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豬曉俠

    謝邀!日本明治維新是有一批武士首先發動起義,打著“尊王還政”的旗號,打敗幕府勢力,讓天皇成為最高權力的象徵,內閣掌握實權的改革,所以日本資產階級和皇族勢力地位上升,知識分子地位上升,武士階層階層逐漸瓦解,要麼成為知識階層,要麼成為底層!

  • 2 # 馮瑋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了解兩個名詞:“秩祿處分”和“士族授產”。前者主要針對中下層武士,後者主要針對中上層武士。

    明治政權成立以後推行的三大方針,即“殖產興業、文明開化、富國強兵”的“富國強兵”,就是直接砸武士飯碗的軍制改革,推行徵兵制,使武士不再是世襲的“坐食俸祿之士”。凡符合條件,誰都可以行伍為業。為了安置武士,政府推行了“秩祿處分”政策。所謂“秩祿處分”,通俗地說,就是發給安置費,該幹嘛幹嘛。因為,明治政府標榜“四民”即士農工商四個階級“平等”。既然“平等”,武士為什麼不能做工種地做生意?

    “秩祿處分”的實施,使原先的武士階層迅速分化,造就了一批“無產階級”,使之成為可“自由”出賣勞動力的“工薪階層”。因為,在交出特權後享有補償的,僅僅是大名一級,即俸祿1萬石以上的武士。對於大部分武士來說,名為有償,實則近乎無償。大部分武士既不會做工,也不會種地,更不會做買賣,很快陷入窮困境地。按當時內務省官員給大久保利通內務卿的報告:“迅速陷入貧困者十之七、八。”

    對上層武士,明治政府採取的政策是“士族授產”。所謂“士族授產”,就是為失去原有特權和俸祿的上層武士提供補償,鼓勵他們投資興辦工商企業、設立銀行、興辦鐵路和購買土地,轉變為農業或工業資本家,推進資本原始積累,同時也吸納“下崗”武士。

    具體而言,“士族授產”主要採取三種方式:第一,設立銀行,讓士族參與。當時設立了一些“國立銀行”(National Bank)。但是,正如這些銀行又被稱為“士族銀行”所示,其名為“國立銀行”,實為士族集資湊股成立的私立銀行。第二,獎勵開墾。1873年,維新政府制定了將國有山林田野等廉價出售給士族的方針,這樣做同時也促進底層武士 “自耕農化”,其中包括獎勵其前往北海道當“屯田兵”。第三,借貸資金。至1890年,維新政府設立了無息和年息僅3%的“起業基金”、“勸業委託金”、“勸業資本金”等,以府縣為中介,向士族出貸創業基金,讓武士開展各種經營。

  • 3 # 東瀛遊俠

    明治維新標誌著日本由近世跨入近代,社會進入全面改革時期,江戶時代的封建制度可謂“禮崩樂壞”。自打宣佈“四民平等”之後,士農工商的身份制度隨著改革的深入走向解體。士族總體上而言是沒落了,但原本武士階級內部從大名到足輕也分成眾多階層,據日本學者統計有十餘種之多。為了減小改革的阻力,明治政府在制定政策時也考慮如何安置各個階層,換句話說,就是如何以最小的成本重新進行利益分配。

    從歷史的角度來理解,像允許士族與平民通婚,不再能隨意砍殺平民等都不是主要的。武士的沒落主要體現在失去對軍權、政權的壟斷,從而斷絕了此前的經濟來源,類似公務員失業。明治政府作為撫卹,實施了“秩祿處分”,一部分有真正武士身份計程車族從政府拿到了有限的補償。以前的大名以戊辰戰爭中是否站隊正確,和功績所拿金額不等。最慘的是幕府將軍及其舊臣,德川慶喜一下從800萬石削減到70萬石,落差極大。這樣做有政府的考慮,因為錢少,就沒辦法養眾多家臣以圖東山再起。這一招算是絕了後患。其他蕃的大名或多或少都給一個縣知事的職務,但不再世襲了。一些在幕末支援天皇的下層武士一下進入政府,成了政界、軍界、商界、教育界中的精英,少數還獲得了爵位飛黃騰達。

    那麼大多數未能跟住形勢嶄露頭角的下層武士,失去了藩主的保護傘,集體成為浪人,只能自謀生路。一部分加入了新式軍隊或成為了地方警察的,一部分開始學習務農,或用政府的補貼開始經商,但因為缺乏經驗或礙於武士的尊嚴很少有成功的例子。總之,一場武士發起的革命改變了國家,也葬送了自己。

  • 4 # 魏博鎮節度使王前策

    剛剛看了馮瑋老師等人的答案,側重點說的是在明治維新後,日本武士們的生活水平和階層的是否保留的解釋上。

    我比較愚笨,感覺問題問的是,武士子弟們的生活是不是下降了,和日本社會是不是在明治維新後還有武士時代的等級制度存在。

    如果可以那麼理解的話,那筆者的見解如下

    在明治維新後,可以說大部分武士,不管是上層還是下層了,生活都開始由富到貧之中去了。雖然後來一些武士組成了財閥聯盟,但就大多數情況來說,日本武士們的生活不算好的。比如說後來在二戰出名的一些人物,山本五十六的家裡算是小康之家的 。因為其祖父母加入叛軍反抗朝廷,以至於家中財產付之一炬,從小康之家變成了貧困家庭。再比如松井石根,其父松井武國是武士,明治維新後,失去了武士身份,連武士的俸祿也拿不到了,也就是失去了經濟來源。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松井才去上不要錢的陸軍學校。

    但是,這也是第二個問題的答案了。

    在明治維新後,日本其實是一個夾雜了封建主義殘殘骸進入了西方政治體制的國家。而且,很快,那些殘骸將被日本人重新奉為國寶了。

    比如說後來造反聲勢浩大的西南戰爭,其頭領西鄉隆盛被視作日本英雄。一些武士思想被日本人重新撿起又傳播,才有了後來各種日本軍國主義現象。在日本戰後電影《日本海大海戰》結尾處,有那麼一個情節,東鄉平八郎在海戰後,因為地位崇高,走到街道後,行人會向東鄉行李。以現實來說,這就是武士上街的禮節了。和東鄉齊名的乃木,無論生前還是生後,日本社會都是以武士形象來粉飾乃木。

    不僅如此,一些武士子弟或者舊貴族在日軍中的地位都不算低下。除了松井石根外,在華日軍的武士子弟還有第十五師團師團長酒井直次,其祖為德川家康大將,酒井忠次。

    另外還有跡可尋的人比如前田利為,德川好敏,細川忠康。不僅日本陸軍,日本海軍內也是武士氣息十分濃厚的。除了武士子弟擔任要職外,武士習俗和思想也氾濫日軍。山本甚至將武士名言,常在戰場視為自己的座右銘。

    以上,都是明治維新未能根除或者說是明治維新催生的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描寫小動物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