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0日,比利時的攝影師伊夫·亞當斯在網上分享了一張自己拍攝的“金色企鵝”的照片,引發了大量網友的關注。據英國《獨立報》報道:伊夫·亞當斯與其他攝影師一起於2019年12月來到了南大西洋的南喬治亞島拍攝企鵝,在一次拍攝中,伊夫·亞當斯意外拍攝到了一隻頭頸部金黃色,腹部和背部為白色的王企鵝。眾所周知,企鵝的毛髮都是大都是由黑白組成的,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黃金企鵝”呢?我們一起來聊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
王企鵝又名國王企鵝,它是現存企鵝中體型第二大的存在,僅次於帝企鵝,它們主要分佈在南極洲附近。在整個南極,擁有約1.3只企鵝,其中數量最多的為阿德利企鵝,約有5000萬隻左右,其次就是王企鵝,數量約在400萬隻左右。
從體型上看,成年王企鵝的平均身高在90釐米左右,平均體重在15公斤左右。從外觀上看,王企鵝的頸部兩側以及喙上有著明顯的橘黃色斑塊,頸部下方胸前也被一塊橘黃色的羽毛覆蓋(顏色比頸部兩側和喙部略淡)。身體其他的羽毛與其他的企鵝差異不大,都是背部羽毛呈黑色,腹部呈白色。
雖然成年王企鵝的羽毛顏色非常好看,但是幼年期時,王企鵝的毛髮卻比較的“土”,它們全身被褐色的羽毛包裹著,沒有雜色。它們大都在夏季出生,這身羽毛也會伴隨它們直到來年的春天。王企鵝的食物只要是海洋中的甲殼類動物為主,它們除了捕獵,大多數時間都會待在陸地上。
雖然王企鵝走起路來非常的笨拙,速度也慢,但是它們在南極大陸上行走基本靠滑,速度極快。
從開始的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出,這隻“黃金企鵝”其實頸部和頭部兩側的黃色並沒有變化,變化的是其他羽毛由黑色變為白色,而且喙部的顏色也變為了白色。根據鳥類學家的觀察發現,這其實就是“白化症”,只不過,企鵝的白化症非常的罕見而已。那麼,什麼是白化症呢?它是由什麼引起的呢?
什麼是白化症?
白化症簡單地說就是一種體色和毛髮顏色複雜的動物個體出現了毛髮和面板顏色呈白色且眼睛呈紅色(或者淡粉色)的一種現象。根據這個定義,北極熊、雪兔、北極狐這種原本體色就呈白色的動物顯然是不算的,而且像孟加拉虎白虎,也不是孟加拉虎患了白化症,因為孟加拉虎身上的斑紋依然會黑色,而且眼睛不呈紅色。所以,孟加拉虎白虎是孟加拉虎的白色變種。
而從圖中的“黃金企鵝”看,它的眼睛呈淡粉色,身上的羽毛主要以白色為主,應該就是白化症了。
白化症是如何形成的?
上面我們說過,並不是一種動物的毛髮或者面板變為白色就是白化症,像孟加拉虎白虎這種其實是有基因突變引起的體內色素減少而造成了體表或者羽毛的白化,這在生物學上被稱為“白變”(白色變種)。這些白色的基因原本就存在於發生白變的動物體內,科學的研究稱:可能與這些動物在冰川時期生存過,而白色在當時的環境下是種保護色有關。因此,這種白變也可以看做是一種“返祖現象”。
而白化症雖然也是基因的問題,但是它並不是基因突變,而是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異常導致的,這種基因異常直接導致了體內黑色素的遺傳資訊的缺失。當體內黑色素的遺傳資訊缺失時,它們的體內就會喪失黑色素的生成能力,這使得身體表面無論是面板還是羽毛只要是原本黑色的都會變成白色。所以,白化症絕對不會出現像孟加拉白虎那樣黑色的斑紋。
眾所周知,不同企鵝雖然在體型和區域性特徵上有一些差異,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整個背部的羽毛是黑色的。這是因為企鵝大都生活在寒帶,在寒帶如何保持體溫尤為的重要。而黑色的羽毛相比其他顏色能夠最大程度地吸收太陽的熱,轉化為身體的熱量,這有利於維持企鵝在極端環境下的體溫。但是,“黃金企鵝”的出現從生存的角度看,顯然是不利的。這就像在森林中,老虎黃黑相間的毛髮更有利於自己的隱藏,而白色變種出現後,在森林中非常的顯眼,極容易被食草動物發現,所以它們比起正常的老虎來說,生存能力要差一些。
“黃金企鵝”其實就是王企鵝的一個白化症個例,而導致白化症的原因在於體內基因的異常,是一種疾病,至於是什麼導致的控制酪氨酸酶基因的異常,目前並沒有確切的說法。從嚴格意義上說,在同環境下,僅出現一個個例(四百萬分之一),我們顯然就不能把原因歸咎於生態被破壞上。
2021年2月20日,比利時的攝影師伊夫·亞當斯在網上分享了一張自己拍攝的“金色企鵝”的照片,引發了大量網友的關注。據英國《獨立報》報道:伊夫·亞當斯與其他攝影師一起於2019年12月來到了南大西洋的南喬治亞島拍攝企鵝,在一次拍攝中,伊夫·亞當斯意外拍攝到了一隻頭頸部金黃色,腹部和背部為白色的王企鵝。眾所周知,企鵝的毛髮都是大都是由黑白組成的,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黃金企鵝”呢?我們一起來聊一下這個有意思的問題。
在開始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正常的王企鵝吧王企鵝又名國王企鵝,它是現存企鵝中體型第二大的存在,僅次於帝企鵝,它們主要分佈在南極洲附近。在整個南極,擁有約1.3只企鵝,其中數量最多的為阿德利企鵝,約有5000萬隻左右,其次就是王企鵝,數量約在400萬隻左右。
從體型上看,成年王企鵝的平均身高在90釐米左右,平均體重在15公斤左右。從外觀上看,王企鵝的頸部兩側以及喙上有著明顯的橘黃色斑塊,頸部下方胸前也被一塊橘黃色的羽毛覆蓋(顏色比頸部兩側和喙部略淡)。身體其他的羽毛與其他的企鵝差異不大,都是背部羽毛呈黑色,腹部呈白色。
雖然成年王企鵝的羽毛顏色非常好看,但是幼年期時,王企鵝的毛髮卻比較的“土”,它們全身被褐色的羽毛包裹著,沒有雜色。它們大都在夏季出生,這身羽毛也會伴隨它們直到來年的春天。王企鵝的食物只要是海洋中的甲殼類動物為主,它們除了捕獵,大多數時間都會待在陸地上。
雖然王企鵝走起路來非常的笨拙,速度也慢,但是它們在南極大陸上行走基本靠滑,速度極快。
“黃金企鵝”是如何產生的?從開始的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出,這隻“黃金企鵝”其實頸部和頭部兩側的黃色並沒有變化,變化的是其他羽毛由黑色變為白色,而且喙部的顏色也變為了白色。根據鳥類學家的觀察發現,這其實就是“白化症”,只不過,企鵝的白化症非常的罕見而已。那麼,什麼是白化症呢?它是由什麼引起的呢?
什麼是白化症?
白化症簡單地說就是一種體色和毛髮顏色複雜的動物個體出現了毛髮和面板顏色呈白色且眼睛呈紅色(或者淡粉色)的一種現象。根據這個定義,北極熊、雪兔、北極狐這種原本體色就呈白色的動物顯然是不算的,而且像孟加拉虎白虎,也不是孟加拉虎患了白化症,因為孟加拉虎身上的斑紋依然會黑色,而且眼睛不呈紅色。所以,孟加拉虎白虎是孟加拉虎的白色變種。
而從圖中的“黃金企鵝”看,它的眼睛呈淡粉色,身上的羽毛主要以白色為主,應該就是白化症了。
白化症是如何形成的?
上面我們說過,並不是一種動物的毛髮或者面板變為白色就是白化症,像孟加拉虎白虎這種其實是有基因突變引起的體內色素減少而造成了體表或者羽毛的白化,這在生物學上被稱為“白變”(白色變種)。這些白色的基因原本就存在於發生白變的動物體內,科學的研究稱:可能與這些動物在冰川時期生存過,而白色在當時的環境下是種保護色有關。因此,這種白變也可以看做是一種“返祖現象”。
而白化症雖然也是基因的問題,但是它並不是基因突變,而是控制酪氨酸酶的基因異常導致的,這種基因異常直接導致了體內黑色素的遺傳資訊的缺失。當體內黑色素的遺傳資訊缺失時,它們的體內就會喪失黑色素的生成能力,這使得身體表面無論是面板還是羽毛只要是原本黑色的都會變成白色。所以,白化症絕對不會出現像孟加拉白虎那樣黑色的斑紋。
眾所周知,不同企鵝雖然在體型和區域性特徵上有一些差異,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整個背部的羽毛是黑色的。這是因為企鵝大都生活在寒帶,在寒帶如何保持體溫尤為的重要。而黑色的羽毛相比其他顏色能夠最大程度地吸收太陽的熱,轉化為身體的熱量,這有利於維持企鵝在極端環境下的體溫。但是,“黃金企鵝”的出現從生存的角度看,顯然是不利的。這就像在森林中,老虎黃黑相間的毛髮更有利於自己的隱藏,而白色變種出現後,在森林中非常的顯眼,極容易被食草動物發現,所以它們比起正常的老虎來說,生存能力要差一些。
總結“黃金企鵝”其實就是王企鵝的一個白化症個例,而導致白化症的原因在於體內基因的異常,是一種疾病,至於是什麼導致的控制酪氨酸酶基因的異常,目前並沒有確切的說法。從嚴格意義上說,在同環境下,僅出現一個個例(四百萬分之一),我們顯然就不能把原因歸咎於生態被破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