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呂桂明帶你看壺口
-
2 # 使用者6827678262
誰說的 永樂宮和永濟有關係的。 很早以前永樂宮靠近黃河邊,那時黃河經常發洪水。才搬上遷到縣城(愚公移山)。搬遷之前的那個鎮子還在的“永樂鎮”,就在黃河邊上,屬於芮城縣下面的一個小鎮。
-
3 # 太平洋洋流
我就是永樂鎮的!舊址現在還在鎮上呢,以前只是修水利,怕被河水淹,才遷到縣裡去的!本來就是芮城的!永樂宮確實值得一看,最好過年這幾天去,帶上身份證免費進!夏天去長長能看到永樂宮上面盤旋著老鷹!
-
4 # 山西新聞網
永樂宮原名大純陽萬壽宮,是中國現存最大一座元代道教宮觀,全真教三大祖庭之一,該宮殿以精美絕倫的壁畫藝術、富麗堂皇的宮廷建築、舉世矚目的搬遷工程,以及獨具特色的道教文化享譽華夏、名揚四海。
大家問山西運城永樂宮為何從永濟搬往芮城,其實是這樣的,永樂宮原來是呂洞賓的祖祠--呂公祠,由於呂洞賓被全真教尊崇為北五祖之一,因而其也就被改建為“大純陽萬壽宮”,因建在芮城縣永樂鎮,因此被稱為永樂宮。因此,並不是從永濟搬來的,而是從永樂鎮搬到現在這個地方的。
永樂宮元代定宗貴由二年(公元1247年)動工興建,包括彩繪壁畫在內,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遷)竣工,施工期長達110多年。經過一百多年的營造,建成後的永樂宮聲名鵲起,成為盛極一時的全真教三大祖庭,地位僅次於供奉王重陽遺骸的西安重陽宮。但是永樂宮精美絕倫的壁畫藝術、富麗堂皇的宮廷建築、舉世矚目的搬遷工程,以及獨具特色的道教文化使其享譽華夏、名揚四海。
事實上,永樂宮搬遷也頗費周折,到現在仍舊是文物保護史上的一個奇蹟。永樂宮原址永樂鎮招賢村,距離現址龍泉村20餘公里。1959年,黃河三門峽水庫開始興建,由於永樂宮處於工程淹沒區,為了保護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根據周恩來總理要不惜代價把它儲存好的指示,國務院決定投資200萬元整體搬遷永樂宮。
1959年年底,工程技術人員和500多名民工投入搬遷工程。他們用鋸片極細微地將附有壁畫的牆壁逐塊鋸下,把牢固地附在牆上的壁畫與牆面分離,然後全部劃上記號,放入墊滿厚棉胎的木箱之中。當時,大部分的運輸依靠騾車、馬車和中央特批的8輛卡車完成,所有物品被儲存到中條山麓。為了便於搬運,有關部門專門修了一條公路。
到1964年,永樂宮整體遷移到芮城縣城北3公里的龍泉村東側,建在原西周的古魏國都城遺址上。整體建築格局坐北朝南,宮牆環繞,樹木掩映,生態環境絕佳。
永樂宮建築群遷移保護工程,不僅為東方土木結構建築及其附屬壁畫的遷建和復原積累了寶貴經驗,培養造就了一批傑出的古建築保護人才,也奠定了山西古建築維修保護的專業隊伍基礎。
-
5 # 烏托邦主46006
聽說以前永樂宮的壁畫會動的,一面牆上的壁畫第二天就在另一面牆上了,相互交換位置,搬了之後就不動了,,,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
6 # 河東人攝影
永樂鎮在過去的行政區域屬於當時永濟縣(現永濟市)管轄。後來行政區劃為現芮城縣管轄。故有從永濟遷往芮城一說。
-
7 # 生活如此美麗加油
永樂宮跟永濟有啥關係,芮城就是芮城,永濟就是永濟,無論是永樂宮的遺址還是現址,他都在芮城,難道說,香港多會是從英國迴歸中國的!香港本身就是中國的,跟英國有啥關係,同樣永樂宮跟永濟有啥關係!
-
8 # 老鄉資訊
1957年,國家決定興建三門峽水庫,坐落於永樂鎮的永樂宮屬於水庫淹沒區。為儲存這一珍貴歷史文物,決定整體搬遷。
為什麼說永樂宮是永濟的呢?當時,永樂鎮所屬為永濟縣境內,並不屬於芮城縣。當時在永樂鎮設有山南辦事處,名為曉裡。直至今日,永濟的一些老人說起芮城依舊用舊稱“山南”。至今風陵渡鎮南的曉裡村,被稱之為新曉裡,便是當年因為要修建水庫將屬於淹沒區的曉裡村搬遷至此。
面對於永樂宮的壁畫如此鴻篇鉅著,搬遷難度可想而知。
1952年的全國文物普查中才發現了永樂宮,1954年北京古建研究所的祁英濤、杜仙州等數名專家到永樂宮作了詳細的勘察測繪。搬遷之前,文化部安排中央美院及華東分院的師生,結合教學開展了原狀臨摹,當時擔任教學任務的是陸鴻年教授。整整歷時七個多月方臨摹完成960平方米的壁畫。
關於選址,1959年三月在太原召開搬遷工作會議確定了搬遷新址及施工方案。在此之前,備選的新址有好幾處,1958年11月10日由於地域劃分,將永樂至風陵渡地域劃歸芮城。故而當時永濟和芮城為了永樂宮能夠搬遷至自己境內有相當大的爭議。
最後最終確定與原地址土氣候溼度相近的芮城城南龍泉村附近,一個考慮是與原址相近,還有一個原因是兩者相距不是太遠,20公里左右。而如果遷移至永濟縣所選擇之新址,距離遠,對於壁畫的搬遷風險豐常之大。所以最終定為搬遷到芮城縣城南。
搬遷之時,國家撥款二百萬元,從北京、五臺山等地來永樂鎮的專家、工匠及民工五百多人,還從當地僱傭了大量民工。
永樂宮壁畫繪製在泥壁之上,畫質脆弱,且壁面凹凸不平,揭取工作難度極大,一旦不小心就有破碎的危險。當時捷克的專家提出用藥水將壁畫軟化,再進行揭取,藥水價格昂貴,條件還極為苛刻。為保證工期,又從北京、山西古建所抽調了三十多名專家,在山西太原延慶寺等地的破損壁畫進行實驗揭取,確定了方案,開始實施。為萬無一失,將壁畫最精美的部分放在最後搬遷揭取。
先在壁畫上刷上膠礬水,進行顏色固定防止脫落,將壁畫殘洞及縫隙用糰粉漿糊過濾貼上紙和硫軟棉布各一層,然後用白色粉線彈在畫面上,將壁畫分成6平米或者3平米不等的劃塊,切割線儘量避開壁畫人物的臉及繪畫精美處。
切割之時,在壁畫前後用等同大小的木板固定,在牆面凹凸不同的地方墊上棉花和細紙。當時提出的口號是“與黃河水賽跑,於九月底全部揭取切割完畢。
搬遷之時,運輸是大問題。從永樂宮舊址到新址,地面坎坷不平,壁畫在裝卸和運輸時極容易損壞。為此,沿途道路全部鋪上了黃河細沙以保證道路平整行走起來不會顛簸。壁畫包裝間隙用棉花和木屑填滿,然後捆裝。在捆綁好的畫框下還墊有彈簧卡。即便是這樣,運輸的司機還把車胎的氣放出一些。為萬無一失,裝卸之時都是在地面挖坑,汽車駛入與地面平齊,然後才進行裝卸。歷經二百多天的謹慎操作,全部壁畫無一損傷搬遷。
抵達後,將壁畫背面的凹凸不平泥塊小心剷平,然後揭去原來壁畫上的細紙和白布,再次用膠礬水封護,然後用細泥填平殘洞和裂縫,用膠水加固泥沙,抹壓上一層沙泥,使壁畫背面泥加厚至2釐米,然後將原土坯牆改為空心牆,內設木柱和橫杆,作為安裝壁畫的骨架。畫面連線好以後,再由美術師畫縫補色,修復作古,恢復原貌。直到現在,如果不仔細觀察,很難發現這些連線的縫隙。
1965年,永樂宮搬遷才算全部完工。
為了水利工程,黃河邊上有七百多年曆史的永樂宮面臨搬遷。建築群與壁畫的整體搬遷在中國前所未有,有著建築與壁畫雙重巨大價值的永樂宮,最終在一群年齡只有30左右的手中實現了搬遷。正式開始永樂宮搬遷工作之後,遷建委員會的第一項任務,就是給永樂宮測繪。
就在大家忙著測繪時,一群美術界的精英也在永樂宮裡忙碌著,他們是中央美術學院,和美院華東分院國畫系的師生們。在帶隊的老師中,就包括了陸鴻年、葉淺予、鄧白等著名國畫大師。
來自全國各地的[現代魯班]們,仔細研究如何將這近1000平方公尺的壁畫完好地搬走重建。之後,他們決定先拆幾座宮殿的屋頂,再以特殊的人力拉鋸法,用鋸片極細微地將附有壁畫的牆壁逐塊鋸下。一共鋸出了550多塊,每一塊都劃上記號。
再以同樣的鋸法,把牢固地附在牆上的壁畫分出來,使之與牆面分離,然後全部劃上記號,放入墊滿了厚棉胎的木箱之中。牆壁、壁畫薄片和其它構件,用汽車、騾車、馬車等交通工作逐步運到中條山麓,先重嵌宮殿,在牆的內壁上新鋪上一層木板,再逐片地將壁畫貼上,最後由畫師將壁畫加以仔細修飾。
這項曾經被形容為[神仙也不容易辦到]的工程,經過了近5年時間終告完成。重建後永樂宮裡壁畫上的切縫幾乎小得難以辨別,令人難以置信地完美保留了這群壁畫傑作的曠世神韻。
回覆列表
永樂宮的原址的芮城西南的黃河北岸芮城縣永樂鎮彩霞村。1959年,由於永樂宮位於計劃修建的三門峽水庫的蓄水區,所以搬遷到現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