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知傳習閣

    在中國的皇權專制時代皇帝們,為了更好的管理和統治人民,就喜歡給人民樹立模範榜樣,讓大家去學習。

    榜樣和模範的最高級別就是聖人,文聖人有孔子和孟子,武聖人中有岳飛和關羽。

    表彰文聖人的德行,重在強調孔子和孟子的仁考。表彰武聖人的德行,重在強調關羽和岳飛的忠義。

    在清朝之前,尤其是宋朝和明朝,關羽和岳飛都受人追捧,都是皇帝樹立的學習的榜樣。在當時的國中,想孔廟一樣,有關帝廟和岳飛廟,受人們的供奉和尊敬。

    到了清朝,清朝的皇帝們就覺得把岳飛尊為聖人,自己的面子上過不去。

    滿清剛建國的時候叫後金,和宋朝的金國是同門同族,可以說是同一個民族的。

    岳飛他老人家以前是抗金英雄,曾經把金兵打的落花流水,屁滾尿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金人最不喜歡的人和最恐懼的人就是岳飛。

    作為金人的後代,滿清的皇帝總喜歡把自己標榜成文治武功的雙重模範,天天鼓吹自己的祖先,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在這個時候,如果還把岳飛授為武聖人,就相當於滿清皇帝在打自己的臉。於是在滿清權貴們共同商議後,就把岳飛從武聖人的位置上取了下來。

    從此以後,武聖人就只剩下了關羽一人。

    皇帝們把關羽封為武聖人,就是表彰他的忠義,也就是說,在號召人們要像關羽一樣忠於國家,義薄雲天。

    本來關羽是忠誠於劉備的,在滿清皇帝的塑造之下,關羽變成了忠誠於漢室,對於兄弟們講義氣的榜樣。

    三國演義中關羽的形象,就演變成了戲文。過五關,斬六將,讀春秋,佑兄嫂,水淹七軍,敗走麥城,最終成了神,在全國各地就多出了許多關帝廟。

    前些年,富士康科技集團的Quattroporte郭臺銘就把他的同鄉關羽的像,從山西運到了臺灣。郭臺銘的行為既表明了兩岸統一的基本立場,有希望全體鴻海集團的員工都能學到關羽的忠義。

  • 2 # 雨75871498

    追捧是因為需要,這些可以影響人心,如果國家國情不需要這種理念就會被淡化,小時候課本里出現拳打鄭關西的課文,這些其實就是打架鬥毆鬧事。現在課本應該就不會再出現了這是一個道理。玩遊戲的就可以理解為為遊戲內出現的屬性加成,有點像姜子牙的被動技能,獲得經驗增加。崇拜關羽是他的理念精神,而不僅僅是對人的崇拜!

  • 3 # 生活瑣事小故事

    這個問題,其實本身並不是完全正確的。關羽也不是一開始就收到追捧敬重的,在早期,也就是關於死後的前面幾百年裡面,關羽名氣並不是想象中那麼大,三國之後為晉,晉之後五胡亂華,之後戰亂的南北朝時期。這個時期的關羽,雖然也有部分武將比較崇拜他,但是主要是覺得他武勇過人,但是並沒有抬到武神的程度。唐朝時期設定的武廟,武聖是姜太公,亞聖是張良,諸葛亮在武廟的地位都要比關公高。

    不過隨著佛教的興起,佛教急需漢化,然後就把部分著名將領列為護法神將,關羽因為忠義武勇得列其中,在民間廣泛傳播,但是一直到北宋,關羽的地位,也沒有得到本質的提升。但是隨著宋徽宗崇通道教,關公的地位得以上升,被封為武安王,但是,宋朝的封神比較隨意,連甘寧也被封為王。所以關公還是沒有得到較大的敬重。

    隨著佛道的傳播,關羽在民間的聲望得以進一步提升,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萬曆年間,朝廷封賞關羽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關公首次與岳飛並列,封為帝君。

    清朝順治帝入關開始就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之後10個皇帝中,先後有8個皇帝共13次封諡關羽,關公的封號最後變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帝君”。因為清朝統治者打仗的時候都會拜關公,認為關公保佑他們每戰必勝。所以關帝在清朝,才算得以正式的成為國家供奉的大帝。

    所以關帝的地位,其實是佛道兩教為了在民間傳播他們的思想以及清朝統治者為了穩固他們的地位創造出來的。而不是歷朝都尊崇關帝。在歷史上,岳飛被認可的時候,遠高於關羽。

  • 4 # 無何有色

    首先關羽肯定不是哪朝哪代都受追捧尊敬的,但是三國時期他確實乃當世名將,一直被後人尊敬。

    關羽,乃是三國時期的著名人物,山西解良人,其人臥蠶眉、丹鳳眼,面如重棗,五綹長髯,身長九尺,威儀萬方,手持青龍偃月刀,胯下赤兔胭脂馬。

    關雲長受人追捧敬重,他的忠義千秋,大義凜然,面對金錢、爵位的誘惑,絲毫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呀。戰功赫赫,威名遠播。想當年,關羽被圍困在小土山,曹孟德指派來勸降的張遼張文遠敬重二爺的忠義,坉土山約三事,帶著長嫂兩位夫人降漢不降曹,雖然曹操愛其人品武藝,並奉送了“漢壽亭侯”的尊榮爵位,但他絲毫不為所動,依舊千里走單騎,去追隨他的大哥劉備,被譽為千古美談。

    關二爺的忠義在那個年代絕對是人中楷模,也被奉為千古忠義第一人。後來,由於各個朝廷的大肆宣揚和忠君需要,關二爺就被捧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並且是正義,忠義,仁義的化身。

  • 5 # 汪汪哈汪

    這種評價歷史性的問題,雖然不是我的長處,我也想給你回答一下。(一下敘述僅為個人觀點)

    借鑑陳壽先生本人的評價:"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取自關張馬黃趙傳)

    從上述文字中,我們知道關羽和張飛都是作戰勇猛,以一敵十的好漢。為什麼關羽歷年來受到大家的追捧,成為大家的信仰,我覺得可以從以下方面來解釋。

    儒家方面。

    關羽被作為忠義的代表,臣子的典範,受到歷代追捧。 生前為漢壽亭侯,蕩寇將軍、前將軍。 死後是義勇壯繆侯。 隋朝是忠惠公。北宋,深得宋徽宗喜愛,連封四個:至道真君,武安王,昭烈武安王,義勇武安王。等等等等,在這裡就不一一舉例了。

    我們常見關二爺的小人像供奉在屋內,一般是從事體力或者危險行業的人。比如:警察,黑道等。

    警局保護神: 香港警察在警署內供奉關帝君的習俗,始於1931年。當時油麻地警署刑事偵緝部的刑事偵緝甲級高階警長黎兆在警局雜差房內供奉關帝君神位,以示忠於職守,祈求庇祐,得以順利破案,維持治安時亦能夠表現勇武。自此,其他差館的刑事偵緝部相繼彷效,使到這個民間信仰帶進香港警隊,英國及印度籍等外籍警務人員亦有入鄉隨俗者,與其他華人同袍一同向關帝燒香,以示團結一致。除上述原因外,若有人員將快升級、或已經升級、駐守調動及節日時期,皆會進行供奉儀式。

    黑道: 最神奇的地方就在此,不但警察拜關公,黑道也拜關公。真是警匪一家。警察拜祭的關公像,持關刀,穿紅鞋;而江湖黑道拜祭的關公像,多半是腰懸寶劍,穿綠鞋,因“著紅鞋”一詞在黑社會里,有私通友妻之意。

    以上為關羽歷朝歷代,官方民間的大部分被信仰原因與經過。。。

    因此,大家口口想傳,在電影裡的情節也是耳濡目染,關二爺就成為了歷來稱道的信仰。

  • 6 # 滿樓書坊

    《三國演義》是一部活歷史,它的影響力比正史《三國志》的影響力大一百倍,尤其是在明清時期,更是如此。

    為什麼呢,小說嘛,下里巴人都愛看、能看懂,受眾可歷史愛好者可是多多了。

    事實上呢,正史中的劉備沒小說那麼慘、遇到困難只會哭,他其實的的確確是中山靖王之後,而且絕也沒有《三國演義》中那麼柔弱、去賣什麼草鞋,而實際為當地豪強。

    關羽、張飛,這兩人在歷史上也是存在的,三人關係很鐵,這也是真的,並非憑空構撰。

    當然,劉關張三人是不是結拜兄弟這個另說,但關羽、張飛也的確很早就跟隨劉備,而且他們也絕不是什麼賣棗、賣肉的。

    歷史且放一邊,我們這裡主要說說“關羽”這個形象的演變史。

    老實說,關羽的崇拜也不是完全是《三國演義》這部小說一手促成的,羅貫中為何會創作關羽這個形象,也並非毫無原因。

    事實上,在宋朝之前,所謂關羽崇拜現象基本沒有聲音,而在宋朝之後,關於開始被朝廷和各級地方加封忠義之名,這似乎是與當時的歷史環境有關的,那就是:

    兩宋時期一直遭受北方契丹、西夏、女真、蒙古人的侵襲,其對武功的崇拜大為升溫,而關羽具備的形象特徵正好符合這一要求。

    明朝後,關羽崇拜現象繼續升溫,也正是在這一影響下,《三國演義》才會以極大的筆力創作了目前為人所熟知的關羽形象。

    而隨著《三國演義》的不斷普及,加上各種故事、戲劇、評書等各種藝術形式的完善,然後還有各種神廟的建立,關羽崇拜遂一發而不可收拾。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清廷對關羽崇拜的大力加持,這使得關羽崇拜現象更是登峰造極。事實上,關羽並非旗人,而清廷之所以如此,或許也是因為旗兵尚武的緣故吧!

    一言而弊之,是《三國演義》這樣的小說,還有以此為基礎衍生出來的各種戲劇、評書等文藝作品讓關羽的形象深入人心,最終反過來促成了各種“關羽崇拜”。

    由此,關羽才逐步由一個三國時期普通的武將人物演變成一個萬人崇拜的“戰勝”、“武神”、“忠義之神”的形象,當然這個和歷史上的那個關羽基本沒有關係了。

    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業社會逐步被城市化取代,冷兵器逐步退出歷史舞臺,而傳統的圖書戲劇娛樂被更多的多種媒體娛樂說取代。

    由此,關於“關羽”形象的的佔比越來越少,而傳統的“關羽”崇拜也就接近於無了。

  • 7 # 晴空喜歡笑呵呵

    主要是三國演義對關羽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美化和神話,在小說中關羽被描述成一位武藝超群、忠肝義膽、有勇有謀的正派人物,就算死後也被神話魂魄封為了神從而殺了呂蒙。可以說從出場開始基本就是個主角型角色,後世的人敬重關羽忠肝義膽、正氣凌然、恩怨分明,更是將關羽當成精神領袖,便有了擺關公像和貼關公門神的習慣。特別是結拜時習慣拜關公,畢竟關公結拜後一輩子都為兄弟赴湯蹈火、兩肋插刀。

  • 8 # 陳之煜

    以三國演義來說那當然要受追捧了,溫酒斬華雄這可是董卓手下四大將領之一,關羽出場片刻便斬殺華雄,這曹操拿在手中的酒杯還有餘熱。虎牢關前三英戰呂布,其次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為義氣千里走單騎,身在曹營心在漢,與老將黃忠決戰,鎮守荊州,單刀赴會,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進攻襄樊,寧死不屈,小說中關羽這些品質自然受到無數人的追捧。

  • 9 # 董元奔古典情懷

    關羽被後世追捧,源於他所身處的集團——蜀漢。關羽成為“義絕”,大約從南宋前中期時候開始。南宋對抗的北方金國之統治區域大約等同於三國時期的魏國,南宋大部分時期的統治區域大約是東吳和蜀漢的範圍。而宋室南渡三十餘年後,宋庭的國策逐漸向偏安固定,於是官方對於三國中誰為正統的討論逐漸離開魏國而偏向蜀漢,羅貫中《三國演義》就這樣得到官方推廣而廣為人知,關羽也就沾了這個光。元朝時期,元政府在歷史傳統上主要以南宋分繼承者自居,而是金國,南宋對三國的立場得以持續。這樣,從南宋前中期到元代一代,大約兩百年的時間裡,蜀漢作為值得同情的正統被暫時固定下來,忠於劉備的關羽也就長期享受著人間的虔誠煙火。

  • 10 # 老貓打遊戲

    關羽受到大力追捧其實都是清朝以後的事。首先是政治上的需要。各封建王朝都要透過樹立典型宣揚忠孝以維護其統治。其次在明朝民間最推崇的是嶽武穆,岳飛卻是以抗擊女真族侵略而聞名的,而清朝恰恰是由自稱女真族的滿族人建立的。滿族統治者最擔心的就是"華夷之防"的學說。由於岳飛威望太高,不能明面上否定,清朝就勢必另選一個典型予以替代。最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在民間流傳甚廣,滿族也深受影響,甚至據說後金的許多戰術計謀都師自《三國演義》,所以抬出耳熟能詳的關羽並加以神話就成了清朝最佳的選擇。上行下效之下,後世極力追捧關羽就不足為奇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九章·橘頌》的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