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鵬哥聊歷史

    非常感謝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讓你知道荊軻刺秦失敗真正原因,武功不行還是運氣太差?都不是》表達了荊軻刺秦王為什麼沒有成功的原因,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荊軻刺秦王只能把匕首藏到地圖了,而且還最終失敗了。而毛遂見楚王,唐雎見秦王中這兩個故事中都可以直接拿著劍去見楚王,秦王,這前後差別也太大了吧。重要的是這兩人最後都完成了任務,並且故事廣為流傳,為人們所敬仰。結果為啥相差這麼大。這是為什麼呢?聽我一下的分析:

    我們先來討論下第一個問題唐雎見秦王能不能帶長劍,先來簡單介紹下唐雎見秦王的故事。秦王滅亡了魏國後,安陵國是魏國的一個屬國,秦王就對安陵君說,想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國,希望安陵君能夠同意。安陵君以這是祖宗的土地,不敢輕易交換為由委婉拒絕了秦王。這一舉動使得秦王很不高興,於是安陵君只能派人去向秦國道歉,這時就選中了唐雎。

    唐雎見到秦王后,秦王故意生氣的說:魏國都滅亡了,安陵國一個小國,竟然不聽我的話,況且我用五百里的土地去交換,這是十個安陵國的面積啊,難道是安陵君輕視我嗎?唐雎回答到:安陵君從祖上接受的土地,不敢去置換,即使是千里的土地也不行,更何況是五百里的土地呢?秦王聽後就很生氣,說道:你聽到過天子發怒嗎?唐雎說:沒有。秦王說:天子發怒,倒下的屍體有百萬,血流成河。唐雎反問道:大王聽過平民發怒嗎?秦王說:平民發怒,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柱子上撞了吧,還能怎樣呢?唐雎回答到:這不過是平庸的人發怒罷了。有才能的人發怒不是這樣的。以前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出現了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奇觀,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衝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竟然撲到宮殿上。這幾個人都是才能,有膽識的人。他們發怒前,上天都顯示出了奇異現象,現在我要成為第四個人了。接著說道,有才能的人發怒,不過僅僅使兩個人倒下而已,天下的百姓穿孝服罷了,現在正是時候,說著就要拿長劍朝秦王走去,秦王一聽立刻變了臉色,並說道:我知道了,先生不要生氣,意思是有話好好說,並說道:魏國滅亡,而安陵國能存在,是因為有先生啊。以上就是唐雎與秦王的故事大概,現在回到我們的問題,我們來分析下事情真假:

    第一 這篇典故出自《戰國策.魏策四》,戰國策是一本什麼書呢?查閱資料我們知道,它是一本介於歷史和故事之間的書,主要記載戰國時縱橫家的言論,主張和事蹟,它也記載一些歷史故事,但有些歷史故事來自民間傳說和寓言故事之類,所以本書的歷史是否完全符合事實的權威性就有了疑問,所以它記載的唐雎說秦王的故事真實性就有了待商討的地方,所以唐雎說秦王的故事可能是假的,那帶長劍見秦王就更不可信了。也有歷史證明的地方,比如《史記六國列表》中就沒有記載這件事,《秦本紀》、《田敬仲完世家》、《楚世家》中也沒這件事的記載,更從側面論證我們推測,那就是這件事根本沒有發生。

    第二 我們知道,自從荊軻刺秦王,藺相如完壁歸趙之後,一定會加強秦王的安保工作,當你荊軻沒刺秦王前,帶把匕首都要藏在地圖裡,更何況直接拿把長劍去見秦王並能威脅秦王,秦王也不會那麼傻,讓他拿把長劍進秦王宮,所以從另一方面說明唐雎那長劍威脅秦王是假的。

    第三 就是迴歸到唐雎見秦王的目的,是為了外交出使秦國,是一個外交官,況且安陵國就是一個小國,秦王根本不會放在眼裡,魏國都已經滅亡,更何況是一個小小的安陵國,會見唐雎時,一定不會在意,接見時一定讓唐雎離得很遠,站在殿下,所以唐雎見秦王一定是假的,更談不上帶著長劍面見秦王。

    接下來談談另一個故事毛遂見楚王。我們都知道毛遂自薦的故事,但對毛遂見楚王的故事不太瞭解。上面寫了好多字所以這次,我們長話短說,毛遂自薦的故事的原因就是因為秦國攻打趙國,趙國派平原君去楚國求援,已經找了19個人,還差一個人怎麼也找不到,所以毛遂就自我推薦,這就有了毛遂自薦的故事。到了楚國,見了楚王,楚王剛開始也不願出兵,接下來就是我們熟悉的橋段,毛遂拿著長劍威脅楚王,陳述厲害關係,最後楚王就被說服,毛遂也為後人所敬仰。我們斷定這個事情即毛遂拿長劍威脅楚王也是假的。

    毛遂只不過是一個門客,身份低微,連他的主人平原君面見楚王都不會讓帶長劍並且也不會很靠近楚王,更何況這次去的門客有20人,總不會讓這麼多人都去面見楚王還帶著長劍,那楚王肯定死了很多次了吧。跟上面那個故事有些類似,所以這個事情也是假的。

    上面的兩個故事雖然是假的,帶長劍是不可能的,但唐雎與毛遂都是戰國時代俠義之士的代表,他們的事蹟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對不畏強權,勇於鬥爭的精神的贊同與歌頌。也可以說他們兩個人都帶著一把長劍,那是人們同情弱小的心靈之劍,是從天而降的一把正義之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傢俱成本不斷提高,賣價高了客戶不接受,賣價低了沒錢賺,該怎樣突破這樣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