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遠赴征塵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禮”。

    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等等,都是他的做人準則。

    孔子的仁說,體現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禮說,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這是人類永恆的主題,而秩序和制度社會則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這種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擴充套件資料:

    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是建立“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大同”社會的基本特點是:大道暢行,“天下為公”,因而能“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孔子的大同社會、小康社會理想對中國後世影響深遠。後來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階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內容的憧憬藍圖和奮鬥目標,這種思想對進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啟發,洪秀全、康有為、譚嗣同和孫中山都受其影響。

    身處亂世的孔子所主張的仁政沒有施展的空間,但在治理魯國的三個月中,使強大的齊國也畏懼孔子的才能,足見孔子無愧於傑出政治家的稱號。

  • 2 # 使用者8727659532486

      歷史意義

    “有教無類”思想開創了教育普及的先河。它打破了“學在官府”的壟斷局面,將教育物件從貴族普及到平民,把學校從“官府”移到“民間”,擴大了學校教育的社會基礎和人才來源。“有教無類”思想推動了文化下移運動。它對中國以後的教育發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中國教育史上,官學時有時無,但私學自孔子以後從未停止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深、蔣敦豪同上《創4》,一個導師,一個學員,到底打臉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