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172511428639

    而吳廷美卻認為:“根據小說的人物體系、故事情節和時代環境,我們完全有理由說,《項鍊》所表現的,既不是悲觀主義的人生觀,更不是諷刺與批判小資產階級‘愛慕虛榮、追逐浮華’的心理和‘一心向上爬的劣根性’。……筆者認為,這篇小說著力揭示的,是這樣兩層含意:

      首先,《項鍊》揭示了人與命運、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與衝突,表現了處於中下層社會的老百姓生活的痛苦與無奈,體現了莫泊桑的人道主義精神。

      其次,小說從正面揭示了一條生活的真理:人生是一條不平坦的路途,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突發的挫折與厄難,但人們只要敢於直面命運的挑戰,敢於對自己與他人負責,就終將戰勝困難,走出寒冬,這正是小說的積極意義和啟迪價值。”[10]

      還有人是這樣認為的:“作者透過項鍊的丟失給一對小資產階級夫婦帶來的一連串不幸遭遇,向我們展現了當時紙醉金迷、擺闊鬥富的社會風尚和貧富的巨大差距這一社會現實,作者利用項鍊亦真亦假的處理向我們揭示了有錢階級的虛偽的人際關係和中下層人民夢幻破滅的必然。”[11]

      一如人們所說“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凡是優秀的文學作品,總是會給人們解讀文字的無限機會。我以為之所以《項鍊》的被解讀是這樣一種狀況,一方面與解讀者的解讀標準或方式有關,另一方面,也與解讀者的修養諸方面因素相關。

      而在我的印象中,一般的語文教師是不太斟酌於《項鍊》文字的主題解讀的。即使有老師重視解讀的不同說法,但對於如何教給學生解讀文字的內容也往往有不太得法的嫌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地漲200,化肥漲50元,種子漲30元,到秋玉米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