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珞珈山的貓
-
2 # 笑嘗歷史百態
朱元璋大明開國皇帝,英明神武!他的本名是朱重八,而之所以改名字有兩個原因。
1、原名朱重八比較土
朱元璋是個比較好面的一個人,朱重八這個名字確實聽起來比較土,改名字當然有一定的原因在裡面。
還別不信,我們在朱元璋登基之後,看他以各種理由殺掉兒時的玩伴就知道朱元璋其實,並不希望別人提起自己自認為不光彩的過去。而改名字是否是一個不錯的開局。
2、明志立身
朱重八改名朱元璋的具體時間不知道,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朱重八加入郭子儀的起義軍之後,在跟其女兒成婚之後改的。
“璋”是一種很鋒利的玉器;“元”指的是殘暴的元朝統治;“朱”諧音“誅”;組合起來就是誅元璋,意思為:誅滅元朝統治的利器。
朱重八改名朱元璋就是為了立身明志,發誓要推翻元朝殘暴的統治。
朱元璋確實做到了,收攬英雄,平定四海,求賢若渴,重農桑,興禮樂,褒節義,崇教化,制定的各種法規都很相宜。
-
3 # 正白旗都統
這個名字需要逐個字進行解釋。
朱這個是姓,這個改不了,但是因為這個姓才有了後兩個字的來歷。朱與誅同音,代表誅殺的意思,誅殺誰呢?這就是第二個字。
元這個好解釋,在元朝的暴政之下,朱重八同志還幾次就差點死了,他痛恨元朝,誅殺的物件自然是元朝。
璋這個字最有意思。其實朱重八叫朱元也行,但是有點語病,動詞有了,名詞有了,這麼感覺少個主語呢?朱元,誅元,這就是動作,所以找了這個璋字。
這個字不一般,首先璋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很多人說是一種利器,其實應該是聽錯了,應該是禮器,古代人非常重視各種禮節,尤其是在祭祀、發兵之類的場合,這個璋是玉做的禮器,大家想想,玉做的怎麼當兵器呢?
在《周禮·典端》記載,牙璋以起軍旅,以治兵守。這是用於軍事用途的禮器才對。
選擇這個字還有一個原因,他的偏旁有個王字(古代認為是玉字),可以表明自己的志向。
所以理解這個名字就是誅殺元朝用的玉製禮器,雖然這個禮器長得不怎麼樣,但是真心好用呀。
-
4 # 象眼觀天下
一般認為,元朝的漢族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學和當官就沒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齡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所以朱重八的父親叫朱五四;祖父叫做朱初一;曾祖父是朱四九;高祖是朱百六。朱元璋是在郭子興軍中時改的名字,朱元璋就是“誅元之璋”,即“誅滅元朝的利器”的意思。——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說法(元朝不許漢人用名字、朱元璋的含義)均沒有正式的史料支援。
明太祖像
當然,這個說法在歷史學界並沒有得到確認,目前的出處主要是清朝人俞樾在《春在堂隨筆》第五卷寫道:“元制,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而以行第及父母年齡合計為名。”就是普通老百姓只能按照排行或者父母的年齡編個號,但是這本書後面寫著:“此於《元史》無徵(證)”,就是《元史》上沒有寫(書上沒寫不見得就不是真的,只是目前沒有非常充足的證據將其證明或者證偽)。——所以也有人認為這是南方的風俗,和元朝沒有太大關係。
有人甚至提及杜甫的詩中提到的人名:《贈蘇四徯》、《送孟十二倉曹赴東京選》、《送楊六判使西蕃》、《送王十六判官》《憑何十一少府邕覓榿木栽》、《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酬郭十五受判官》、《送張十二殘軍赴蜀州》、等,這些也都是以數字來作為人名,說明以數字做名字長期以來就是漢族傳統,和元朝壓迫沒有關係。
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元二”也是用數字為名字,可見這個習慣在唐朝就有,未必是元朝強制要求。
至於改名“朱元璋”,一般都認為是因為璋,是一種尖銳的玉器,這個朱元璋實際上就是誅元璋,即“誅滅元朝的利器”的意思。
朱元璋在紅巾軍中改了名字,此後也沒有正式的文獻記載到底新的名字是什麼意義。
-
5 # 光頭楊哥
朱元璋出生於元朝末期。元朝把人民分為四個等級,政府在登記這些“下等人”的名字時,為了便於統計,就直接用出生日期給人命名。朱元璋屬於“重”字輩,在他上面有4個堂哥和3個親哥哥,他們的名字從重一、重二,一直到重七。朱元璋出生於農歷八月初八,在兄弟輩中排名老八,所以就取名為“重八”。
後來朱重八活不下去了,就參加了起義的部隊。在參與的軍事行動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軍事領導能力,領導很看中他,很快朱重八就被提拔上來,當了軍事將領,也就是說放牛娃朱重八當官了。
隨著朱重八在軍中的地位越來越高,“重八”這個土裡土氣的名字就和朱元璋的地位不相對應了。當時起義軍的目的就是為了推翻元朝的殘暴統治,而古時候有一種鋒利尖銳的玉器叫著“璋”。朱重八取其諧音“誅元璋”來明志,意為靠自己的努力來推翻殘暴的元朝,建立新世界。
-
6 # 於一粟端見十方剎
真正的科普貼來了!題主問的是一個有趣的話題,其中有以訛傳訛的故事,下面為您慢慢道來。
明太祖本名重八,又名興宗,字國瑞,濠州鍾離人。據說祖籍江蘇沛縣(和漢高祖劉邦居然是老鄉?),祖上幾經遷徙最後定居安徽鳳陽。
要說朱元璋改名,就得從他的祖宗幾代說起。朱元璋五世祖名為仲八,生有三子,名字分別叫六二、十二、百六,百六是他的高祖。朱百六有兩子,名字分別是四五、四九,四九是他的曾祖。朱四九有四子,依次名為初一、初二、初三、初十,初一是他的祖父。朱初一有兩子,名叫叫五一、五四,而五四(朱世珍)正是朱元璋的父親。五一、五四各生四子,依出生先後排名,分別就叫重一、重二一直到重八,重八就是朱元璋本人。
這些名字有點眼花繚亂,都是數字啊!《明朝那些事兒》將此歸咎於元朝的民族歧視政策,認為元朝時庶民不得取名字。其實這是個謠傳!!!最早的說法出自清人俞樾的《春在堂隨筆》“元制,庶人無職者不許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齒合計為名”。但同書也附了這麼一條“此於《元史》無徵(證)。”比如朱元璋出生於1328年,他的父親48歲,當生於1280年,以此上推,就算每一代人相差20歲吧,他爺爺(初一)約生於1260年,他太爺(四九)約生於1240年,他高祖(百六)約生於1220年……元朝是什麼時候建立的?什麼時候江南一帶納入版圖的?這說明他祖宗早就用數字做名字了,和元朝的歧視有關係嗎?相反的例子是,史料中也有很多取正式名字的普通老百姓,這個怎麼解釋?可見漢人用數字給孩子取名,是唐宋以來的民間習慣使然,當然元朝的愚民政策使社會整體文化水平倒退,使數字為名的現象更加普遍了而已。至今我老家青海所在的部分山村,還有在小孩出生時,以在世祖父母的年齡為小名的習俗(比如我有兩個堂兄弟分別就叫六十二、六十七,還有堂兄叫八十三,因為他出生時健在的曾祖母83歲了)。所以,朱元璋的祖先出身是草根是沒問題的,並且很可能都是目不識丁的大老粗,沒啥文化,絕對的根正苗紅。成書於清代的《明史》中,評價朱元璋有這樣一句話:“蓋明祖一人,聖賢,豪傑,盜賊之性,實兼而有之者。”
朱重八後來起義有了地位,覺得“重八”名字太土,就自己改名為朱興宗,最後才定名元璋字國瑞。璋是古代的一種玉器,形狀像是縱向分成兩半的圭,常用於朝聘、祭祀、喪葬、發兵表示吉祥的禮器(並非利器)。有的人解為“誅元璋”,意即誅除元朝統治的利器,此說恐怕純熟附會,因為這麼大身份的人,起個平常老百姓愛好的諧音方式的名字,是不是太low了?而朱元璋在最初是承認元朝合法性的,並非起義之處就是堅定的反元主義者、徹底的民族主義者,用諧音名字展示自己的正義也是愚蠢的,太低估他的智商了,他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積攢了足夠的力量,才開始發威展開北伐工作的。“誅元璋”的說法是在《明朝那些事兒》大熱之後廣泛傳佈的,因為這本書本來就是充滿了調侃,不要當真啦!
當然,朱元璋估計是覺得自己祖先的名字起得太土,太隨意了,他坐了天下以後,果斷地給他的後代在起名上狠狠下了一番功夫,制定了嚴格的規則,下決心改換門庭高大上。他為23個有後代的兒子分別賜了20個字派語,凡有後世子孫出生,即由宗人府依據世次順序取雙名,雙名中的前一個字為太祖所賜派語,後一字則必須是一個以五行做偏旁的字,按照“火、土、金、水、木”為順序一代代下傳,週而復始。這是另一個有趣的話題了,有空再詳細聊聊。
-
7 # 玄釧尋史
1.朱元璋生於八月初八,所以名字為朱重八。當時在元朝的統治下,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政府登記大家亂七八糟的名字太麻煩。所以對於“下等公民”(元朝把人民分為四個等級)來說,就不要起名字了,就直接用出生日期命名。
2.當官以後,朱重八覺得應該換一個體面的名字,不能像屌絲一樣用數字命名。他身在起義軍中,又非常憎恨元朝害他家破人亡,因而改名“朱元璋”。 朱元璋,取自諧音“誅元璋”,璋是一種尖銳的玉器。 這個名字的意思,一定要把元朝幹掉。
-
8 # 老麥說說
誅殺掉大元朝的利器,基本就是這個意思了。
朱元璋=誅元璋,誅,就不用解釋了,正好借勢了朱重八的姓,做了諧音,取其誅殺的意思;元,無疑就是大元朝了;而璋,則是一種縱向分成兩半的玉器,形狀像半個圭,像是一件誅殺的利器。好了,整個名字連起來就是誅殺大元朝的利器——朱元璋。
然後咱們再回到朱元璋的本名——朱重八,這個名字至少蘊含了幾重的含義,這朱皇帝這得是出生在貧苦的農民家庭啊,而且父母以及祖輩基本上無甚文化,“重”應該是輩分,也就是家族祖宗流傳下來的代表這一代人的輩分,“八”應該是排行,基本上應該是朱皇帝在這一代孩子中的排行,輩分加排行,組成了名字,充分說明出生於貧寒的文盲家庭。
因為家裡太窮,朱重八隻得外出討飯,後來又當了和尚,即便是當了和尚,也是當了一個只能外出化緣的和尚,飽一頓飢一頓的,實在沒有活路的情況下,加入了抵抗組織郭子興的隊伍,慢慢的嶄露出超人的智慧,當了一個小頭目,再然後到大頭目,再到一代帝王。
朱重八的一生無疑就是一部勵志史,尤其是即便是當了皇帝的朱重八,依然兢兢業業,奠定了大明帝國的堅固基石。
-
9 # 琪樂無窮0418
朱元璋,明太祖,大明開國皇帝。原名朱重八,後取名興宗,字國瑞。濠州鍾離人,就是今天安徽鳳陽。朱元璋這個名字是郭子興給他起的,朱——誅,元——元朝,璋——尖銳的利器。朱重八把自己比作誅滅元朝的利器。
說起朱元璋,大家基本都知道他是貧農出身,給地主放過牛,也出家當過和尚。剛出生他老爹可沒膽量給他起這麼高大上的名字,那時候他叫朱重八,那麼,他老爹為什麼給朱元璋起了一個土的掉渣的名字呢?
提起朱重八這個土的掉渣名字這個名字的由來,這都是拜元朝對漢人殘酷的統治所賜,元朝作為少數民族統治中原,為了維護蒙古貴族的專治統治權,採用“民分四等”的政策,一等當然是蒙古人,二等是色目人,三等是淮河以北的漢人,四等是南方的漢人。本來老朱家祖祖輩輩都是農民沒文化人,再加上作為下等人,管它什麼好壞有個名字就不錯了。
再來說說朱元璋的第二個名字“朱興宗”,估計這個知道的人寥寥無幾。話說朱元璋發達以後,總覺得自己家族成員的名字太土氣,於是他先後給他父親朱五四改為朱世珍,接著接著朱元璋又給自己三個死去多年的兄長改了名,大哥朱重五改為朱興隆,二哥改為朱興盛,三哥改為朱興祖,改完立馬顯得高大上了。
接下來再說第三個個,這個是朱元璋的“字”。也就是說朱元璋也可以叫做朱國瑞。古代人和現代人是不一樣的,既有名也有字,古代男子成年後,不便直呼其名,於是“稱之為字,以表其德”。字本來是朋友之間稱呼的,後來朱元璋做了皇帝,估計誰也不敢叫他“國瑞”了。
中國皇帝當中,最為自己的子孫操心的應該就是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了,他在位時每天兢兢業業的工作,不遲到不早退,全國上下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親力親為,還立下了很多的規矩,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子孫不要像自己那麼幸苦,又能好好的管理自己的江山,這也可能是為什麼明朝出了那麼多無能皇帝的原因吧。連自己子孫的名字他都給規定好,做朱家的後世子孫中有這麼一位能力超群的老祖宗,是不是很幸福?
朱元璋在定下了五行起名規則之後,又給他的兒子們傳下了二十代字輩,從朱氏皇族的第三代開始使用。
太子,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秦王:尚志公誠秉,惟懷敬誼存,輔嗣資廉直,匡時永信惇。
晉王:濟美鍾奇表,知新慎敏求,審心鹹景慕,述學繼前修。
燕王: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
周王: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肅恭,紹倫敷惠潤,昭格廣登庸。
楚王:孟季均榮顯,英華蘊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士立全功。
齊王:賢能長可慶,睿智實堪宗,養性期淵雅,寅思復會通。
魯王:肇泰陽當健,觀頤壽以弘,振舉希兼達,康莊遇本寧。
蜀王:悅友申賓讓,承宣奉至平,懋進深滋益,端居務穆清。
湘王:久鎮開方岳,揚威謹禮儀,剛毅循超卓,權衡素自持。
代王:遜仕成聰俊,充廷鼐鼎彝,傳貽連秀鬱,炳燿壯洪基。
肅王:瞻祿貢真弼,縉紳識烈忠,曦暉躋當運,凱諫處恆隆。
遼王:貴豪恩寵致,憲術儼尊儒,雲仍祺保合,操翰麗龍輿。
慶王:秩邃寘臺鼒,倪伸帥倬奇,適完因巨衎,騭眷發需毗。
寧王:磐奠覲宸拱,多謀統議中,總添支庶闊,作哲向親衷。
岷王:徽音膺彥譽,定幹企禋雍,崇禮原諮訪,寬鎔喜賁從。
谷王:賦質僖雄敞,叢興闡福昌,篤諧恂懌豫,擴霽昱禎祥。
韓王:衝範徵偕旭,融謨朗璟逵,亶韶愉灝慥,令緒價蕃維。
沈王:佶幼詮勳胤,恬珵效回瑝,湜源諲晳暐,圭璧澈澄昂。
安王:斐序斌廷賞,凝覃浚祉襄,恢嚴顓輯矩,縝密廓程綱。
唐王:瓊芝彌宇宙,碩器聿琳琚,啟齡蒙頌體,嘉歷協銘圖。
郢王:偉聞參望奭,箴誨洎皋夔,麒麟餘積兆,奎穎曄璇璣。
伊王:顒勉諟訏典,褒珂採鳳琛,應疇頒胄選,崑玉冠泉金。
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酷,就因為朱元璋對自己的子孫後代太優待了,才導致大明江山覆滅。
-
10 # 四方有貴人
朱元璋原名叫朱重八,朱重八這名字老土加俗氣(近音:豬重於烏龜王八),朱元璋遇到劉伯溫時,劉伯溫看朱元璋的古怪相貌日後必有大作為,逐跟隨他一拼打天下。劉伯溫覺得朱重八這名字不好需要改變,朱元璋聽劉伯溫分析後欣然同意把朱重八改為朱元璋。朱元璋的意思是:洙滅元朝,王天保章我奪取江山。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名字,朱元璋大喜過望。同劉伯溫大飲幾杯,共同謀劃奪取江山的大計。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在元朝時,普通的老百姓一般是沒有太正式的名字的,而多數人名字是以出生日期或者父母的歲數,朱元璋原來的名字朱重八,就是以他的生日八月初八命名的。而且父親朱四五,也是如此。朱元璋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的經歷是如此波折,早年家貧,又逢戰亂,早年喪父喪母,流離失所,行過乞,要過飯,當過和尚撞過鍾,最後參加義軍,一路摸爬滾打,敢拼敢打坐上皇位,成就了近三百年的大明王朝。
翻開歷史的長河,歷朝歷代的皇帝中,名字比朱重八更奇葩的還真沒有,但是漢朝和明朝,皇帝的名字多為拗口的偏僻生字,劉奭,劉驁,朱高熾,朱載垕等等,為了應對五行之說造字也算是一大奇觀了。除此以外有一些少數民族皇帝,如完顏阿骨打、孛兒只斤.鐵木真等等,其名字漢譯音讀起來比較奇怪。但本意都是十分美好的。
另外,如果秦國建國後追封的皇帝也算的話,秦武王嬴蕩這個名字聽起來也是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