媽就是當年關羽也看上的杜氏),也是宗室成員。因此這個輔政大臣的班子,事實上是一個完全由宗室組成。
然而朝中世家大族出身的大臣大多反對曹叡這個方案,他們希望輔政大臣裡也應該有非宗室成員。此時曹叡病重,面對朝中的反對聲音也無力全面壓制,有些焦頭爛額。
而更讓曹叡想不到的,他選中的夏侯獻、曹肇、秦朗等人和自己的親信大臣劉放、孫資又鬧起了矛盾。夏侯獻等人一直不滿曹叡寵信劉放、孫資兩人,這會覺得自己馬上要成為輔政大臣,自然是志得意滿,多次宣稱劉放、孫資已經蹦躂不了幾天。
《漢晉春秋》:中書監劉放、令孫資久專權寵,為朗等素所不善,懼有後害,陰圖間之。
《世語》:劉放、孫資久典機任,獻、肇心內不平。殿中有雞棲樹,二人相謂:‘此亦久矣,其能復幾?"指謂放、資。
劉放、孫資兩人知道以後,自然不贊成曹叡的這個安排。他們趁曹肇等人不在宮中時入宮面見曹叡,以曹丕規定親王不得參與政務為由,反對曹宇等人擔任輔政大臣。同時劉孫兩人還誣陷曹肇、秦朗等人在宮中時,趁著曹叡生病之機調笑才人,而曹宇還控制宮禁,不讓大臣進宮,意圖不軌。
劉放、孫資最後舉薦弱懦無能的曹爽出任輔政大臣,以便自己控制。曹叡擔心曹爽一人無力輔政,劉放、孫資於是又舉薦了司馬懿。
放、資懼,乃勸帝召宣王。
司馬懿是此時朝中資歷最老的大臣,又是出身世家大族。本身就迫於世家大族壓力由於不決的曹叡在劉放、孫資的遊說下,最終決定任命司馬懿和曹爽一起輔政。
所以曹叡並非一開始就打算託孤給司馬懿,只是多種原因促成之下,才有了這個安排。
回覆列表
個人先拋磚引玉,一是司馬懿在三朝的功績被曹睿肯定,尤其是在本朝抵擋諸葛亮時期做出的巨大貢獻,曹睿認為元老輔佐曹家三代忠心可鑑;二是此時的曹氏宗親凋零,抵抗蜀國的大將軍曹真和抵抗吳國的大司馬曹休均已去世,其他人的威望地位難與司馬懿匹敵,最終無奈選擇了曹真的兒子曹爽和司馬懿共同託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