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呢?有明一朝,吏部天官有百餘人,姓王的人也不在少數。隨便說兩個出名的:
弘治朝:王恕
王恕(1416年一1508年),字宗貫,號介庵,又號石渠。三原(今屬陝西)人[1] 。明代中期賢臣,英宗正統十三年(1448)進士,選庶吉士。後為大理寺左評事,遷左寺副,又歷任揚州知府、江西布政使、河南巡撫、南京刑部左侍郎、左副都御史、南京兵部尚書兼左副都御史、吏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傅等,歷官19任。也是首任河道總督。正德三年(1508年)卒,年九十三。贈特進、左柱國、太師,諡端毅。
正德朝:王瓊
王瓊(1459年—1532年),山西太原(今太原市劉家堡)人。王瓊於明朝成化二十年(1484 年)登進士,歷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個皇帝,由六品工部主事直做到戶部、兵部和吏部尚書二品大員。在正德十年到正德十五年間的五年中,因執掌兵部,有特殊功勳,連進"三孤”(少保、少傅、少師)、“三輔”(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太師)。嘉靖十年(1531年),王瓊回京,再任吏部尚書。嘉靖十一年(1532年)7月,病逝於京城。追贈“太師”,諡“恭襄”,長子王朝立扶靈柩回籍,葬於蒙山腳下(今太原市晉源區金勝鄉王家墳),禮部尚書霍韜撰神道碑,後詔建專祠於晉溪園西,名“王瓊祠”。[1-2]
王瓊一生做了三件被人稱讚的大事: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朱宸濠叛亂,三是加強西北邊防。因此,歷史上稱他和于謙、張居正為明代三重臣。[2]
哪個呢?有明一朝,吏部天官有百餘人,姓王的人也不在少數。隨便說兩個出名的:
弘治朝:王恕
王恕(1416年一1508年),字宗貫,號介庵,又號石渠。三原(今屬陝西)人[1] 。明代中期賢臣,英宗正統十三年(1448)進士,選庶吉士。後為大理寺左評事,遷左寺副,又歷任揚州知府、江西布政使、河南巡撫、南京刑部左侍郎、左副都御史、南京兵部尚書兼左副都御史、吏部尚書加太子太保,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傅等,歷官19任。也是首任河道總督。正德三年(1508年)卒,年九十三。贈特進、左柱國、太師,諡端毅。
正德朝:王瓊
王瓊(1459年—1532年),山西太原(今太原市劉家堡)人。王瓊於明朝成化二十年(1484 年)登進士,歷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個皇帝,由六品工部主事直做到戶部、兵部和吏部尚書二品大員。在正德十年到正德十五年間的五年中,因執掌兵部,有特殊功勳,連進"三孤”(少保、少傅、少師)、“三輔”(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太師)。嘉靖十年(1531年),王瓊回京,再任吏部尚書。嘉靖十一年(1532年)7月,病逝於京城。追贈“太師”,諡“恭襄”,長子王朝立扶靈柩回籍,葬於蒙山腳下(今太原市晉源區金勝鄉王家墳),禮部尚書霍韜撰神道碑,後詔建專祠於晉溪園西,名“王瓊祠”。[1-2]
王瓊一生做了三件被人稱讚的大事: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朱宸濠叛亂,三是加強西北邊防。因此,歷史上稱他和于謙、張居正為明代三重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