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鳳浩原創
-
2 # 青山煙雨客
晉侯故里風光好 有朋遠來樂陶陶
曲沃,乃“叔虞封唐之地,三晉發祥之端”。兩千多年前,稱雄中原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便是以此為中心,建立起了長達一個半世紀的輝煌霸業。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文物古蹟眾多。以天馬遺址———晉侯墓地和太子灘為主的歷史文物古蹟群,與今日新曲沃優美的自然風景和田園風光,構成了一幅歷史文化、現代新城、自然風光和田園美景和諧相融的美麗圖畫,宛如鑲嵌在晉南的一顆璀璨明珠。
晉國遺址——
曲沃發展的馳名商標
晉國早期都城在曲沃。這是曲村———天馬遺址考古中銅器上銘名證實的。天馬遺址位於曲沃縣城東北,東西長3800米,南北寬2800米,佔地約11平方公里,規模宏大。其核心部分是佔地15000餘平方米的九代十九座晉侯及夫人墓葬,及十座陪葬車馬坑。天馬遺址涵蓋有新石器時期的仰韶和龍山文化層、夏文化層、西周到戰國文化層及秦漢元明文化層,延續時間長,從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為鼎盛時期。1992年、1993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在1996年又被評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晉,源於晉水。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叔虞被封到古唐國,歷史上稱叔虞為唐叔虞,而叔虞的兒子燮父在繼承父親的位置以後因在古唐國的南面有一條河名為晉水,所以改唐為晉。這也就是晉的淵源,燮父也是第一代的晉侯。從西周前期到春秋初年,共有九代晉侯。
1、曲沃羊舌墓地
羊舌村在曲沃縣城東北方向約12公里處,位於滏河河谷南側,墓地就在村南的嶺地上,著名的曲村—天馬遺址位於滏河河谷北側腹地,羊舌墓地與曲村—天馬遺址內的北趙晉侯墓地隔河谷相望,其間是寬闊的滏河河谷及臺地,直線距離4500米。羊舌村南邊的土嶺是由翼城方向延伸過來的。翼城,同樣是晉國的腹心,這塊土地承載了更多的文化沉澱。羊舌,僅從字面就能讓人浮想聯翩。羊舌村村名的來歷已無從可考,或因地理位置得名,但更多的恐怕是與春秋時期晉國的羊舌氏有關,因為在曲沃有許多地名都與歷史上的晉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羊舌是一個古老的姓氏,今天的《百家姓》中已不見羊舌,但羊舌氏是春秋時期晉國的一個顯赫姓氏,在晉國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別是晉國晚期的著名政治家羊舌肸,字叔向,名搏列國,為當時的名臣。羊舌氏源出晉國公室,是晉之公族,即諸侯的子孫。歷史上的羊舌氏首見於公元前660年,晉獻公使太子申生伐東山赤狄,以羊舌突為軍尉,羊舌之姓由突始。羊舌氏家族,自羊舌突起到孫羊舌肸改姓,實傳只有三世。羊舌突生羊舌職,據史載,羊舌職性聰敏肅結,素享賢名,曾偕同晉國舊臣迎接晉文公重耳返晉,為晉國後來的霸業奠定基礎,後仕晉景公為大夫。
2、南林交龍泉寺
時代:元至清南林交龍泉寺位於曲沃縣北董鄉南林交村。始建年代不詳,據寺內大殿脊槫墨書題記記載,寺院始建年代為元延五年(1318年),明清兩代屢次修葺。寺廟坐北朝南,現存影壁、大殿和東、西廂房。其中大殿為元代建築,影壁為明代建築,東、西廂房則為清代所建。中軸線上由南至北依次為影壁、大殿,兩側為東西廂房。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通面闊12.5米,通進深19.8米,單簷懸山頂,筒板瓦屋面,琉璃脊飾。前簷牆經後人改造,原狀已不存。前簷柱頭斗栱為五鋪作出雙下昂。補間鋪作逐間施一朵,形制基本同柱頭鋪作,令栱抹斜。樑架結構為殿內廳堂做法,四椽栿對乳栿用三柱。四椽栿上置蜀柱承託平梁,平梁上施蜀柱、叉手,叉手與丁華抹頦栱相交承託脊槫。各槫下襻間均為捧節令栱。殿內金柱上部施卷剎,柱礎石保留有線刻圖案,外簷柱生起明顯。殿內脊槫下隨檁枋上有元延祐五年題記。南林交龍泉寺大殿年代明確,元代建築特徵突出,具有較重要的歷史價值。2013年5月,南林交龍泉寺被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曲沃方城遺址
方城遺址方城遺址(第二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曲沃縣曲村鎮西南距縣城約17公里北靠塔爾山,南臨滏河,和襄汾陶寺遺址僅一山之隔。地勢北高南低,由於山洪的長期沖刷,地面形成多條大小不等、基本上垂直於塔爾山呈南北走向的溝窪,為典型的黃土地貌。遺址於50年代末發現。1984年對該遺址進行了發掘,總面積約300萬平方米。遺址發現遺蹟有房址、陶窯、灰坑和墓葬。房址有地面建築、半地穴建築和洞穴式建築。陶窯由平面排列的窯室、火膛兩部分組成。窯室為圓形袋狀,有主火道、支火道各三條,火膛基本呈方形。灰坑以圓形、不規則形比較常見。遺物主要有陶器、石器、骨器。陶器陶質絕大多數是泥質灰陶和夾砂灰陶;紋飾以繩紋、籃紋為主;製法有輪制、模製和手製。器形主要有鬲、甗、斝、甑、簋、扁壺、圈足罐、折肩罐、單耳罐、雙耳罐、鼓腹罐、折腹罐、淺腹盆、深腹盆、豆、杯等。石器為磨製,有刀、鏽、鑿、斧等。骨器數量較多,加工精細,發現有鏃、錐、針、匕等。
4、太子灘農業觀光園
曲沃縣是春秋戰國時期“晉國”的故都,古代的“太子灘”是一片“滸水”,因晉獻公長子太子“申生”為救弟太子“奚齊”遇難而得此名,並且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傳說。太子灘位於曲沃縣城北1公里,這裡一望無際,土壤肥沃,空氣清新,綠樹成蔭,泉水潺潺,在雪花飄飛的冬季,能讓你飽嘗一番生機盎然、果實累累的田園風光;陽春三月,能讓你領略一回人在田間行,鳥在架上鳴,花在身邊開,蝶在花上舞的花園式農莊迷人景象。目前,太子灘是全省唯一的國家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和綠色食品示範基地,農業園區佔地1000畝,建設有80棟溫室大棚。
5、望絳墓地
望絳墓地望絳墓地(第四批省保)時代:東周地址:曲沃縣史村鎮望絳村墓地位於村北嶺頭高地,地勢北高南低,東西寬250米,南北長300米,面積達75000平方米,經勘探調查,墓葬總數在1000座以上。1999年春、秋兩季對該墓地中心區進行了調查勘探和發掘。墓葬分大、中、小三種類型。大、小墓多東西向,分佈於墓地西部;大型墓多兩兩成對,大部分有附屬車馬坑或將車直接放在墓坑中;中型墓居多,南北向,多是兩兩成對。發掘的38座東周墓葬和車坑中,出土大量的青銅器、玉器、陶器、車馬器。
6、東許遺址
東許遺址東許遺址(第四批省保)時代:新石器地址:曲沃縣高顯鎮東許、靳莊、聽城三個村之間遺址由聽城村西的高阜向西、向北各延伸約1500米,總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其中心位置在東許村約800米處的蘋果園附近,路旁的斷崖上仍可見到遺址殘跡。主要遺蹟有灰坑、袋狀窖穴。東許遺址於五六十年代發現,1986年夏和1995年春先後兩次發掘。經過幾次調查,東許遺址的主要文化內涵屬於龍山時期的陶寺文化型別,另外還有零星的仰韶時期廟底溝文化遺存。
7、曲沃薛家大院
薛家大院時代:清地址:曲沃縣城內西城巷10號大院建於清代,坐北朝南,三進四合院,佔地面積1011.60平方米,現存建築沿中軸線依次有:南房、過廳、過廳樓、北樓。前院均為平房,由山門、東西廂房、南房、過廳組成;中院經過廳樓與後院相連,由東西樓、北樓組成。東西樓形制相同,面闊三間,建築面積為91.8平方米。北樓為明三暗五的建築格局。大院建築中儲存有精美的石雕、木雕及彩繪。2019年10月7日,曲沃薛家大院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8、裡村西溝遺址
裡村西溝遺址裡村西溝遺址(第二批省保)時代:舊石器地址:曲沃縣城西北約11公里的高顯鎮裡村西溝北距丁村12公里。1956年發現,同年7月和1983年先後進行過兩次小型發掘。1956年7月賈蘭坡等對其進行調查發掘,獲石製品172件,計有石核、石片、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和石球等。根據地層、動物化石以及石製品的特點判斷,其文化性質與丁村文化有著較為密切的關係。
9、曲沃四牌樓
四牌樓又名望母樓,位於曲活縣城貢院街中段,始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由邑人李濟沆興建,清代以來曾多交修繕,該建築為樓閣與牌縷混合式建築,座北朝南,三重簷十字歇山式綠琉璃物保護單位,2002年申報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待批)。經近四百年風雨侵蝕、戰火紛擾、方革浩劫,依然聳立於曲沃古城一隅。她即有江南樓閣玲瓏剔透、精細纖繡之美,雙有北方古建築雄渾巍峨之壯觀,是曲沃古老文明的象徵性建築。傳說晉國時期晉獻公的寵紀驪姬讒言太子申生,而使太子-於新城,驪姬死後被葬在曲活四牌樓下,讓世人踐踏。四牌樓建築結構為三重簷三層樓身,一、二層四面均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四牌樓造型奇特,為樓閣式與牌樓式相結合結構,牌坊上下坊,雀替,板件雕有精美的淺浮雕塑,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第二層有挑出的抱廈,這點同霍州的鼓樓做法似乎相同,三層作了一個十字歇山頂,把四個牌坊收攏形成了一個整體,使整個建築看上去又像一個樓閣。精雕細琢的雀替、花板和豔麗的彩繪、琉璃把整個建築物修飾得令人眩目,造成了強烈的視覺衝擊。
10、東許三清廟獻殿
東許三清廟獻殿時代:元地址:山西臨汾曲沃縣安居鄉東許村級別:第七批國保東許三清廟現存獻殿為元代建築,現為一家超市所佔,儲存狀況令人堪憂,由於屋頂漏雨嚴重,屋頂上方架起鋼瓦遮擋。屋內的樑架,已成石膏吊頂,什麼也看不到。2013年5月,東許三清廟獻殿被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回覆列表
1.沃國春光
2.絳山晚照
3.星海溫泉
4.景明瀑布
5.神陂落雁
6.濟溪印月
7.汾隰流雲
8.晉殿懸冰
9.橋嶽晴嵐
10.新田秋色