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各種心理現象----感知、記憶、思維、想象、需要、動機、興趣、能力、氣質、性格等等,儘管人們根據自身的經驗都很熟悉,但是,什麼是心理?人的心理是從哪裡來的?心理是怎樣產生的,心理現象同物質世界的關係怎樣,即心理的實質是什麼?這些問題是複雜的、爭論已久的問題,並由此形成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種哲學上根本對立的觀點。
唯心主義者認為,心理是腦之外的、不依賴於腦而獨立存在看的一種東西,是靈魂和“宇宙精神”的存在。他們把心理看作是不依賴於物質而存在的虛無縹緲、不可捉摸的東西,認為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質是心理的產物,第二性的。中國戰國時代的孟子說“萬物皆備於我”;明代的王陽明說“天下無心外之物”,“天地萬物皆在吾心之中”;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大主教貝克菜宣稱“存在就是被感知”。他們認為心是宇宙萬物的主宰。客觀唯心主義者黑格爾認為“精神”是世界的本源,它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精神”產生的。唯心主義者顛倒了心和物的關係。他們的觀點是沒有科學根據的,是荒謬的。
唯物主義的心理觀主張客觀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第一性的,而心理是第二性的,是物質派生的。中國古代的唯物主義者認為心理活動是身體的一種技能。
如戰國時期的荀況說:“形具而神生,好、惡、喜、怒、哀、樂臧焉。”他認為先有物質的身體,後有精神,人的好、惡、喜、怒、哀、樂等精神現象的產生與身體是分不開的。明代醫藥家李時珍提出了“腦為元神之府”、“泥丸之宮,神靈所集”的論斷。17世紀英國的經驗主義者和18世紀法國的唯物主義者也認識到,心理現象是神經組織活動的產物,是客觀事物所引起的。而機械唯物主義者拉美特利說:“人不過是一架巨大的、極其精細的鐘表。”一些庸俗的唯物主義者,如德國的畢希納、福格特等人認為腦髓分泌出思想,正如肝臟分泌膽汁一樣。狄德羅把人比作有感覺的鋼琴,他說:“我們的感覺就是鍵盤,我們周圍的自然界彈它,它自己也常常彈自己。”馬克思主義以前的舊唯物主義者雖然對於心和物的關係問題提出了比較進步的看法,但是由於他們離開了人的社會性,離開了人的歷史去考察問題,因而對於心理現象的認識不夠正確,不能完全科學地闡明人的心理現象。
只有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下,人們對於人的心理實質才獲得了科學的理解.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的心理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現實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
人類的各種心理現象----感知、記憶、思維、想象、需要、動機、興趣、能力、氣質、性格等等,儘管人們根據自身的經驗都很熟悉,但是,什麼是心理?人的心理是從哪裡來的?心理是怎樣產生的,心理現象同物質世界的關係怎樣,即心理的實質是什麼?這些問題是複雜的、爭論已久的問題,並由此形成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種哲學上根本對立的觀點。
唯心主義者認為,心理是腦之外的、不依賴於腦而獨立存在看的一種東西,是靈魂和“宇宙精神”的存在。他們把心理看作是不依賴於物質而存在的虛無縹緲、不可捉摸的東西,認為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質是心理的產物,第二性的。中國戰國時代的孟子說“萬物皆備於我”;明代的王陽明說“天下無心外之物”,“天地萬物皆在吾心之中”;英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大主教貝克菜宣稱“存在就是被感知”。他們認為心是宇宙萬物的主宰。客觀唯心主義者黑格爾認為“精神”是世界的本源,它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精神”產生的。唯心主義者顛倒了心和物的關係。他們的觀點是沒有科學根據的,是荒謬的。
唯物主義的心理觀主張客觀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第一性的,而心理是第二性的,是物質派生的。中國古代的唯物主義者認為心理活動是身體的一種技能。
如戰國時期的荀況說:“形具而神生,好、惡、喜、怒、哀、樂臧焉。”他認為先有物質的身體,後有精神,人的好、惡、喜、怒、哀、樂等精神現象的產生與身體是分不開的。明代醫藥家李時珍提出了“腦為元神之府”、“泥丸之宮,神靈所集”的論斷。17世紀英國的經驗主義者和18世紀法國的唯物主義者也認識到,心理現象是神經組織活動的產物,是客觀事物所引起的。而機械唯物主義者拉美特利說:“人不過是一架巨大的、極其精細的鐘表。”一些庸俗的唯物主義者,如德國的畢希納、福格特等人認為腦髓分泌出思想,正如肝臟分泌膽汁一樣。狄德羅把人比作有感覺的鋼琴,他說:“我們的感覺就是鍵盤,我們周圍的自然界彈它,它自己也常常彈自己。”馬克思主義以前的舊唯物主義者雖然對於心和物的關係問題提出了比較進步的看法,但是由於他們離開了人的社會性,離開了人的歷史去考察問題,因而對於心理現象的認識不夠正確,不能完全科學地闡明人的心理現象。
只有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下,人們對於人的心理實質才獲得了科學的理解.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人的心理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現實在人腦中的主觀映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